黃逸玲
摘要: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當前大部分教師對于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加大閱讀量已經有了共識和認可,但對于課外閱讀評價的實施仍存在很多的疑問,筆者根據教育實踐經驗提出小學中年段課外閱讀評價教師實施的指導策略,供參考實踐。
關鍵詞:中年段;課外閱讀;閱讀評價;評價策略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新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教學的關注,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一、明確目的,關注現狀,科學組織課外閱讀評價
(一)明確評價的目的
如果說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實施的出發點,那么,課外閱讀評價標準就是是評價者對學生進行判斷的依據和準則。根據課標評價建議,課外閱讀評價應根據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察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這是評價的建議,也是教師在組織課外閱讀評價的目的,筆者認為,課外閱讀的評價尤其要關注過程,關注平時。
(二)關注課外閱讀教學現狀
科學組織課外閱讀評價的前提是教師要對當前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和日常閱讀評價的弊端有明確的認知。當前老師們普遍認可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整本書,但針對課外閱讀評價設計仍是教師們相對迷茫的環節,對于閱讀評價應該做什么,可以評價什么,有哪些評價的方式,可以怎樣去開展,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什么等問題,老師們有很多困惑。突出表現在:
1. 反復的摘抄記錄造成學生課外閱讀的應付心理
在課外閱讀評價中,引導學生進行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的做法是很普遍的,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但這并不是課外閱讀唯一的評價方式。部分教師為了達到學生閱讀“量”的目標,統一規定學生每天看書的時間,寫讀書筆記的數量。持久的單一的以讀書筆記的記載來評價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忽視了興趣上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時間久了,學生自然心生疲憊,被動地看書,機械地完成任務。
2.“課程化”功利性地閱讀減損了學生的讀書興趣
無論是“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方法指導,還是整本書閱讀教學教學指導,都不應當課程化。當然,我們在課內可以安排一些方法的指導,重點放在提示讀這一類書的基本方法上。例如:有老師在執教四年級“快樂讀書吧”閱讀指導課中,重點引導學生如何在閱讀中展開想象,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之處,通過老師的指導,以后學生碰到同一類書,也就會讀了,這種提示性的課內指導是好的,就這就等于“一書一法”。
但閱讀變得功利化,處處指向寫作,甚至和閱讀理解,閱讀檢測掛鉤,比如有的學生只看優秀作文集或者被鼓勵只看這類書,雖然短期內似乎學生的閱讀和習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在功利心的驅使下會讓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這也與我們的課外閱讀評價目的是相違背的。
二、中年段課外閱讀評價的方法和實施
課外閱讀的評價尤其要關注過程,關注平時,筆者提倡中年段要進行自由閱讀、個性化閱讀的評價。
(一)設計個性化閱讀評價單,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的教學效果好不好,就看學生是否愛上讀書。所以老師們在設計閱讀評價單時,應當關注三個原則:賞識原則,關注差異,活動助力。
1.賞識原則,關注閱讀過程的評價
(1)關注教師的賞識。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評價無疑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帶著賞識去關注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贊揚,利用積極的語言幫助他們克服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應付、逆反等消極心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關注自我的賞識。隨著中年段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對于自己閱讀時間的多少,喜歡讀哪一類型的書籍,摘抄態度是否進步能夠給予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因此在閱讀評價中,關注學生自我賞識,讓學生自我評價,尋找自己的進步點,這能夠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3)關注家長的賞識。“雙減”政策讓部分教師誤以為要將家長從教育中脫離出去,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等形式,讓家長領會“雙減”政策的意義,明白課外閱讀的必要性,要主動爭取家長積極參與對學生的學習評價。
(二)關注差異,在個性化的評價中珍視學生的閱讀情感
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評價設計時還需要實施差異評價,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更要關注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具體包括:一是面對差異,運用不同標準評價。對于閱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和閱讀水平還有待提高的學生,在課外閱讀評價標準上要進行區分,再設置不同的評價等級。二是面對差異,進行縱向比較評價。評價設計中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的閱讀情況,又要關注他之前的閱讀水平,對個體進行縱向評價,使評價更科學合理化。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展示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1. 關注課外閱讀分享課。在課外閱讀實施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分享交流的平臺。課外閱讀分享課就是很好平臺,讓學生實現課前有期待,課中有滿足,課后有留戀。
2. 以閱讀活動進行展示,豐富閱讀體驗。教師在進行閱讀評價時,可以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展示途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個性化展示,包括手抄報、人物卡、評選讀書之星等等。例如:在四年級“快樂讀書吧”推薦閱讀《中國神話故事》時,可以讓學生制作最受歡迎神話人物排行榜,讓學生寫一寫上榜理由等。
總之,在中年段教師實施課外閱讀評價時,要特別關注閱讀過程的評價,需要根據年齡段特點,重視賞識原則,關注學生的差異,通過豐富的閱讀活動合理開展評價。
參考文獻:
[1]林端惠.正確操作 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4)
[2]周麗君.統編版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表現性評價實踐與研究--以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例[J]教育觀察.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