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惠敏 廖凌鳳 吳佳穎 曾雅泓 陳珊
作為我國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物流體系在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仍然暴露出應急物流系統運行不暢、物資斷鏈現象嚴重等不足。本文通過網絡調研、企業訪談及問卷調查得出相關因素重要性,結合多種方法進行關鍵指標評價。系統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強和完善應急物流協調能力、服務質量、物流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方面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為福建省構建和完善有效的多層次應急物流體系提供可參考性建議。
應急物流體系在突發事件中對物資、人員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時發揮的關鍵作用。應急物流體系的完善和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應急物資的保障能力,更是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疫情防控能力。本文在了解國內外應急物流情況的基礎下,采取多種方法,對疫情期間福建省應急物流現狀展開深入探討,分析其存在的若干短板,采用多種方法,找出關鍵因素,結合以往突發事件中的應對經驗,采用多種方法,找出關鍵因素,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性建議,對福建應急物流體系構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普通物流是根據實際需要將物品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而應急物流是突發事件中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其具有突發性、不可預知性、需求隨機性、時間緊迫性、峰值性、弱經濟性、非常規性、政府共同參與性等特點面對日益增多的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我國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上面臨著嚴峻考驗。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國內應急物流因起步較晚、被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問題較多,加快構建完善的應急物流體系刻不容緩。凌斌濤(2019)指出: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構建應急物流物資儲備供應模式,建設應急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合理布局物流網絡,科學管理物資并合理控制庫存,發揮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趙秋紅(2020)指出:從重特大突發事件應急物流管理的理論和現實需求出發,基于我國國情,給出面向重特大突發事件應急物流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與方法,提出重特大突發事件分形應急物流管理體系的構建思路。楊倩(2019)對應急醫療物資調度中運送路徑的優化問題,不僅要充分考慮保障應急醫療物資及時供應的重要性,還要考慮應急救援的及時性和公平性。以上研究表明,應急物流體系對于突發事件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現有對應急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應急物流的特點、應急物流的發展及應急物流配送網絡等方面,對應急物流實際狀況及福建省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方面的研究較少。同時通過文獻研究發現,福建省的應急物流存在基礎設施及信息平臺薄弱、法律法規滯后等若干問題,本文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問題,針對福建省應急物流短板開展深入調研,為福建省加快構建應急物流體系基本框架提供參考建議。
3.1 福建省應急物流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通過資料整理分析,得出以下應急物流評價關鍵指標,如表1所示。(1)人力資源保障,體現在物流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2)應急物資保障,應急物資儲備是應急物流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影響公共突發事件中應急物流系統的反應速度和最終成效。(3)交通運輸保障,交管部為應急物流運輸提供“綠色通道”,優先安排,確保應急物資精準配送。(4)通訊保障,信息的及時傳達對應急工作的有效開展、決策制定、組織指揮和災情處理起到重要的作用。(5)快速響應能力,用于衡量處理應急需求的能力,對于緊急訂單、故障、誤差等異常需求的快速處理能力。(6)物流活性,反映物流系統及時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物流服務需求的能力指數。物流活性越大,及時響應能力越強。(7)公眾滿意度,疫情前后公眾對應急物流的期望值,比值越大,越滿意。本文通過資料整理分析,得出以下應急物流評價關鍵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應急物流評價指標
3.2 福建省應急物流存在的問題
3.2.1 應急物流保障機制欠缺。福建省對應急物流知識的普及和宣傳程度較低,對相應突發事件演練較少,政府和公民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不足,危機出現后民眾的自我搶救能力較差。在法律法規方面,我國應急物流法律層面的建設少,多是行政法規和規章,突發公共事件后災害應對處置權威性有待提高。
3.2.2 應急物流信息平臺不全面。福建省的救災物資是分類分部門進行儲備和管理,衣被、帳篷等生活類救災物資的儲備由民政部門負責,藥品、醫療器械、車輛、糧食等其他救災物資分別由醫藥衛生、交通和糧食部門負責。對救災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各部門的配合存在很大問題,造成應急物流成本很高。福建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中,應急信息的傳播主要靠電視和各大網絡平臺,信息更新不統一,信息量和完整性也受到很大制約,廣大民眾也只能單方面接受信息,無法互動和反饋。
3.2.3 應急物流響應能力不及時。福建省應急物流及時響應情況并不突出。正常的業務響應處理可以滿足供給需求,而應急、緊急的業務響應處理則暴露出應急物流與電商之間還不能做到精準對接和供給。由于應急物流系統構建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了政府部門解決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最終成效,建立應急物流的分級響應體系,提高應急物流活性,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處理緊急業務顯得十分重要。
4.1 完善應急物流保障機制。(1)提高政府協調能力。應急物流要求加強政府和公民之間的合作和協調。這一系列政府職能的實施都離不開公民的積極合作全民積極參與,給予政府后方支持,做到政府和公民的協作,以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能順利進行。要建立由政府牽頭,多方主體“政企協同、軍民融合”的應急物流聯動長效響應機制。(2)全民動員機制。加大應急物流領域國家課題立項扶持,開展有計劃、常態化應急物流宣傳,改變目前只有災害、疫情來臨時才關注應急物流的尷尬局面。(3)法律機制。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時候,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起著重要的作用。
4.2 建立應急物流信息平臺。建立大數據環境下統一的應急物流信息平臺,提高服務質量。地區應急管理部門的信息中心,可依托現有的政府公共信息平臺和IT企業以及互聯網物流服務平臺進行合作組建,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發布采集、數據分析、應急訂單管理、配送管理等基本功能。要與自動化物流配送中心有標準的接口,建立應急物流公共信息網絡平臺,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以及地方應急管理部門信息發布工作等。
4.3 提高應急物流響應能力。從政府層面,政府進行強組織與管控,利用政府在規模性上的強組織動員能力,有序開展應急物資及時保障工作,再通過技術的能力同步協調各個參與節點的有序度以提高整個自組織的效率,保證整個應急物流體系的高透明度。從企業層面,企業進行專業的物流服務能力,在末端要能與災區進行對接。與互聯網的各社交平臺形成聯通互動、社交平臺快速資訊交互,實現資源在應急平臺上有序有效的流轉。從而在救災物資的配送操作當中開放“綠色通道”。從公眾層面,大眾進行快速反應與跟進,利用社會大眾的自組織反應速度會比政府的強組織的能力,基于政府構建的有序,大眾參與的自組織快速反應會極大減少救援社會財力和物力的浪費,避免給參與者帶來傷害。
本文旨在補齊福建省應急物流短板。從調研結果分析中得出疫情期間福建省各地的通訊信息質量、交通運輸可靠性、應急物資搬運活性以及疫情數據的收集處理和發布這幾個因素表現較好,公眾對提高應急物流的保障機制、應急物流的及時響應能力非常注重。根據分析可知,疫情期間福建省應急物流的應急物流保障能力較高,而應急物流綜合能力與及時響應能力仍有待加強,特別是要關注協調能力、服務質量、物流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