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玲
(樟樹中學,江西 宜春 331299)
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與氛圍對英語學習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事實上,語言學習需要大量輸入、不斷積累,才能進行有效輸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學習目的在于溝通交流,學習者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很多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往往將重心放在英語知識點如語法、詞匯、短語及答題技巧的講解上,卻忽視了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將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能夠彌補上述不足,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情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其英語綜合能力。
教育與生活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生活化教學是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手段與措施。考慮到英語不是母語,很多學生對于英語實際應用場景并不熟悉,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虛擬場景或情境,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場景或語境下應用合適的語句。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生活化教學更傾向于凸顯生活化的情境,通過模擬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對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使學生更為自然地掌握英語基本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除需要學習交際用語外,還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英語知識及西方國家的文化。融入生活化教學意味著學生能夠將英語學習與社會經(jīng)驗、文化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中西方文化及語言表達的差異,這對于學生理解英語是大有裨益的。當然,生活化教學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強調知識的情境性、聯(lián)系性和經(jīng)驗性,這樣才能將生活化教學的價值真正發(fā)揮出來。
生活化教學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過于強調詞匯、短語、語法及答題技巧的講解,學生通過大量練習來掌握知識點。甚至很多學生是為了考試,才下功夫學習英語,并不是受到興趣的驅動。這就導致英語教學脫離生活,無法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將英語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充分聯(lián)系起來,從生活中汲取教學素材,在課堂上加入更多的語言實踐,如何借助社會事件、異國文化或歷史來構建教學情境,并且通過影視、歌曲、網(wǎng)絡視頻等形式導入教學素材,創(chuàng)設出更加靈動、活躍的教學氛圍,此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大環(huán)境來看,社會各行各業(yè)對英語應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習英語的本質目標在于交流,如果只是機械性地讀、寫,生搬硬套,顯然不利于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語言應用場景,使學生獲得更多口語鍛煉的機會,增強學生聽、說、讀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去溝通、交流。
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調,課堂相對沉悶,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未得到重視,課堂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差別較大,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生活化教學以學生認知及社會體驗為基礎,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基于自身認知及生活閱歷,逐步消化學習內容。這樣能夠讓學生建立有效的知識框架,使學生逐漸適應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語境,掌握語言交流的技巧及方法,提高其實踐能力。
將生活化教學融入高中英語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核心價值,這就需要重構多元英語教學目標。對于學生而言,英語學習目標包括外在目標與內在目標。其中,外在目標主要指向語言的應用,內在目標則指向學生內心的情感。多元英語教學目標至少涉及三個維度,包括語言溝通、思維認知及社會文化。語言是溝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英語教學需要重視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以生活化元素為媒介,讓學生掌握不同生活場景下的溝通技巧。英語教學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還要重視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英語教學要與社會文化充分結合起來。文化與語言是不可分割的,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生活化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領略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語言、思維升華到文化層次,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如此一來,課堂教學會變得更具真實感、更接地氣,也更能夠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生活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可應用一些技巧,例如,課前可以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將英語教學與音樂欣賞聯(lián)系起來。以英文歌曲為教學案例,教師對其中的關鍵詞匯、短語等進行分析,并講解歌詞大意,讓學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表達形式。又如,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通過聲像、動畫、影視、圖文等多種方式來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出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進行英語交流,使其體驗到一種真實感、親近感,滿足其內心的情感需求,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再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英語素材,如廣告語、歌曲、影視片段等,并讓學生記錄下來,通過不斷積累,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學會將這些素材應用到口語交流和寫作中。
教師要對英語課程內容進行適當?shù)募庸ぃx擇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關的教學主題,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事件,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英語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又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英語教學目標相關的趣味性話題,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再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演講比賽,讓學生用英語講述一些生活中的趣聞,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音樂等學科知識融入英語教學中,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創(chuàng)造話題,并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夠拓寬其知識面,并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與整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