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懿軒
攝影師的主觀因素決定了作品呈現的效果,所以在拍攝攝影作品時應該重視自身的主觀藝術性,對實踐手法和拍攝路徑進行積極探索,從而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和審美性。
組成攝影藝術的關鍵是主觀和客觀。主觀是指將攝影師的世界觀和藝術觀念作為拍攝的指導思想。而客觀的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攝影師將攝像機作為媒介來展現出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狀況;第二,攝影作品的主要表現對象是客觀的真實生活,攝影師可以使用攝像機將生活當中的某一場景真實地記錄下來,將社會生活映射出來,既能夠將個人情感表達出來,同時也能夠進行攝影藝術實踐。因此,主觀是客觀的能動表現。
以往許多人認為攝影的客觀性使攝影不具備藝術性,認為攝影者是使用攝像機將特定的生活場景拍攝下來,因此,攝影作品不具備生命特性,也無法對作品的美與丑進行分辨。攝影師只需要按下攝像機的快門,就能夠記錄下在日常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場景,因此作品的創新性不足。但是,這種觀點只是對拍攝的客觀性進行了強調,卻忽視了攝像作品具有主觀性,也就是攝影師自身的思想感情。在進行藝術拍攝實踐時,如果拍攝的過程脫離客觀實際,那么就無法開展攝影活動,優秀的攝影作品是使用攝像機將客觀的現實表達出來,而在表達的過程中,則讓作品具有了主觀意識。也就是說,任何攝像作品的創作基礎都是自然和客觀現實,但是決定攝影作品優劣的因素并不是客觀因素,而是攝影師的主觀意識。所以在對攝影藝術進行創作時,如果不能將個人的主觀思維投入其中,那么作品就失去了它的藝術價值。
在進行攝影藝術作品拍攝時,要融合主觀和客觀因素。首先,任何攝影作品都有攝影師自身的主觀因素,比如那張被抓拍的大眼睛女孩,攝影師只是抓拍了女孩的日常生活瞬間,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其中,對女孩的雙眼進行了重點拍攝,而且使用柔和的拍攝光線,將女孩的內心世界充分展現在鏡頭前。由此可以得知,攝影師會改變客觀物體的原本形態,并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賦予作品。
其次,客觀性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主觀性藝術的影響。在創作攝影作品時,攝影師會按照自身的喜好來決定拍攝的鏡頭范圍,這樣就能夠充分展現出自己感興趣的鏡頭。比如虛假報道,就是因為攝影師在拍攝的過程中只對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進行拍攝,將自己的目的展現出來,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攝影師投入了過多的主觀意識,而使客觀事實的展現受到了嚴重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地融合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攝影作品產生的關鍵就是攝影師的洞察力,客觀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攝影師能否拍攝出具有藝術性的高質量的作品,在于攝影師能否發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具有哲理和美好寓意的景物。也就是說,攝影師只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夠將優秀的作品從日常生活所存在的客觀景物當中提取出來。深入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客觀景物,并不是要求攝影師只對事物的表征進行觀察,更重要的是通過內心對事物進行觀察和感受,并對事物所蘊含的意義進行深入思考。比如,曾經在攝影大賽中獲取一等獎的優秀作品《士兵》,將攝影師細微的洞察力充分展現了出來,攝影師并沒有對激烈的戰爭場景進行拍攝,也沒有對艱苦訓練的士兵進行拍攝,而是拍攝了槍桿上插著玫瑰的士兵,將士兵對生活的熱情充分展現了出來,同時也體現了士兵向往美好的內心世界。
攝影師的感受力能夠折射出攝影師對客觀事物進行洞察之后所產生的直觀心理,同時也是攝影師通過辨別之后所接收到的客觀環境信息。敏銳的感知是因為攝影師能夠在瞬間體會攝影實踐,或者是能夠自我認知和體會自己長期生活的現實社會,攝影師的感知力是攝影師通過深入觀察日常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客觀景物所產生的創作靈感?!兜谝换亍吩浽谑澜绾推綌z影比賽中獲得了最佳瞬間獎,這體現出攝影師在進行攝影實踐時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藝術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瞬間創作能力。實際上,攝影師在進行影視作品拍攝時,都能夠將本人對生活的感悟體現出來,不同的人對生活有著不同的體會,受到人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理解和認知客觀事物方面也有著極大的不同,不同的攝影師所拍攝的攝影作品當中,思想和審美觀念也不同。所以,攝影師對自身的文化知識進行拓展,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這是充分發揮出主觀藝術性的關鍵。
通過攝影藝術實踐創作出更多優秀攝影作品的關鍵就是攝影師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關鍵,尤其是攝影藝術,優秀作品的創作來源是攝影師豐富的想象力。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特殊,有著紀實的特點,所以使攝影藝術的發展受到限制。攝影人員要想擺脫攝影藝術特點的束縛,就需要對自身的想象力進行豐富,根據個人的主觀意識來重新塑造客觀物體和景象,能夠提取出客觀影像中的抽象性,從而為作品賦予藝術特色,將主觀藝術性真正地發揮出來。
