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珍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應用外國語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中國是茶葉的主產地,也是最早形成茶文化的國家,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中,茶文化幾乎在每個朝代都有滲透,文人志士不僅將飲茶、品茶、斗茶作為平日的娛樂項目和消遣活動,更是以茶來比喻自身或他人的高潔品性,以茶會友、以茶明志、以茶喻人等方式在古代社會十分常見。在歷史的更替中,后人將這些關于茶文化的美好寓意進行了發揚光大,逐漸成為我國傳統文化譜系中的“一員”。如今,我國對外文化交融程度不斷加深,茶文化作為文化譜系中的重要元素,可通過英語這一媒介走出國門,與西方文化元素進行碰撞,繼而實現中西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
在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和進步中,積累了沉淀了許多種類豐富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茶文化便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茶文化這一內容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茶道、茶藝、茶品等文化內容,對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以及明志育人等都有現實效用。千百年來,茶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朝代都受到了大眾的一致喜愛。如今,高校要將茶文化這一內容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相融合,前期需先將茶文化的概念和發展歷程等內容梳理清楚,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融合工作。因此,此次研究中先對理論內容進行研究學習。
早在唐朝之前,我國古人便有飲茶的習慣,但當時尚未形成一種茶文化,唐朝之后,我國對外貿易程度加深,茶葉成為一種流通商品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于是許多文人雅士都圍繞茶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恰逢當時又是儒家、道家等文化思想的盛行時期,至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給茶葉的各個環節中融入了各種文化元素,才逐步形成了茶文化內容。例如茶文化便被賦予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體現出了“和諧”茶文化思想;同時又吸收了道家文化,茶文化中“平淡”特點與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理論十分相似,于是茶文化也便成為中國古典文化中的代表元素之一一直流傳到今。
茶文化歷經時間的洗禮,不僅沒有被后人所遺忘,反而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成為了我國的國禮文化元素,如今茶文化已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文化輸出牌,而這一文化的輸出需要借助英語這一媒介,因此,在高校大學英語中融入茶文化內容,能使當前我國的茶文化有對外輸出的載體,進而更快走向世界。而且英語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其與茶文化的融合也正顯示出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趨勢,由此可見,茶文化與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之間具有密切聯系。
眾所周知,我國茶文化背后蘊藏的文化價值與本質內涵十分深厚,如今高校將茶文化內容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相融合,能充分發揮中西兩方文化的優勢與功能,有效加快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深度與廣度,從而提升高校英語文化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而在二者融合過程中,也需注重為學生講述清楚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元素。
由于中西方國家在歷史上也有過互通往來,因此雙方茶文化也有相互影響的歷史,但雙方在茶文化歷史發展上具有明顯差異。中國茶文化元素早在神農氏時期便已有記載,之后歷經兩漢時期、三國戰亂,茶文化都被很多文人雅士所關注,并且將其作為淡泊明志的象征,于是品茶成為了這些文人墨客的嗜好。此后不斷與道、佛、儒各家思想融合,又被賦予了“陶冶情操”“清靜無為”的內涵。而西方國家的茶文化歷史相對較晚,當時最先引入中國茶葉的是英國,但在當時茶葉價格昂貴,只有上層社會才有機會接觸到茶葉,之后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茶葉開始大范圍普及,于是英國茶文化才由原先的貴族化轉化到了務實、內斂的方向。
中西茶文化在社會交際上的差異性也較為明顯。茶作為一種飲品,如今已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可見其社會功能的強大。在我國社會日常交際中,不管在家中還是外出交際,都會泡一壺茶來表示尊重和友好,在酒足飯飽之后,人們也習慣圍坐到一起,飲茶聊天。在西方國家,茶文化的社會交際功能也十分明顯。下午茶是西方民眾固定的飲茶習慣,是大眾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在其他時間則較少用茶葉來交際。
在中國茶文化中,由于受傳統“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等思想的影響,大眾在飲茶時更注重品茶這一環節,強調內心平靜,追求簡單質樸的生活。而茶葉種類中的綠茶茶葉清透碧綠、茶水晶瑩,與追求內心平靜的文化內容十分貼合,也因此,中國人在品茶時尤愛綠茶的品相,讓人有種“惟吾德馨”的文化感受。而在西方飲茶文化中,最開始西方民眾是將其配合點心來飲用的,而且人們還喜歡在茶湯中加入牛奶、糖塊等調味品,具體在茶的品類中,人們偏向于飲用紅茶,喜歡紅茶口感帶來的精神放松。
