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冬英,楊麗紅,王 玲,葛曉靜,孫容容,唐佳琪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 蘇州市立醫院,江蘇 215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臨床常見急癥,發病率及入院率逐年增高[1-2]。已有研究表明,約20%的病人為中度或重度AP 病人,伴有胰腺或胰周組織壞死、器官衰竭等危重情況,總死亡率為20%~40%[3-5]。飲酒、吸煙、患有高脂血癥、存在遺傳因素等是胰腺炎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6],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對減少胰腺炎復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AP治療理念的更新,出院后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延續護理成為必然趨勢。傳統的AP 延續護理缺乏規范性,缺少多學科合作。多學科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協作模式是一種由不同專科小組成員針對病人疾病提出有益于病人健康方案的綜合照護模式[7]。我國MDT 協作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冠心病[8]、高血壓[9]、糖尿病[10]、腎癌[11]等,AP 延續護理領域的MDT 協作模式研究較少。本研究將延續護理與MDT 協作模式進行深度融合,旨在探討其提高AP 病人健康行為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蘇州市立醫院消化科住院治療的72 例AP 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符合AP 診斷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居住在蘇州市。排除標準:①存在意識障礙;②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者語言理解障礙無法正常溝通;③有心、腦、腎、血管等功能損傷;④患有癌癥;⑤依從性差,不能配合完成量表測定。按護理方式將病人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2 例,其中,男21 例,女11 例;年齡21~85(59±18)歲。試驗組40 例,其中,男26 例,女14例;年齡28~88(52±16)歲。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因、受教育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對病人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包括運動、飲食和用藥方法等指導,根據AP 誘發因素給予針對性護理。①幫助病人戒煙、戒酒,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飲食為宜,避免暴飲暴食;②幫助病人保持正常作息,控制體重,進行適當鍛煉,不宜疲勞[4];③指導病人對易引發胰腺炎的基礎疾病(如高脂血癥、膽道結石等)進行有效控制;④囑病人避免使用易誘發胰腺炎的藥物(如雌激素、促皮質激素等)。囑病人出院后3 d、1 周、1 個月門診復查,3 個月、6 個月進行電話隨訪。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MDT 協作模式進行延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2.1 組建MDT 組建MDT 并建立微信群,MDT成員包括消化科護士長、消化專科護士、消化科責任護士、消化科主治醫師、營養師、放射科醫生、糖尿病專科護士、心理治療師、主要照顧者,其中,消化科護士長擔任協調員,負責多學科間溝通,監督實施內容;消化專科護士擔任個案管理師,負責MDT 成員間的溝通與協作,與病人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及時記錄需要解決的問題并組織團隊成員共同解決,制訂健康管理方案和隨訪計劃;消化科責任護士負責在病人出院前1 d 將病人相關資料發送至微信群;消化科主治醫師協助消化專科護士制訂針對性、個性化的隨訪內容及計劃,指導病人出院后用藥,與病人溝通并發癥相關問題;營養師負責在病人出院前對病人進行營養需求評估并制訂針對性的個人營養套餐;糖尿病專科護士負責指導病人出院后的自我血糖監測,培訓病人正確的胰島素注射方法;心理治療師負責對病人進行心理干預,改善病人因疾病導致的不良情緒;放射科醫生負責病人影像檢查及隨時解答影像學方面問題;主要照顧者負責照顧病人生活,并做好監督工作,同時起到醫、護、患重要溝通的橋梁作用。
1.2.2.2 確定隨訪方式及內容 消化專科護士于病人出院后3 d、1 周進行電話隨訪,以了解病人身體狀況、遵醫行為(如戒煙戒酒、飲食控制與生活作息情況),必要時提供專業指導;建立微信服務平臺,MDT 成員定期通過微信平臺以圖片或視頻等形式推送飲食、運動、保健知識,病人可借助微信服務平臺通過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咨詢;病人出院后1 個月復診前可通過電話或微信聯系MDT 成員,MDT 成員對病人情況進行評估后安排病人復診,并在復診時安排面對面訪視,討論、分析病人恢復狀況,評估反饋成效;病人出院后3 個月、6 個月再次進行電話隨訪。
