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較為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且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確保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結構與詞匯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標準展開教學,并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整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并通過改革創新實現科學教育。
語文課程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積累更多語言詞匯。同時語文核心素養對學生提出了較多要求,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與自豪感,必須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融入現代化知識,將傳統文化貫徹融入語文教學當中,通過思維培養與能力拓展等方式促進小學生高效學習。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時期的教育目標,有助于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掌握更多知識,并在開展學習的過程中科學進行引導,避免受相關因素的影響與約束。語文課程教學環節,需要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效融合,教師需要構建適當的問題環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方法,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使得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提升。語文知識學習必須要杜絕傳統機械化教育,只有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并建立可靠的教育措施,才可以發揮一定作用,解決語文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并通過語言構建與中心活動的開展,以思維培養拓展教育模式實現科學教育,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為小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未來發展提供保障。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但是在當前課程教育環節,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教學問題產生。一方面,教學方式單一,且不夠注重學生差異,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能夠主動參與知識探索,難以順利完成教師所布置學習任務,無法準確掌握重點知識內容。雖然目前已經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但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考試內容,課堂教學依然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運用不夠合理,雖然科技發展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多幫助,可以借助音視頻、微課等多種方式展開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在實習教學階段僅靠形式化展開教學,會導致教學效果難有效提升,無法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活動,這會導致課堂教學過于死板,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無法提升教育價值。所以說,針對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教師必須要嚴格遵循核心素養培養標準,并科學合理地將先進教學手段融入實際教學當中,有效進行教育優化與創新,確保可以為教學提供全新的思路,通過核心素養培養與教學策略的改善,更加有效地實施科學化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核心價值觀,從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效果得到不斷提升,適應未來的學習與發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導致問題產生。在綜合探究階段,必須要加強重視,確保可以分析當前學生學習情況,通過明確績效性目標,制定科學可靠的教育措施,為學生的學習及未來發展提供更多保障。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科學合理地通過教學目標指導,在教學階段認真分析語文學科蘊含的核心素養,并明確教育概念,理清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通過精準定位與課程標準的設置更好地實施方法對比與創新,從而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教育實踐活動指南進行,并將其作為判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部編版教材的創新更加符合學生年齡段接受能力,從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并針對知識與技能層面合理地對閱讀內容進行規范,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得學生可以將所學習的內容應用到語文問題解答當中。對此,教師在實際設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到每一個層面,同時還應該關注目標的有效整合,將多個目標看作整體,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例如,在實踐教學《匆匆》這一節課知識的過程中,設置知識技能目標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中“跨過”“溜走”等詞匯,使得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展開聯想,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目標必須要更加透徹細致,避免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導致缺乏深入地思考,而影響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利于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針對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對課本知識進行規劃,這樣可以根據詳細要求,帶領學生深入掌握課本內容。例如,針對《匆匆》這節課教學,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挪移、赤裸裸、凝然等生詞融入閱讀活動當中,讓學生體會課文運用語言的技巧,幫助學生更加地透徹分析,使得學生了解作者感傷時光匆匆的情感,體現教學目標設定的價值,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多幫助。
小學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在實際教育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這樣可以按照標準展開科學化教育,有效減少影響及限制的同時還可以發揮一定作用,避免受相關因素約束,而導致學生無法完成問題解答。在教育環節設計階段,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規律,將趣味化知識作為重要引導,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并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重點內容。例如,在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節課知識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博物院的概念了解不充分,在學習課程知識環節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化內容的融入,突出教學重點,并讓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筑的宏大與精美,同時可以查找故宮的資料,通過課堂游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不同建筑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進行名稱匹配,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并通過自己的想法進行連接。隨后在趣味文化知識融入的同時,教師還應該以瀏覽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觀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筑,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圍繞我國的傳統文化、故宮建筑特點以及故宮時代背景等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對故宮博物院的特征有一定了解,并嘗試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故宮博物院,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讓學生能夠更加熱愛祖國,順利接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絕大多數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就在于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如何讓學生重新提起興趣、打起精神是教師必須要關注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靈活性讓語文教學變得有趣起來,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來設計課件內容,借助多媒體設備的聲音、影像等感官體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探索欲望。