中西方茶文化具有明顯差異性,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學習我國自身深厚的茶文化元素,也要接觸西方茶文化歷史,以此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正確價值觀。如今高校將茶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便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的最好踐行方式,學生通過英語文化的學習,能從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感受茶文化帶來的品性價值引導,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主動傳承中華文化。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實踐型學科,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離不開強化口語訓練,如今多數高校應素質教育改革需求,在英語課堂中增加了口語對練、模仿練習等口語訓練內容,為學生創建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克服了“說不出口”的口語學習問題。而且在中國茶文化思想中,有許多文人志士流傳下來的文化小故事,教師將這些小故事編制為英語素材,能從中國文化思維角度為學生創設趣味性課堂,從而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活躍課堂氛圍。
高校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數學生表示英語思維方式與語言運用方式與漢語不同,學習難度較大,而且長期背單詞、記語法,學習過程較為枯燥,因此使得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欲望呈弱化趨向。而將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教師便可為學生推薦一些關于茶文化的英語讀物,或者在英語課上與學生用英語交流茶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內容,并為學生講述茶文化與英語文化背后的相通之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理念與思維理念,重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如今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學生除了要掌握扎實的英語理論基礎和基礎技能以外,同時還要掌握英語語言背后的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習俗和文化理念,如此才能發揮英語文化教學的最大作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而如今多數高校英語教學中僅教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忽略了學生文化理念的傳輸,致使學生出現英語文化匱乏的現象,如此則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消極作用。我國茶文化中擁有“茶德”“茶藝”等教育思想,以及“文化和諧”等理念,能引導學生尊重西方文化知識,正確對待英語這一語言文化,因此,將二者融合能幫助學生在英語訓練中敢于辯證看待西方文化,從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高校在日常英語文化教學中將茶文化理念融合到口語訓練、寫作練習中,能給學生樹立正確文化學習思想觀,讓學生在文化自信觀念基礎上接觸與學習西方文化思維,進而更好地運用英語語言向外界傳遞茶文化內容。而且如今文化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國外大量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較大沖擊,影響了民族文化世界化的發展進程,高校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內容,可引導學生加強對茶文化這一文化元素的民族認同感,學會利用茶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去學習英語文化,進而更好地開展跨文化活動,宣傳本國茶文化。
高校大學英語這一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促進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渠道。我國茶文化又是我國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育人內容與有效的育人功能,將二者的有機融合能提升高校教學實效性。然而在實際課程教學中,許多學生對茶文化與英語的融合不夠重視,教師茶文化教學內容不夠深入、課外實踐活動開展較少,如此給學生英語課程學習中茶文化的滲透式教育帶來了極大制約,對此,需深入分析原因,做好問題總結。
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許多學生對茶文化內容與英語相融合的教學方式不夠重視,如此不利于英語教學改革成效的明顯化。究其根因,主要與學生主體價值的偏差有關。一方面學生過于注重英語語法、單詞、句式的學習,并未弄通英語文化與茶文化中的相通之處,于是對單詞死記硬背、語法句式使用僵化現象較為明顯。另一方面,學生忙于學業考試以及其他考級復習,在英語學習中接觸較多的是復習資料、英語課外教材,而這些教材中也并未融入茶文化思想,如此使得學生片面認為茶文化與英語文化之間無甚聯系,因此很少關注茶文化內容。
