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近年來,一些大宗商品領域產業背景的大型企業以及資本也參與進來,建設產業、金融、互聯網三位一體的平臺模式成主流,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內涵空前豐富。
大宗商品供應鏈上的融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市場上的信貸產品比較單一,大多要求企業提供土地、房產這些資產進行抵押質押,大宗產業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只能依賴抵押和質押的形式獲得融資。
其次,目前大宗商品供應鏈鏈條上的中小貿易商基本都是輕資產運營,包括鋼材和建材,大宗商品傳統服務模式和技術條件下,中小微企業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的根本癥結沒有得到解決,特別需要提及的是,由于信用無法覆蓋多級上下游企業,致使處于大宗商品供應鏈長尾端的七成中小微企業仍面臨成本高、效率低等融資難題。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布式賬本,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匿名性、公開透明、自治性的特點,能有效解決大宗商品貿易行業虛假貿易、內幕交易、商業欺詐、設立平臺對賭、提單倉單重復質押、篡改數據等不規范的交易行為。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平臺”中的價值主要表現為業務數據透明化、數據交互實時化、流程執行自動化、業務結算封閉化等方面。
更為具體的解釋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傳統業務痛點并優化現有業務流程,實現全業務流程及周邊供應鏈金融、物流、倉儲的線上化支持。主要包含商品的生產出廠、貨物在途運輸、貨物存放入庫、貨物貿易關系創建、貨物提取出庫、第三方機構監管、融資申請等相關核心環節的業務數據將隨業務擴展逐步實現全量上鏈,在實現業務全方位支持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與外部合作方、監管方、服務方業務系統的跨區域、跨機構、跨系統的高效便捷對接。
雪松“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案例顯示,平臺上的供應商只需要提供一些基本資料,并與雪松指定的貿易商簽訂購銷合同,同時進行的是由雪松指定的貿易商與下游工程單位簽訂購銷合同。在平臺供應鏈風控管理下,保障物資真實、安全的配送至工地。在下游客戶收貨確權之后,即可以通過平臺合作的金融機構向上游供應商發放貸款,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這得益于雪松的金融優勢,對接國內各大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成功地為平臺客戶對接上了一些低成本的資金方。
“區塊鏈+大宗商品”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創新業務模式探索,加速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步伐,通過對新模式的創新與打磨,在實現自身平臺價值的同時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流程多場景的服務,為中小微企業有針對性地開發融資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求解中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不得不提及的是,目前很多銀行的授信理念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授信理念,對于供應鏈金融的理念和做法還沒有“與時俱進”,尤其對依托核心企業信用而延伸供應鏈金融授信的新授信理念還不能很好地接受,導致對金融科技平臺的客戶授信不足,無法滿足平臺企業的業務需求和融資需求,這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協助推進銀行轉變觀念,提高效率,或者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成立專項供應鏈金融基金,通過科技平臺,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供應鏈金融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