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完姑·努爾
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學科學習的主要內容,相互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廣泛高效的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的基礎,能促進語言寫作表達能力提高的有力支撐。在充分充足的閱讀基礎上開始寫作,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知識學習是逐步積累的過程,閱讀是實現積累的必然途徑。初中生生活經歷單純、社會閱歷少,閱讀能幫助他們突破現實的局限,開闊思維視野,豐富思想認識,積累豐富寫作素材,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要正確認識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推動從閱讀到寫作、從寫作到閱讀的融匯貫通,拓展寫作的內容和空間,積累寫作的成果和認識。閱讀和寫作只有充分發揮出兩者的相互支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作用,才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用寫作來表達自己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情緒和感悟,記錄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目前很多初中生都非常頭疼寫作,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如何下筆是寫作中的主要問題。閱讀和寫作是現代語文教學中必須著力培養的重點能力,要改變初中生只愿意閱讀不愿意寫作,或者閱讀和寫作分離的局面,就要在教學中注重整合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優勢,實現閱讀和寫作的高效結合、協調進步。初中語文老師都意識到只要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必然能促進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情緒認知,對自身的知識有非常好的拓展作用,能感受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魅力。
在現實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教學分離、相互支撐作用不強的情況比較常見。雖然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一再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加強寫作和閱讀之間的連接,實現語文知識的遷移和應用,但是僅僅利用每周少量的寫作訓練,很難實現較好的效果。有的教師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往往涇渭分明地教授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對如何實現閱讀和寫作的融匯貫通方法講解較少,學生們雖然意識到閱讀和寫作結合的重要性,卻無法入其門靈活運用。這種情況下的閱讀與寫作的整合協同往往只是一句口號。學生能從閱讀中獲得收獲,但在寫作中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閱讀成果。寫作的瓶頸難以沖破,也削減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在寫作的書面表達中,學生遇到的各種難題無法解決,直接影響了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對閱讀和寫作的高效結合也存在很多困惑,為什么學生閱讀的文章數量已經很多,卻還是無法下筆自己寫文章。閱讀和寫作的整合教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基于閱讀的成果來提高寫作的水平。閱讀文章積累寫作的方法、技巧和素材,在教學中探究針對性解決學生困惑的教學方法,才能以閱讀和寫作的一體化教學促進初中語文教學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初中語文教學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用豐富的實踐活動實現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協調共進。教師要為學生準備豐富的閱讀和寫作的訓練內容,指導學生從對身邊的人和事、生活細節上來進行深層次的感悟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社會生活細節來進行觀察,并轉化為文字表達內容。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在模仿中不斷地超越。寫作教學中可以從仿寫入手,指導學生準確地學習和模仿優秀文章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念,以閱讀水平的提高促進寫作水平的進步。二是要引導學生增強學好寫作的自信心,肯定學生在寫作上的每一點小進步,不僅僅以考試成績來檢驗閱讀和寫作的效果,而是基于綜合素質培養、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三是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感悟情感、表達情緒。通過閱讀和寫作培養學生生成自我認知為基礎的各種情感,是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寫作中只有投入情感、表達情感,才能讓文章更加動人。在興趣愛好的激勵下,學生投入到閱讀和寫作學習中,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效。