茶文化能引導學生在英語文化學習中的思維理念和英語應用水平,但在二者融合實踐教學中,部分高校教學內容中卻暴露出茶文化內容融入不深的問題。在英語閱讀、口語、聽力、寫作篇章教學中并未體現出茶文化思維與茶文化內容,教師平時大多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內容來進行語言訓練和文化知識普及教學,較少將茶文化與英語文化相聯系,由此使得茶文化中的和諧、清靜無為等思想未能給學生學習英語帶來實際影響,致使學生經常會出現自暴自棄、不懂變通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當代大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實踐鍛煉的欲望較為強烈,高校仍按照以往理論為主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英語文化的學習需求。然而在實際英語課堂中,部分教師并未調整課程教學體系,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較少組織學生到周邊場所進行茶文化融入教育活動,或者英語文化交流活動,如此不僅致使茶文化內容無法融入到課堂中,而且還弱化了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出現排斥情緒。
當前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茶文化融入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極大影響了學生對茶文化英語的學習成效。部分高校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在英語語法、聽力、閱讀教學中仍然采用聽講、反復練習等形式,而忽略了對茶文化與英語文化的教育,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難以深入理解西方文化內涵,更無法培養跨文化意識。而且,教師平時采取的信息化教學方式中,較少使用翻轉課堂、網上互動、實踐互動等形式給學生講述西方文化中的茶事活動以及茶文化故事與習俗,使得學生難以體會西方茶文化內涵。
如今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工作正面臨應用型人才教育改革的多重背景影響,如何將茶文化中的育人元素與該課程教學有機融合,提升學生文化自信與綜合文化素養,是當前高校需解決的問題。對此,高校今后可從提升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創新茶文化教學模式、豐富茶文化教學內容等方面出發,尋求茶文化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融合的路徑,做好建議參考。
從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多重文化內涵角度出發,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應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重視深度,在感知茶文化內涵與育人價值中學習英語應用技能。具體高校教師在英語文化與茶文化融合教學中應注重為學生講述二者的共通點,比如可在班級學習群內定期推送茶文化與英語文化的歷史與文化演變歷程,或者聘請專業茶文化人士或者學者到校為學生進行茶文化思想授課,讓學生了解茶文化于英語文化學習的重要性;還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茶文化與英語文化學習的座談會,分享二者融合的意見和建議,以增強學生對茶文化的關注度。
在英語教學內容中,教師可通過改編教材內容,引入一些茶文化教學元素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增強學生課堂互動性。比如教師可在詞匯內容教學中,可為學生穿插一些品茶、采茶的文學作品或者解說視頻,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中搜集相關的英語詞匯,并用這些詞匯進行茶文化解說交流,如此能在詞匯學習中鍛煉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與體會,并形成英語交流的思路。同時高校還可采取單獨選編教材的方式,將茶文化內容融入英語教材篇章中進行教育,如此能系統地為學生開展茶文化教育。
在課外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適當為學生組織一些與茶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再以英語教學形式呈現出來,如此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具體教師可組織學生帶領器具,到公園涼亭中進行煮茶、斗茶、品茶實踐活動,或者以茶為主題,效仿西方人下午茶活動來開展茶言茶語游戲與茶故事比賽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表達,教師從旁輔助,如此能為學生創設實際場景,引導學生體會和比較中西方茶文化中的差異,進而在感悟中西方茶文化中提升英語口語能力和交際能力。
隨著當今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大學英語文化與茶文化融合教學中也可融入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具體教師可在網上下載與茶文化有關的泡茶、品茶等教學視頻,或者下載中西方飲茶的不同紀錄片或者視頻片段,加入一些英文旁白或備注,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并要求學生根據這些視頻內容進行主題自創或者即興表演,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同時,教師還可采用分層教學法,將英語教學分為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兩個板塊,并在兩個板塊中滲透制茶、采茶、斗茶、品茶等環節讓學生學習,以此豐富教學形式。
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體現,二者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如今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融入茶文化這一形式,不僅能辯證分析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而且還能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內容,在提升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同時有效傳播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