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萱
自視頻門戶網站出現之后,運營商為了提高互動性,逐漸增加了“評論功能”。具體而言,觀眾使用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登錄門戶網站觀看影視作品時,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隨時隨地地發表在聊天窗口,由此形成“評論彈幕”。評論內容既可以與影視作品的內容有關,又可以與某個演員有關。在諸多門戶網站中,嗶哩嗶哩的網絡影評規模最大、效果最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評論文化。對這種網絡影視評論的傳播機制和社會功能進行研究,有助于促進我國影視行業不斷進步。
網絡影視評論的最早形式并非大眾今天熟悉的模式,而是呈現出“聚集地”的特性[1]。具體而言,在“互聯網沖浪”模式剛剛興起的時候,圍繞某個主題建立的論壇是主要的網絡交流場所。對某類事物感興趣的網民會自覺關注某個論壇,在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影視劇為例,早在2000年前后,網易旗下的“我愛電影”等論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甚至可以說初次網絡影視評論高潮便是由此開始。當時的網絡影視論壇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網絡影視評價奠定了基調——評論模式完全不同于常規的學術報道式評論,具有較強的自由度。總體來看,網絡影視評論真正為大眾所熟知的歷史節點正是網絡影視評論的傳播渠道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平臺遷徙開始。此外,在論壇跟帖、回復等互動模式開始成為主流的評論方式。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內,視頻門戶網站、網絡社交媒體相繼出現,觀眾的“評論區”得到了進一步遷徙——觀眾可以在微博平臺中圍繞某部影視劇建立“超級話題”,下方討論的內容均與該影視劇有關。更加直接的方式為觀眾在門戶網站采取“邊觀看邊發布彈幕”的方法,既能欣賞影視作品,又可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上文提到,早期的網絡影視評論需借助論壇,完成話題建設后,由諸多對此感興趣的網民進行集中討論[2]。由此形成的局面是:參與討論的是某一部影視作品、某位演員的粉絲等特定群體。如果影視劇或演員的知名度較高,則參與討論的網民數量會增多;如果影視劇是小眾題材(如文藝片等)或演員缺少知名度,則論壇話題下方便只有極少數網民“圈地自萌”。這一時期還存在一個現象——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除了個人電腦之外,尚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即使是個人電腦,其普及率也遠不及今日。因此,彼時的影評論壇中,絕大多數參與討論之人的打字能力無法支持自身圍繞某部影視作品或演員發表長篇大論,只有少數專業人士由于長年從事影視相關工作,憑借早于大多數人提前接觸個人電腦的優勢,已經將多種能力充分融合。于是當這些人的“學術文章、學術報告”式影視評論出現在影評論壇時,網民大多會對其觀點予以附和,很少出現與這些人辯駁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網民的打字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加上社交媒體出現之后,參與網絡評論的群體徹底沒有了“門檻”的限制,任何不涉嫌違法的觀點都可自由提出,很難受到傳統學術派及網絡大V的約束。這種網絡影視評論傳播主體“泛化發展”的特性使一些質量較差的影視作品再也不能愚弄觀眾。原因在于:任何人都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發表評論意見。如電影《戰狼2》上映之后,幾乎所有中國觀眾都為這部電影打出高分。一時之間,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成為宣傳基地,使得很多平時很少看電影的人紛紛前往電影院觀看,最終創下了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相比較而言,《上海堡壘》等電影的前期宣傳不可謂不用心,但劇情、制作、演員演技方面的問題也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同樣經過口耳相傳之后,最終慘淡收場,這便是網絡影視評論傳播主體泛化后呈現出的特點。
網絡影評、網絡論壇發展初期的“大V評論”均具有長篇大論的特點,即評論以“文章”的形式出現[3]。具體而言,這類評論文章首先會對影視劇的情節設計、服化道等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之后會主觀地評論,總字數少則數百,多則數千。這樣的網絡影評存在一個最大的劣勢——觀眾很難有耐心看完。在這種情況下,網絡影視評論自然而然地朝著碎片化、簡短化方向發展。其中的代表性事物便是評論彈幕。表面來看,評論彈幕的總長度在幾個字到幾十個字之間,幾乎難以對影視劇進行詳細的評價。但在門戶視頻網站上看過影視劇的人都知道,評論彈幕能夠反映出影視劇作品的很多內容。(1)一部影視劇作品的評論數量越高,證明這部作品的熱度越高(但一些因故中途下架,之后重新上架的影視劇作品除外,因為其中的很多彈幕會因下架處理而被門戶網站后臺數據庫清除,之后新形成的彈幕在量級層面與之前存在巨大差異)。(2)一部(一集)影視劇作品中,評論彈幕集中的時刻便是情節高潮時刻。比如我國臺灣省出品的《霹靂開天記之創神篇下闋》中,主角之一的御清絕被稱為“琴主”,他的專屬出場音樂是極具張力和感染力的《伏羲神天響》。在這部劇集中,御清絕首次出場的情景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所謂的“聲”是御清絕的說話聲和《伏羲神天響》的音樂旋律。事實上,這部作品在御清絕這一人物出場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屬于“過渡階段”,劇情整體相對平和,吸引力并不高,故評論彈幕數量也十分稀少。當劇情終于進展至御清絕即將登場時,觀眾的觀看熱情瞬間得到激發——“伏羲神天響”五個字被瘋狂刷屏,還伴有評論管理員以紅字在屏幕中上方置頂的說明性評論——“御清絕,西武林不敗神話,多次幫助正道領袖素還真,最終修為達天無止境,是霹靂劇歷史上唯一一位官方承認的修真成仙之人”。可以看到,即使是相對較長的評論也只有短短幾句話,更多的評論均以幾個字的形式呈現,這便是影視評論傳播信息形式的碎片化特性。除此之外,由于評論彈幕幾乎全都在某個時刻集中出現,故同樣具有“即時化”的特性。