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要堅持課堂內外雙循環,不斷夯實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充分利用現有語文教材文章,引導學生對教材文章的內容、層次、背景和內涵等進行抽絲剝繭般的深入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從教材文章中體會閱讀的方法和閱讀的效果。在深入講解教材文章精華中,培養學生以創新視角去學習體會,在教材文章中學習常用的表達方法和表達技巧,形成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基礎。在拓展課外閱讀中,注重為學生推薦文章和書籍的種類、篇目,使他們擴充知識面和閱讀量,形成好詞佳句積累本,從對各種類型文章的思想體會中,學會用好所學所讀,以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自我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一些內容比較生澀的歷史名著,通過課堂重點篇目講解,鼓勵學生啃下硬骨頭,理解不同歷史名著的精華所在,促進閱讀和寫作實現更好的結合。
在增加對各種優秀書籍文章的閱讀量之后,良好的閱讀習慣會為寫作提供有力的支撐,寫作時自然解決了不知道如何寫、不會落筆等問題。閱讀是和作者思想、現實社會進行深入交流溝通的過程。不同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情節和任務等都會自動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動畫面。要注重引導學生記錄下閱讀的感受體驗,記錄自己心靈的體會和感悟,讓學生在體會閱讀樂趣之后,形成自我認知體系的不斷完善。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良好轉化,形成讀寫鏈,并非能一朝一夕形成,必須在良好的讀寫習慣下經受眾多經典作品的熏陶,才能培養學生的審問情趣和綜合素養。閱讀的目的是積累素材,從作者視角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自己的寫作奠定堅實基礎。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主動引導、豐富實踐,在利用教材文章的同時,開闊學生的課外閱讀視野,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引導學生基于多角度、多層次來進行寫作訓練、寫作創作,促進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閱讀已經不是一種愉悅的愛好,而是成為功利性的閱讀、必須完成的任務。閱讀教學的內容向著教材文章教學的方向發展,從分析寫作背景、結構層次和表達特點等入手,將一篇篇優秀的文章不斷拆解,文章閱讀的美感和愉悅感越來越少。文章中很多語句和表達,其實并沒有完全正確的答案,但是因為考試的形式,老師會事先編輯預設答案,學生只能半蒙半猜,對真正的價值并不清楚,只能記住正確答案。這種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閱讀教學模式,必須要進行優化改進。現代閱讀在教育學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應讓閱讀成為認識社會、發現世界、拓展思維、提高審美的有效途徑。要還原閱讀的本色,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不僅從閱讀中獲取知識和信息,還要獲得愉悅的閱讀感受、良好的審美體會。
一是營造寬松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閱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也導致了閱讀感受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基于現代文藝理念對閱讀教學的研究認識,要意識到閱讀是個性化的學習行為,是一個對知識再創造的過程。新課程改革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情感態度和價值感培養的教學方向。在初中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尊重每位學生在閱讀中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邊讀邊進行原文的勾畫和圈點,形成個人的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認識。在班級集中教學中,讓學生把自讀的成果進行交流,圍繞個人的生活經驗等進行聯系式思考交流,鼓勵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不再被標準答案牽著鼻子去閱讀理解。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閱讀差異,不要怕說出自己的見解,要勇于表達觀點進行交流。
二是要形成良好的師生教學關系。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要過于強勢地表達自我的認知,要明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引導、傾聽的作用,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由衷地肯定和贊美。要改變傳統閱讀教學中居高臨下教學的模式,突破師生角色的固化和限制,鼓勵學生以個性化、創造性思維對文章進行認識和體會。如在《西游記》的閱讀教學中,有學生提出,為什么每次打不贏妖怪都要去請佛祖,為什么每次闖禍的都是佛祖身邊的人?孫悟空到底是厲害還是不厲害?……這些問題和傳統的教學答案一定會有出入,教師不能否定學生的個性化提問,而是要引導學生形成自我的認知,才能真正體現出閱讀教學的價值。
閱讀和寫作是需要持續積累、水滴石穿地下功夫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首先是要不斷擴大各類型書籍的范圍,在增加閱讀量的基礎上,提高閱讀速度,增強從文章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雙減”政策的執行下,大量的閱讀內容能更好地充實學生的業余生活,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增加學生對書籍語感的領悟。首先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新聞信息,為學生推薦專業、權威的新聞發布網站,鼓勵學生自覺開展閱讀,從閱讀中獲取信息。不僅閱讀紙質書籍,也可以閱讀電子書籍,不要因為書籍和學習內容的相關性來限制學生閱讀的范圍,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要鼓勵學生在不斷拓展的閱讀范圍中,增加聽說讀寫的基本語言能力,促進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新課程語文教學中要求,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中外名著。