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徐翔
隨著疫情在2021年的持續肆虐,冷鏈物流迎來的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在中物聯副會長崔忠付看來,回首過去一年,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呈現出很多新特征主要表現有以下三點:
第一,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生鮮食品市場規模持續穩步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9.29萬億元,占GDP總量的6.5%,中國食品供應鏈產業擁有萬億級別的市場體量。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伴隨著國家陸續出臺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包括冷藏車、冷庫、骨干基地在內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冷鏈產業成為健全城鄉雙向流通體系、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間,冷鏈物流兩端及流通環節的各類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但是相關設施還需謹慎投建,避免出現過熱現象,造成資源浪費。
第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冷鏈物流已經逐漸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動化方向轉型升級,企業開始加大冷鏈物流技術方面的資源投入,新技術將為冷鏈物流賦予更高價值。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在物流專業領域逐步滲透,冷鏈物流全鏈條進一步實現技術賦能,逐步構建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面對冷鏈行業存在的痛點難點,企業轉變發展理念,依托智慧冷鏈、綠色冷鏈,助推冷鏈行業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機遇和挑戰永遠并存,對于未來,冷鏈物流行業如何乘勢前行,崔忠付也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推動政府合理規劃,引領冷鏈物流健康發展。以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業創新為出發點,統籌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平臺化建設,全面構建“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信息高度對稱的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為相關上下游產業發展提供關鍵要素支撐,實現供應鏈與市場需求高度匹配,推動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滿足居民高質量消費和新場景消費升級。
二是行業以人才為先,夯實冷鏈物流組織基礎。目前冷鏈物流行業人才缺口很大,一線操作員工、中層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均存在缺口。冷鏈管理需要復合型人才,信息化、自動化等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日益成熟,但是對于冷鏈物流環節,由于受溫差變化、技術環境等限制,國內冷鏈物流的信息化、自動化應用,整體發展還是相對落后,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此方面專業人才的儲備不足問題也逐步凸顯。
三是企業以技術為支撐,助力冷鏈物流升維再造。冷鏈物流已經逐漸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動化方向轉型升級,企業開始加大冷鏈物流技術方面的資源投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技術將為冷鏈物流賦予更高價值。伴隨著“新基建”等相關政策落地實施,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在物流專業領域逐步滲透,冷鏈物流全鏈條將進一步實現技術賦能,逐步構建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
顯然,冷鏈物流行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對不是一家企業能夠解決的,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變化迅速的時代,更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動行業的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