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廣涵 沈悅
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擴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公平貿易運動在縮小貧富差距,增加勞動者收入,促進世界貿易公平方面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本文實證檢驗了生產者參與公平貿易的意愿與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數量和產品溢價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皆為顯著正相關,即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數量越多,農民參與公平貿易意愿越強,產品溢價越多,農民參與公平貿易意愿越強。本文分析了生產者參與公平貿易的影響因素,對于促進公平貿易發展與世界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國際貿易的渠道暢通,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享受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豐厚經濟利潤,但它帶來的利益卻未能被世界上所有國家分享。反之,全球貧富差距卻在過程中不斷加大。現有的國際貿易發展模式主要是由部分發達國家及其主要跨國公司掌控,而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發達國家剝削發展中國家的工具。許多研究表明公平貿易可以為參與的勞動者創造收益,有些甚至能夠顯著改善農民的生計。也有些研究中,參與者的生計并沒有得到提高,仍舊掙扎在貧困線上。這說明為了能夠使農民的生活達到一個可持續的水平。公平貿易需要與其他一些發展政策和措施相結合。近年來,全球各地區公平貿易認證生產者組織逐步增多,主要分布地區如下:

圖1 各地區公平貿易認證生產商組織的數量
公平貿易遠不止是一個認證計劃。著名的公平貿易標簽的背后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多樣化的變革運動之一。這項運動與180萬農民和工人合作,包括28個國家的2000多個公平貿易城鎮以及無數學校、大學和信仰團體,這些來自全球各個基層的力量構成了越來越強大的支持者基礎。鑒于此,有必要對生產者參與公平貿易的意愿因素進行研究,為公平貿易事業發展提出有效建議措施。
2.1 研究假設。公平貿易認證組織能夠通過更好的價格、體面的工作條件和對發展中國家農民和工人更公平的交易來改變貿易的運作方式。這種方法能夠使農民和工人更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生活,也有更大能力決定如何投資自己的未來。現有研究表明,帶有公平貿易標志的產品意味著生產商和企業已達到國際商定的獨立認證標準。農民和工人在公平貿易的各個層面的權益都得到提升,從他們能夠決定如何投資和經營,到在公平貿易的全球決策中擁有發言權,無一不體現出公平貿易認證組織的出現使得勞動者權益得到進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1:公平貿易認證組織數的增加會導致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增加。除了大多數產品的公平貿易最低價格之外,公平貿易方法還包括公平貿易溢價,即農民和工人在他們選擇的項目上投資的額外資金。公平貿易溢價的投資通常針對社區改進、培訓和資源、加強業務和運營能力等。很多公平貿易生產者希望能夠通過工作來豐富自己平時活動的社區,而公平溢價會給他們提供所需的額外資金,使勞動者們的想法變成現實。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2:公平貿易產品總溢價的上升會導致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增加。
2.2 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本文選取了2014年到2019年期間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公平貿易認證生產者組織數和勞動者在生產者數量最多的七個產品中獲得的公平貿易總溢價,采用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因變量FFW為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總數,具體為公平貿易小規模生產者組織中的農民與公平貿易種植園的工人數量之和,自變量TFPO為公平貿易認證生產者組織總數,自變量TFP表示top7產品中勞動者獲得的公平貿易總溢價(排在前7位的產品包括咖啡、可可、香蕉、糖、花卉、茶葉和棉花,生產這七種產品的勞動者數量占公平貿易體系的90%以上)。εi,t為隨機擾動項。
3.1 描述性統計。表1主要列出了各研究變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以及標準差。從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來看,最小值為1486866人(2014年),最大值為1890381人(2019年),六年間增長率達到25.12%,參與農民數量的大幅增加反映了農民對公平貿易活動開展的認可,參與意愿逐年上漲。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數量最小值為1226個(2014年),最大值為1822個(2019年),增長了近50%,體現了公平貿易事業發展勢頭良好。從top7產品(咖啡、可可、香蕉、糖、花卉、茶葉和棉花)中生產者獲得的公平貿易總溢價逐年提高,最小值為106.2百萬歐元(2014年),最大值為190.6百萬歐元(2019年),增長速度快。

表1 描述性統計分析
3.2 結果分析。表2的第一列展示了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和公平貿易認證生產者組織數量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二者呈現高度正相關,說明隨著公平貿易認證生產者組織數的增加,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也得到提升。由于農業生產并不容易,價格波動、氣候變化和信貸渠道有限等問題給生產者帶來了一定壓力,他們一定程度上難以將收入從一個階段擴大到下一個階段。而大規模專業化組織的出現使農民權益得到一定保障,各生產者組織會將優質資金投資于農民培訓、緊急社會基金以及托兒所土地等新資產。如果發生自然災害,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也會提供用于支付現金及糧食的保費,盡可能地減少勞動者損失。列二表達的是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和從top7產品中生產者獲得的公平貿易總溢價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二者呈現顯著正相關,說明隨著具有代表性的公平貿易產品總溢價的增加,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也相應提升。公平溢價會給參與生產的勞動者提供所需的額外資金,增強生產者參與公平貿易生產方式的意愿。列三展現了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數量和top7產品中生產者獲得的公平貿易總溢價二者對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人數的共同作用,結果顯示仍具有顯著作用。綜上,均支持了本文研究假設。

表2 參與公平貿易的勞動者總數與認證組織數和top7產品總溢價的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從參與公平貿易的生產者人數入手,實證分析了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數量和產品溢價對生產者參與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數量和產品溢價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愿意加入公平貿易。公平貿易認證的生產者組織(無論是小農農業合作社、雇傭勞動力種植園或其他場所)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這說明越來越多的農民和工人希望成為公平貿易的一部分,而公平貿易也能給勞動者帶來更多的好處。因此,這些組織應該通過更多舉措進一步保障參與勞動者的各項權益,如支持公平貿易生產者社區與兒童權利非政府組織合作,建立一個包容青年、以社區為基礎的童工監測和補救制度;將公平貿易碳信貸與黃金標準合作,使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社區和農民能夠從獲得碳融資的機會中獲益,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通過制定標準來禁止使用有害于環境的農用化學品,以制度形勢規范生產者行為,使農民能夠改善土地,開發新型健康土壤,保護全球生態等。同時,勞動者能夠獲得的產品總溢價越高,參與公平貿易的積極性也相應提高。農民可以將公平貿易溢價用于植樹、灌溉、作物多樣化和清潔能源等可持續項目,在提高自身生產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通過獲得產品溢價,公平貿易的勞動者能夠自己決定如何使用,滿足自身彈性需求,從而更愿意加入公平貿易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