影視劇作品以及一些配套的音樂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傾注了制作人員的大量心血,但這份“心血”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價值卻存在疑問——制作人員的立意能否被觀眾感知是一個不確定事件[4]。以《西游記》為例,這部劇中的經典歌曲之一《女兒情》在多款音樂App中上架,置頂的評論便是上文所述的“文章式評論”。主要內容包括:(1)簡單介紹了這首作品的創作者、演奏者;(2)從專業角度點評了這首作品的藝術風格;(3)對照劇作中的情節,對這首作品的立意進行了分析。在看完這一置頂評論之后,很多網民在下方跟帖回復的評論均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在小時候看《西游記》時,認為唐僧師徒經過女兒國時,并沒有受到任何磨難,很輕松便通過了考驗,認為如來佛祖設置的這一考驗沒有任何難度。但在增加了人生閱歷,看到了置頂評論之后才驟然發現,其他的磨難都是外部磨難,而女兒國的情劫卻產生于內心——如果唐僧沒有抵御住女兒國國王發動的“情愛攻勢”,選擇留下與其雙宿雙飛,那么取經大業便會猝然而止。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在人生之路上,真正擊垮一個人的幾乎都是“內部因素”,因此,情劫真正考驗的是唐僧的心志,如果不堅定,則無法修成正果。由此可見,良好的、有深度的網絡影視評論(包括對衍生作品的評論)會對觀眾起到引導作用,能夠幫助觀眾從多個視角看待問題、理解劇情走向,從而體會到創作者的良苦用心。
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是:現階段,觀眾觀看影視作品時,往往會通過發表評論彈幕的方式,實現對作品某些內容的吐槽。筆者認為,這種吐槽對影視劇的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知名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一個片段:康熙皇帝第一次宣布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后,命令所有皇子前往乾清宮門口。之后便聽到十三皇子和十四皇子在乾清宮門口大打出手的消息。康熙率領一眾大臣立刻前往現場,在與十四皇子起爭執,拔出刀來要砍十四皇子,被一眾人勸阻的過程中,觀眾卻突然發現,乾清宮門后面突然走出了一名身著現代羽絨服的女性。這便是確鑿的“穿幫”證據。按理說,《雍正王朝》作為一部制作精良的優秀電視劇,不應該出現這種問題。但這部劇作播出至今已近20年,而在首播時,載體只有電視機,故不存在評論彈幕,便失去了修改這處穿幫鏡頭的最佳時機。實際上,“穿幫”的重災區集中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之中。比如很多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中,手榴彈這種單兵武器的作用被無限夸大,包括但不限于:(1)一枚手榴彈引爆后,附近多名敵人被炸飛。這是一種嚴重的常識性錯誤——手榴彈的殺傷原理是啟動引線之后,手榴彈(或手雷)內部的炸藥會將手榴彈本身引爆,四散的彈片會因爆炸而獲得較大的初始加速度,能夠穿透敵人的皮膚,從而達到殺傷效果。即使一個人全身壓在手榴彈上,爆炸效果也只是將該人身體一部分炸得血肉模糊,炸飛人或撕裂人身體的情況均很難出現。(2)手榴彈炸坦克。坦克是“鋼鐵洪流”的象征,正因為外表由厚重的鋼板組成,無懼任何常規打擊力量,才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因此,捆綁幾個手榴彈,放在坦克上便炸毀坦克的橋段在真正的戰爭中根本不可能出現。上述穿幫鏡頭在電視劇中出現之后,經過廣大網友的評論吐槽,能夠被影視作品制作單位收集借鑒,在之后同題材的作品中,類似的鏡頭很難再次出現,這便是網絡影視評論的修正功能。
網絡影視評論的另一個功能為: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助力實現不同觀點的交流,避免出現“一言堂”的情況。以電視劇《司藤》為例。這部劇屬于小成本、小制作,在上映之前十分不被看好。原因在于某知名影評人在粗略看了幾個片段之后,便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作品完全不符的評論文章。由此導致的后果便是,一些人認為自己對劇情及演員演技的期待再次落空,便沒有繼續關注上映時間。然而在劇集真正上映之后,人們才發現,主演的表演、劇情的設計與原著幾乎如出一轍。于是一些粉絲便在微博等平臺發布了自己的觀點,與之前的大V觀點形成了碰撞。在不同評論針鋒相對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觀眾對該劇重新產生了興趣,最終使這部劇至少在收視率方面獲得了成功。
綜上所述,網絡影視評論的出現為影視作品傳播與交流提供了新的形式。觀眾在收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可以隨時發表評論。這些評論既可以對其他觀眾起到提示的作用,如向其他觀眾介紹影視劇的時代背景、前因后果等;又可以幫助影視劇制作方、視頻門戶網站運營商了解影視劇的熱度——熱度越高的影視劇擁有的評論數量也越高。不僅如此,一些影視作品在制作過程中的穿幫鏡頭被觀眾發現并在評論區留言之后,可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調整,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總體而言,網絡影視評論對影視劇作品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大有益處,有關方面應圍繞傳播機制和社會功能進行深度分析,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一機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