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 崝

《英雄聯盟電競經理》今日開服測試,圍繞游戲本身和選手數值的話題在社區里有了相當多的討論。在職業領域,我們是不是有一套標準,去量化職業選手的身體數據和各項能力?
如果在中國的電競選拔體系下描繪“電競職業選手”的形象,可能會提到什么呢?國服排名多少?KDA 多少?又或是在大眾賽事里取得過什么成績?用這些數據去描述一個人是不合適的,還需要很多和人直接有關的部分。
一個基礎的球探報告里肯定逃不脫對身體和技術的描述,籃球運動有靜態和動態兩大身體指標體系,靜態有體脂、手掌長度、赤腳身高、站立摸高、臂展、體重等等,動態數據有shuttle run 底線往返跑、3/4 場沖刺、原地彈跳、助跑摸高等,這些身體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運動員的下限。
我們之前聊過,電競是一個高耗能的運動,也需要精準的肌肉控制和反應、協調能力,可是到今天電競仍然沒有對于運動員生理指標的定量描述,就更別提心理指標了。
這篇科普研究是對于此前系列的一個小總結,對于成為一名電競職業選手的理想年齡、身體素質、飲食習慣甚至于手部尺寸等身體各方面的數據標準,進行了一個整理研究。
研究成果不僅為描述職業選手提供一個標準,更重要的是告訴人們該怎樣科學、合理地開展電子競技運動。

首先,最為直觀的是長時間進行操作的手部,研究結果顯示,手部的大小對于職業選手們尤為重要。
知名電子競技醫師Dr.Lindsey Migliore 對90 名18-44 歲的電競人群進行了調查,并將他們的手掌數據與其在使命召喚、FIFA、馬里奧賽車等項目中取得勝利的比率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手掌的理想標準尺寸因項目而異。
手指較短的玩家更擅長于馬里奧賽車這類的游戲,而手指更長的玩家更擅長需要高耐力且時長較久的游戲,例如使命召喚、FIFA 等。
Dr.Lindsey Migliore 還對他們進行了點擊測試——也就是手速,觀察他們在5 秒、30 秒以及100 秒的時間內點擊以及移動鼠標的速度。
結果顯示,在5 秒的測試中,手指短、手掌小的玩家手速更快;在30 秒的測試中,手指跨度及手掌寬度較大的玩家手速更快;而在100 秒的測試中,手指較長的玩家手速是最快的。
綜合各類數據,Dr.Lindsey Migliore 得出結論,“電競選手的最佳手部尺寸應為,食指從指尖到指根長3 英寸(7.6cm),食指指尖到手腕彎曲處長7 英寸(18.1cm),最大手指跨度9 英寸(22.8cm),手掌的寬度3.4 英寸(8.7cm)。”

想要成為一名電競職業選手遠沒有這么簡單,并不是說你的手部尺寸符合標準就可以,更重要的是身體素質。無論是想要成為或者已經是選手或業余玩家,在進行電競活動時都要注重健康管理。
雖然說在大眾的刻板印象中電子競技是一項慵懶的運動項目,但此系列的另外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進行電競相關運動每小時消耗的卡路里相當于做1000 個俯臥撐。
Ingo Frob?se 教授說到:“電競選手皮質醇的產生量與賽車手所產生的大致相同。”
他還提到,“這是因為進行電競運動的時候產生的高心率,有時每分鐘可以達到160 到180 次,相當于你在用非常快的速度跑步,整場比賽下來幾乎相當于跑了一場馬拉松。”
為了應對高耗能、高壓力的環境,選手們必須擁有科學的前置訓練,包括心理、生理等多方面。
如今,各大電競俱樂部已經開始重視起選手們的身體管理,比如T1 戰隊的打野選手Oner 發布過不少健身時的照片。
他在采訪中表示,“我鍛煉的時候有專業的朋友進行指導,所以知道該怎么健身才能提升身體素質,并且不會傷到自己。我每周鍛煉五天或者六天,沒有比賽的時間都會去健身。”

當電競選手們在比賽的高度集中和強壓力環境之下大量消耗能量的時候,大腦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告訴你要“吃東西”,所以賽后或直播期間選手、玩家會出現攝入過度的情況,長期下來可能會出現“不健康”的身形。
Ingo Frob?se 教授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你是一位“垃圾食品”的愛好者,那你可能并不適合成為電競職業選手。