攝影師在進行作品拍攝時就是要將自身豐富的情感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而情感是指攝影師在看到客觀物體時所產生的直觀心理,能夠真正展現出攝影師對客觀物體的真實態度,關系到人的需求、夢想等,因此攝影師拍攝的作品具有鮮明的主觀色彩。攝影師在創作攝影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始終滲透著個人的情感,也就是說,在進行作品拍攝時能夠發揮主觀藝術性的關鍵就是攝影師個人的情感。攝影師在進行攝影創作時,需要面對多彩的客觀物體,所以會將自身的需求融入攝影作品當中,如果攝影師自身的預期與客觀物體相吻合,那么攝影師的創作動力就會得到激發,攝影師就會更加主動地思考,并進行作品創作。攝影師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會高度集中個人的注意力,此時攝影師本人的情緒緊張,但在完成作品創作之后,內心的愉悅感會大大提升,同時也會釋放本人的緊張情緒。當發現沖洗出來的照片滿足自己的預期之后,攝影師的成就感會得到滿足,從而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實現,這就是能夠發揮出主觀藝術性的根本表現。
首先,要想有效發揮出攝影師自身的主觀藝術性,需要對攝影師的觀察力進行強化鍛煉,使攝影師的觀察力可以和攝像機一樣敏銳細致,能夠在對拍攝目標進行觀察時全面分析光的顏色等,提前預測最終拍攝效果。在對拍攝物體進行觀察時,人的肉眼觀察角度與拍攝出來的物體差別明顯,因為在使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固定的觀察角度,而在使用攝像鏡頭對物體進行拍攝時則可以使用多種角度,因此在視覺角度方面存在著差異性。這不僅與視覺場景的變化有著直接聯系,同時也會對后期的物體透視比例造成影響。比如,在使用長焦距的鏡頭對物體進行拍攝時,會縮小視覺角度,從而降低物體的透視率。
其次,在使用肉眼對物體進行觀察時,會觀察到立體的圖像,因此會讓攝影人員感受到物體的縱深感。而在使用相機鏡頭對物體進行觀察時,只能觀察到固定的視角,因此物體的形象更加趨近于平面,使用照片也只是能將物體的二維平面展現出來,不能夠體現出物體的縱深感。也就是說,在使用照片將客觀物體呈現出來時,難以呈現出立體的客觀物體。而要想呈現出立體的照片,就需要攝影師對作品的主觀藝術性進行合理把控,通過控制照片的構圖來使照片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態,從而提升畫面的立體感。
最后,人在使用肉眼觀察客觀物體時會選擇性地觀察物體,只是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物體進行觀察,因此并不能看到全部的客觀物體,這就說明了人在觀察物體時會存在主觀性。而使用相機鏡頭對物體進行觀察時,會將呈現在鏡頭下的所有客觀物體真實地記錄下來,但是拍攝出來的作品會讓照片的背景呈現出混亂的感覺,而且在照片當中展現出不同的物體。所以,攝影師在對客觀物體進行拍攝時,應該學會使用攝影視角對物體進行觀察,不僅要對感興趣的部分進行仔細觀察,還要對主要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對光線角度進行合理選擇,排除其中不重要的物體,使攝影作品能夠呈現出主觀藝術性。
攝影藝術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瞬間性,因此也被稱為瞬間藝術。而造成藝術作品瞬間性的根本原因是拍攝工具的獨特性,攝影師會在瞬間抓拍自己滿意的作品。攝影師在對被拍攝物體進行觀察時,會由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決定按下快門的時間,并且會自主選擇物體的拍攝空間,也就是說,攝影藝術創作與攝影師本身的主觀藝術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攝影師自身的藝術創新水平會決定作品的呈現方式,攝影師在對符合自己攝影需求的目標進行觀察時,不可能隨時都對物品進行拍攝,物體每一時刻呈現的景象代表的意義都有所不同,所以為了能夠準確地拍攝出符合自身要求的作品,攝影師就需要對物體的發展規律有準確的了解,并能夠洞悉作品短暫的瞬間,對作品的特點進行掌控。也就是說,要想拍攝到與個人主觀思想符合的作品,同時能夠將作品本身的屬性展現出來,攝影師要對物體的發展規律全面地了解,并對最佳拍攝時刻進行合理選擇。
攝影師在拍攝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自身攝影作品的水平,將單純的拍攝行為轉變為真正的主觀創作,就需要對自己的展現技巧進行鍛煉,使自身的展現技巧高于其他人,從而讓自己拍攝的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性。在進行攝影實踐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對客觀物體進行拍攝,而要想將拍攝過程轉變為一種藝術實踐行為,攝影師就應強化本身的主觀創作意識。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客觀事物會對攝影師的主觀創作意識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在拍攝過程中,光線的折射角度無法隨意移動,而且某些物體在拍攝的過程中并不能隨意變動,這些客觀物體的存在是不能根據攝影師本身的主觀意識發生轉變的。但是真正具有主觀創作能力的攝影師不會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無法創作出具有主觀色彩的作品,而是能夠對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利用,對拍攝技法進行積極探索,對客觀物體的形態進行分析,確保選擇的藝術展現形式符合自身的主觀意識,這樣就能夠讓拍攝的作品具有主觀藝術性。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越強,那么在進行攝影創作時可選擇的拍攝技巧和可行性方案就越多,從而就有更大的發揮主觀藝術性的空間。攝影師本人的表現技巧就是能夠綜合表現自身的攝影水平和記憶水平以及審美觀念,在拍攝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克服外在的不利因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畫面的展現效果進行把控。比如,通過控制鏡頭的遠近焦距,并且調整物體的空間和角度,運用合適的快門速度來將物體的運動狀態展現出來。除此之外,攝影師要想對物體的虛實關系進行調整,也可以借助于轉變陽光照射的角度,將拍攝主體凸顯出來,對次要物體進行掩蓋。最后,為了能夠對畫面呈現出來的氛圍進行轉變,攝影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暗房技巧來對畫面氛圍進行把控,確保拍攝出的圖片效果達到自己的預期。
攝影師進行攝影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以自己的特定目的對客觀性物體進行創新,而能夠發揮出主觀藝術性的關鍵是攝影師能夠深入觀察自身的生活環境,并對物體的外在表現進行深入了解。只有提高對主觀藝術性的認識,才能夠突破客觀物體對藝術創作的限制,將個人的主觀意識融入攝影作品當中,將物體和形式真正展現出來,從而提高攝影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