如在教學《書戴嵩畫牛》時,教師可以先通過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展示一下文中所描述的《牛》這幅畫,讓學生試著觀察一下畫里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再以動畫的方式將故事重現出來,并通過網絡尋找關于牛的視頻資源,讓學生觀察一下牛平常是怎樣的,在角斗時又是怎樣的,之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杜處士將這幅畫隨身帶著經常觀賞沒有發現畫中的異常之處,而牧童一眼就看出了牛尾巴上的不合理呢?”常言說術業有專攻,牧童本身就是放牛的,牛在什么時候是什么樣的自然是一清二楚。帶領學生深入探索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最后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課文中杜處士非常喜歡《牛》,但對生活中的牛卻并不太了解,所以從中也能看出實踐才能出真知,光從畫中了解牛顯然是不夠具體的。而從牧童身上又能看出什么呢?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畫家,牧童在看到他的畫后第一時間就指出了錯誤,能夠看出牧童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品德。
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一定要求,不僅需要注重趣味化知識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的重視,這樣在優化與調控階段,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對重點知識有著一定掌握,從而通過可靠性創新真正實現有效教育。所以,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年齡規律開展語文活動,而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必須要在現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使得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主動參與思考并完成重點知識的解答。例如,在《為人民服務》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學會重點詞匯,并正確讀寫司馬遷、李鼎明、炊事員、興旺等詞語,理解重點內容,通過啟蒙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初步領悟文本內容并朗讀課文。同時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需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良好的觀念。而且為避免受相關因素影響而導致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學習,則可以通過生活中事件的有效融入更加科學地進行引導,如工人叔叔上班是為了人民、清潔工打掃街道是為了人民等,通過舉例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為人民服務的行業,并通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比喻,從而圍繞重點內容進行探討,讓學生小組進行匯報,真正實現有效教育。
生活中蘊含較多的語文知識,而且核心素養培養對生活化教學提出一定要求,絕大部分語文教材都取決于生活實際,在課程教學時應融入生活化內容,并創新教學形式,才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效果。同時在綜合探究階段,還應該強化學生的體驗,真正實現科學化教育的同時,使得學生在學習階段可以領會課文主旨。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節課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理解課文中的詞匯,同時需要對課文題目有一定掌握,懂得人類生存中只有一個地球,通過完成這篇文章教學,使得學生珍惜資源并保護地球生態。但是在此環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僅靠知識講解無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所以,教師需要引入多媒體資源,并將宇宙與地球相關的錄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浩瀚無邊宇宙中的人類家園地球,從而激發學生的共鳴。總的來講,此環節教學,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愛護環境,注重資源的利用,不浪費。在教學階段,教師還應該拓展活動的設置,并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喝水要空瓶、吃飯要光盤等,加深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流程單調、教學方法單一都是導致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部分教師在講述重點內容時都會通過板書的方式讓學生記憶,但這不僅占用了一定的課堂時間,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任務,而且學習過程不夠靈活有趣,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意義。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尋找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通過這些教學資源來作為教材的拓展,例如教材中不曾出現但具有關聯性的場景圖片、時代背景、作者信息等。如在教學《草原》時,很多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草原景觀都很好奇,但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草原,而且課文體裁有限無法深入講解,也沒有足夠的插圖讓學生欣賞。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尋找與草原景觀有關的圖片或視頻素材,讓學生一邊看圖看視頻,一邊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看看課文中描述的景觀與真實情況是不是一樣的,讓學生感受一下課文中美麗壯觀的大好河山是怎樣的一番景象。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讓課堂教學更具效率性,更容易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索中實現知識的掌握。
師生互動是引導學生思維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互動往往只有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一種,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產生倦怠心理,甚至對教師的提問能避就避,也不會主動學習,等待教師的講解。基于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可以在課堂上實現多元化互動,不僅是師生之間,還有學生之間,甚至是學生與多媒體視頻中的人物也能實現互動。此外信息技術也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渠道,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應用極大地方便了師生之間的課下溝通,學生在學習中有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通過微信或QQ與教師取得聯系,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
高年級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成長,同時還要將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利用微信或QQ的群組與一對一聊天等功能,學生在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進行提問,在學習中有哪些好的方法或經驗也可以與同學們分享。在教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時,教師可以開展一次交流活動,讓學生觀察生活,提出關于生活的問題,在群組中討論或向教師請教,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或查閱資料等方式解答學生的問題,并從中提取教育價值,引導學生從問題中形成對生活的感悟。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并科學合理地將多種教育手段融入實際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并通過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對教學過程及方法的改革創新,加強學生語文知識的構建,使得學生可以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順利完成重點知識學習,同時還可以遵循核心素養培養標準,為小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