現在學生獲取書籍的渠道更加豐富,但也要注重學校圖書館的作用發揮,讓學生愛上紙質書的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書籍帶到校園圖書角進行交換閱讀,采用閱讀漂流瓶等方式,鼓勵學生圍繞一本書進行閱讀交流,溝通體會感悟,但也要注重對初中生閱讀內容的引導,特別是在目前網絡文學非常豐富多彩的背景下,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具有時代特點的流行佳作,不要讓網絡上的負面意識形態占領了學生的思想領域。老師推薦給學生的書籍內容可以參考教育部的推薦書目,選擇一些必讀書籍,神話科幻類書籍、詩歌散文小說、名人傳記和博物讀物等比較豐富的書籍不僅受到學生歡迎,也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教學不僅要用好教材,把教材文章講懂,還要基于課文閱讀傳授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閱讀思維。對學生如何才算是學會了閱讀,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學生需要在翻查參考、條理分析和綜觀大意時能熟練從文章中獲取需要的信息,還能領會文章中的言外之意,對文章的疏漏之處有清晰的認知。這就是說學生必須要具備對閱讀教材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只有掌握了這種基本閱讀方法才能讓學生在自行閱讀中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一般的閱讀教學方法包括:第一,從文章類型和特點出發,抓住其中人物、環境等方面的閱讀重點,真正理解文章的主題。第二,能掌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往往更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原文,從人物的細微動作、心理描寫等細微之處,增加對文章的共情。第三,掌握文章的創造背景和寫作時代,提高對文章的綜合把握能力。
閱讀有精讀、略讀和瀏覽等基本方法。精讀是比較常見的閱讀方式,是通過反復仔細閱讀,通過對文章的熟讀背誦,實現對文章的重復理解,從而提出有效有用的閱讀信息。在精讀中要幫助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利用工具書進行參考資料的查閱,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注重幫助學生采用制作摘要卡片,進行內容圈點備注等方法提高精讀的效果。在略讀時,引導學生在抓住文章要領的基礎上,繞過一些次要的文章內容,通過泛讀練習提高學生對文章核心內涵的把握能力。在瀏覽閱讀中,主要是采用一目十行的方式去找出自己感興趣和關注的閱讀內容,提高閱讀的效率。
現代社會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學生對快餐文化比較適應,在上網、打游戲、玩手機等方面花費時間多,讀書閱讀的時間非常少。雖然網絡增加了初中生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讓學生見聞廣博,但這種網絡信息的閱讀都是加工后的信息內容,只能算是信息,不能歸為知識,導致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考習慣,知識體系比較膚淺不夠完善。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保證每天閱讀的字數和時長,形成固定的閱讀任務體系。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動筆摘錄,在閱讀基礎上每周進行寫作練筆,這樣才能促進閱讀和寫作高效結合。
語文是學生的母語,也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生持續發展的角度認識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不能僅僅只是為考試的成績而采用灌輸等落后的教育理念。要從新時代漢語言發展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認識到學好語文的重要性,用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奠定今后知識和語言應用的最重要基礎。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非常緊密,要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閱讀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掌握閱讀的基礎方法、技巧和習慣,以日積月累的閱讀來增加人生的思想底蘊和知識厚度。要幫助初中生不再對寫作有畏難心理,理解寫作不是硬任務,更是宣泄情緒、表達思想、展示認知的良好方式,寫作應該成為和說話一樣自然就會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初中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要更好地挖掘閱讀和寫作的相互支撐、相互支持關系,打通閱讀和寫作之間相互促進的通道,幫助學生以閱讀和寫作認識暫時無法親身前往的世界,獲取豐富的知識,增加多元化的感受,以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持續增強,促進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學習、高效工作、幸福生活。對初中生攻克閱讀和寫作的難關,文章認為應該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持續擴大學生閱讀書籍范圍,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傳授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閱讀思維;不斷激發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結合成效進一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