1.3 評價指標 ①健康行為能力:健康行為能力自評量表(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s Scales,SRAHP)[12]是評價病人健康行為能力的工具之一,共28 個條目,包括營養、心理安適、運動和健康責任4 個維度,總分0~112 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行為能力越高。SRAHP 簡便、易測,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具有一定實用價值[13],其中文版由中山大學護理學院研究者翻譯[14]。本研究于病人出院前1 d、出院后1 個月、出院后3 個月、出院后6 個月采用中文版SRAHP 進行評價,門診復查病人自行填寫,未門診復查病人由消化專科護士電話隨訪。②生活質量:于病人出院前1 d、出院后1 個月、出院后3 個月、出院后6 個月采用中文版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15]進行評價,共36 個條目,包括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狀況、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和活力8 個維度,各維度原始積分需通過公式轉換成標準分(0~100 分),其公式為[(各維度實際得分-各維度理論最低得分)/(各維度理論最高得分-各維度理論最低得分)]×10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門診復查病人自行填寫,未門診復查病人由消化專科護士電話隨訪。③再住院率:再住院指病人在出院后6 個月因AP 再入院,再住院率=再次住院例數/病人總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雙人數據錄入,系統邏輯檢錯,應用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檢驗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健康行為能力比較 病人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均顯示P<0.05,詳見表2。兩組病人出院前1 d 的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 個月、6 個月試驗組病人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病人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3 兩組病人不同時間點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不同時間點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s) 單位:分
時間出院前1 d P出院后1 個月出院后3 個月出院后6 個月項目營養運動健康責任心理安適總分營養運動健康責任心理安適總分營養運動健康責任心理安適總分營養運動健康責任心理安適總分試驗組(n=40)12.03±3.89 12.85±3.28 12.75±4.85 10.53±2.69 48.15±14.59 17.10±4.27 17.38±4.06 17.15±4.78 15.58±4.09 67.20±17.08 23.63±2.34 23.05±2.76 22.90±2.60 22.15±3.92 91.73±11.54 25.05±1.57 25.50±1.34 24.18±1.68 25.00±1.54 99.73±6.04對照組(n=32)13.25±3.74 11.66±2.99 11.38±4.09 11.06±4.00 47.34±14.74 15.22±4.01 15.78±3.09 14.97±4.83 13.59±4.42 59.56±16.20 18.56±4.06 17.97±3.65 19.19±3.82 17.38±4.71 73.09±16.07 19.72±3.57 19.28±2.98 20.53±3.39 21.34±2.09 80.88±11.91 t 值-1.351 1.596 1.280-0.680 0.232 1.907 1.835 1.916 1.971 1.929 6.276 6.723 4.893 4.696 5.722 7.686 10.967 5.562 8.557 8.717 0.181 0.115 0.205 0.499 0.817 0.061 0.071 0.059 0.053 0.058<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 病人SF-36 各維度得分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均顯示P<0.05,詳見表4。兩組病人出院前1 d 的SF-36 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 個月、6 個月試驗組病人SF-36 各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表4 兩組病人SF-36 各維度得分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5 兩組病人不同時間點SF-36 各維度得分比較(±s) 單位:分

表5 兩組病人不同時間點SF-36 各維度得分比較(±s) 單位:分
時間出院前1 d P出院后1 個月出院后3 個月出院后6 個月項目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試驗組(n=40)80.13±10.47 50.00±18.78 52.40±8.04 65.75±10.72 63.63±7.84 62.50±17.90 49.17±25.04 60.40±9.62 85.00±8.01 61.25±21.15 79.48±5.18 70.88±8.47 68.37±8.87 70.94±16.11 66.68±21.36 69.20±9.81 90.38±6.44 68.75±16.75 88.70±4.20 78.38±9.23 75.87±8.98 76.25±13.52 78.35±19.31 75.70±9.73 93.50±4.83 85.00±14.76 94.03±2.74 87.88±6.88 80.75±8.13 87.81±8.25 85.01±18.40 84.30±8.22對照組(n=32)81.25±9.76 52.34±18.36 51.06±6.13 65.94±8.18 62.66±8.33 62.89±15.39 50.00±31.69 61.00±10.90 82.66±10.08 56.25±19.05 76.94±5.89 67.97±8.02 65.00±9.07 65.63±15.23 57.29±28.39 65.25±8.33 84.06±8.08 57.03±17.08 81.06±5.95 72.97±9.49 67.97±10.23 68.75±14.89 63.55±22.98 68.75±8.88 85.94±7.12 75.35±19.45 86.31±5.20 79.84±7.24 70.47±7.76 72.66±16.33 66.68±20.75 70.50±7.85 