研究指出,職業選手所吃掉的“垃圾食品”相比于普通大眾要少很多,大多數是“肉食主義者”。后者與普通大眾相同,即Frob?se教授總結的“菜單上的肉食種類太多,而蔬菜占比太少”。
盡管,電競職業選手中“食素者”或“純素食主義者”的比例是14.8%,高于平均水平,但剩下的那部分人幾乎每天都吃肉。
在Uzi 的直播中,很多觀眾就發現,在2019 年檢查出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他仍是習慣點外賣,常吃燒烤或面條等食物。
還有段時間觀眾們觀察到JackeyLove 選手的身型變化,他直播中表示,“沒有時間運動只能節食了。”但節食會讓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受到很大影響,加上營養補充不夠充足,身體各方面機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當時比賽的鏡頭中,有觀眾覺得JackeyLove 顯得有些無精打采,不知是否受到節食的影響。
出現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職業選手們在比賽和日常訓練時所消耗的能量過高。
研究指出電競職業選手每周花費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長超過九個半小時,比2020 年時的數據多了一個小時。
但是,想要為職業選手搭建起健康的職業環境不能僅靠體育鍛煉,“減少肉類和能量飲料的攝入,調整合理的葷素搭配才是飲食最重要的。”Ingo Frob?se 教授說道。

除了肢體層面的身體保護,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職業選手眼部的勞損,這可能并不會給其身體帶來直觀的感覺,但卻是無形之中的隱患。
如果你是近視、遠視或者有其它眼部健康問題的人,那就很難成為電競職業選手。
研究指出,長時間在明亮的屏幕前進行游戲會對電競職業選手的眼睛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統稱“Computer Vision Syndrome(計算機視覺綜合癥,簡稱CVS)”。
這些癥狀是由眩光和低的屏幕對比所引起的,它會迫使你的眼睛比日常看東西更努力地“工作”。
在進行電競活動時,玩家們因比賽導致眼部需要持續聚焦,比日常辦公、休閑時使用電子設備而出現CVS 癥狀的概率會更高。
不過,職業選手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減少眼部的損傷。Ingo Frob?se 教授提到:“職業選手們可以選擇佩戴有藍光濾光片的電競游戲眼鏡,給屏幕戴上濾光片,或者在平時多聚焦遠處的物體來幫助拉伸眼部睫狀肌。”
RNG 的中單選手Xiaohu 日常不佩戴眼鏡,但他會在比賽之前或是直播的時候佩戴一幅茶色鏡片的眼鏡。這個就是“防藍光”眼鏡,可以減少眼睛長時間受屏幕藍光的輻射,保護雙眼。

看過幾項人體方面的數據后,影響職業選手生涯的還有一點——年齡。
如果說,你從中老年階段才開始接觸電子競技,那么你只能把其作為愛好,可能并不太適合成為職業選手。
Ingo Frob?se 教授表示:“根據平均數據來看,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是非常短暫的,通常在20 多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例子,比如2013 年17 歲的Faker 和2018 年18 歲的JackeyLove 分別獲得了英雄聯盟S3 和S8 的冠軍;2019 年16 歲的Kyle “Bugha”Giersdorf 獲得了Fortnite World Cup 的冠軍。
不過,Ingo Frob?se 教授也指出:“如果通過正確的訓練和更好的營養管理,職業選手們可以將他們的職業生涯再多延長五年。”
電競行業需要有一系列保護職業選手們選拔和發展的標準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
這份研究成果所得出的數據,相當于給電競選手這個門類提出一個有框架的假設,人們可以依照這個假設去不斷地嘗試修正或者推翻。這才是研究的本質,也總好過用天梯排名和KDA 這樣的數據來摸獎。
同時,我們換一種思考方式,對于手部尺寸的研究,其實是給予職業選手和玩家們一個正確選擇電競設備的標準;而對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飲食規范以及眼部健康的要求,不僅說明職業選手們應該有規范的前置訓練,也告誡普通玩家怎樣科學、合理、健康地開展電競相關活動。
總之,對于電子競技運動與人類身體相關的科學研究還需要持續地開展。而不符合某項研究數據的標準也并不代表不能從事電子競技運動。我們需要通過更多的科學研究來展開這項運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