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克春
鼓勵中小企業“看樣學樣”,讓廣大中小企業學有榜樣、行有方向、趕有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新征程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向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制造業在安徽省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支撐地位,以占經濟總量28%左右的比重貢獻了近40%的經濟增長度。經過多年發展,安徽制造業總量突破1 萬億,進入制造大省行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有了很大提升。總體來看,“大”的格局基本形成,但“強”的位勢仍需提升,建設制造強省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當前,數字技術日益成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導力量,正廣泛融入經濟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制造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
如何抓住數字技術革命的機遇,加快制造業數字轉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按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的要求,促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安徽省規模以上中小制造業企業占全部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總數的98.7%,制造業的市場主體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中小企業。同時,面對數字化轉型,很多中小企業不知從何轉起,以及如何去轉,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也在中小企業。
因此,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必須把發力的重點放在中小企業,堅持分業施策,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頭緒繁雜,但也有著一般規律可循。應按照產業數字化的思路,以數字化改造作為基礎,以數字化診斷和評估為切入,以裝備、產線、車間及網絡設施、信息安全的智能改造和建設為支撐,以業務和管理數字化再造為核心,以建設數字化平臺為依托,打通各模塊之間的數據,形成流程到產品、制造到管理、內部到外部的全業務數據共享、系統集成,實現全流程、全要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達到生產協同、市場協作和資源高效配置、產業生態優化的目標。
說千遍,不如看一遍。解決中小企業不想改和不會改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試點示范先行。應圍繞重點行業和園區,發揮龍頭企業領航作用,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率先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育推廣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和標桿企業,遴選一批可復制的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轉型的典型模式,鼓勵中小企業“看樣學樣”,讓廣大中小企業學有榜樣、行有方向、趕有目標。
產業數字化本身就是融合創新的過程。2021年以來,在省政府的推動下,安徽省工業互聯網發展很快,先后建成以科大訊飛圖聆和海螺云工、奇瑞海行云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30 多家。
要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在促進數字化轉型融合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一批行業級、園區型和行業大腦、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中小型制造企業“上云用平臺”,推廣大中小融通創新模式,有效支撐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加快發展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實現資源共享、價值共創、風險共擔。
推動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堅持企業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引導和支持,解決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問題。
要發揮各級財政獎補資金、政府性基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和引進一批優秀服務商,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建設數字人才實訓基地,通過“羚羊”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科產對接和精準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人才、技術等制約,更好地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