t 值-0.467-0.532 0.777-0.082 0.507-0.098-0.125-0.248 1.100 1.041 1.943 1.482 1.588 1.424 1.601 1.814 3.690 2.925 6.378 2.439 3.490 2.236 2.969 3.129 5.355 5.636 7.587 4.811 5.440 4.786 3.968 7.218 0.642 0.597 0.440 0.935 0.614 0.922 0.901 0.805 0.275 0.301 0.056 0.143 0.117 0.159 0.114 0.074<0.001 0.005<0.001 0.017 0.001 0.029 0.004 0.003<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兩組病人再住院率比較 試驗組出院后6 個月再住院1 例(2.50%),對照組出院后6 個月再住院2 例(6.2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17)。
3.1 采用MDT 協作模式進行延續護理干預可提高AP 病人的健康行為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出院前1 d 的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6個月試驗組病人SRAHP 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健康行為能力是指個體為維持自身健康、預防疾病發生所采取各種活動的能力,通過培養健康行為能力,能夠促進個體健康[16]。謝萍等[17]研究結果表明,重視AP 病人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的建立對減少疾病復發具有重要作用。傳統AP 干預主要為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缺乏營養學支持、心理學疏導和臨床治療知識培訓等,無法滿足AP 病人對專業知識的需求,采用MDT 協作模式進行延續護理干預有利于充分發揮專科護士作用,結合營養、心理、糖尿病等多學科成員,整理存在的問題及風險,為AP 病人提供全面、專業、連續性照護,使病人更加全面地掌握飲食、運動及心理疏導方面的知識,提高治療依從性的同時改善健康行為能力。
3.2 采用MDT 協作模式進行延續護理干預可提高AP 病人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出院前1 d 的SF-36 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6個月試驗組病人SF-36各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健康管理能夠改善AP 病人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18]。專科護士在病人出院后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解答病人各種疑問,向病人解釋出現不適癥狀原因,有利于減輕病人焦慮。心理醫師干預是以更專業的角度對病人的心理進行疏導,對病人的情緒進行安撫,能進一步減輕病人心理壓力,提高病人適應能力。本研究中MDT 成員對AP 病人進行延續護理,有利于發揮各專科特長,在病人出現問題時及早給予更專業、更全面的幫助,從而減輕病人軀體疼痛等身體不適感、提高心理適應能力、預防或減少并發癥、提高生理職能。丁芳[19]研究顯示,出院后采取延續護理可以減少AP 復發并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MDT 協作模式對病人實施系統化、規范化的全方面診療及延續護理,使AP 病人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疾病引起的不適癥狀減少,生活質量提高。3.3 MDT 協作模式下的延續護理干預對AP 病人再入院率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Pastori 等[20]對198 例心房顫動病人進行至少20 個月的基于MDT 協作模式的延續護理,有效降低了病人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理論上,使AP 病人了解健康教育知識對預防疾病復發的重要性,可促使病人自覺遵守醫囑、控制飲食、改變生活習慣,進而降低疾病復發率。本研究發現,試驗組出院后6 個月再住院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17)。可能受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影響。因此,下一步研究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和延長隨訪時間。
3.4 基于互聯網的遠程多學科延續護理可發揮重要作用 2020 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醫療服務要把保障人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方針,推廣遠程醫療,結合“互聯網+醫療服務”,完善遠程醫療項目,創新遠程醫療模式。本研究通過微信平臺,聯合多學科專家定期進行健康信息普及,提高了病人健康管理知識,改善了病人健康管理態度和健康管理行為。互聯網的遠程多學科延續護理可以加強學科間的交流合作、滿足不同特征病人需求。MDT 協作模式下的延續護理干預實施過程中,糖尿病專科護士借助微信平臺推送血糖監測的正確方法,使病人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營養師制訂個性化低脂飲食食譜,借助微信平臺推送低脂飲食制作方法及視頻,使病人飲食更具科學性;通過微信平臺告知病人復診時間,為病人預先掛號,既方便病人就醫,又能在一定程度減輕大型醫院繁重的工作負擔,保證衛生服務的連貫性,提高病人滿意度。
總之,MDT 協作模式下的延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AP 病人的健康行為能力,提升病人生活質量,改善病人疾病相關結局。提示互聯網的遠程多學科協作有利于加強醫、護、患之間的溝通,整合多方面專業人員對AP 病人進行個性化、系統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