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璐心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放射科 甘肅蘭州 730000)
門腔分流(DIPS)的原理是在肝后部的下腔靜脈與門靜脈間建立起內部的分流,這種方式可以將一些門脈液單獨處理,采用直接流入下腔靜脈的方式。其優勢是可以保證對介入性門腔加以有效分流,提升了適應性,保證部分難以行TIPS 術的患者具備了門腔分流的條件[1]。為了保證DIPS 的效果,提高穿刺的準確性是基礎,這也有助于降肝內膽管損傷[2]。傳統的方法多借助于尸肝,還以實現活體狀態下分析解剖特征,針對肝硬化患者控制肝內分流途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院將64 層螺旋CT 應用于DIPS 模擬,有利于明確穿刺途徑,可以獲得更加直實的解剖學數值,為臨床治療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病例來源于我院放射科。研究患者選擇了30例肝病患者行上腹部MSCT 掃描檢查,同時選擇了30 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肝硬化組男21 例,女9例,年齡39~74 歲,平均(45.43±14.46)歲。健康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2~79 歲,平均(41.43±13.12)歲。
健康組納入標準:經碘過敏試驗結果表明為陰性,上腹部手術治療史,上腹無外傷,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能持續屏氣到8~10s,能反復屏氣,精神正常,血糖正常,血壓正常。肝功能無異常,肝部分囊腫單發,直徑≤2cm。無惡病質與占位病變。對于本次研究方法知情并表示同意,年齡>22歲。
肝硬化組納入標準:確診為肝硬化或實施肝臟平掃結果存在肝硬化影像學,臨床資料完整,可以Child 分級的患者。
使用日本Toshiba 公司Aquilion One 型64 層螺旋CT 儀。參數設置:管電流、電壓分別為75mA、80V,旋轉掃描時限0.5s,重建層厚0.5cm,使寬度為16cm 探測器肝上下進行覆蓋,掃描時間30s。
根據螺旋CT 掃描所定位最大病灶臨近4 層進行CT 灌注成像,于患者雙側肘前動脈采用高壓雙筒注射器予以50mg 碘克沙醇【國藥準字:H20174024,廠商: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行靜脈注射,單側速度控制4mL/s。患者經藥物注射后指導屏氣,病灶CT 容積掃描于屏氣2s 后啟動,間隔2s,作15 容積共30s 灌注掃描。待掃描結束后,進行CT 容積掃描。獲得掃描圖像于層厚0.5mm、間隔0.5mm 進行重建,用以每容積320 幀圖像生成,共計獲得初始圖像4800 幀。掃描圖像:512×512。
起點選為肝門靜脈分叉處,順著肝門靜脈依次對肝門靜脈左支、右支進行測量,確定其直徑。基準選為肝后下腔靜脈上界、下邊界處,平均分為三等分,然后分別測量肝后下腔靜脈前壁和等分線相點到門靜脈左支與右支部位的距離。

測量數據表明,健康組肝門靜脈處的左支、右支1cm、2cm 處直徑平均值全部小于肝硬化組,靜脈左支、右支直徑逐漸變小。詳見表1。
表1 健康組與肝硬化組肝門靜脈直徑對比(, mm)

表1 健康組與肝硬化組肝門靜脈直徑對比(, mm)
類別健康組肝硬化組P門靜脈左支1cm 處直徑9.67±1.8610.85±2.210.53門靜脈左支2cm 處直徑8.54±1.929.58±2.160.81門靜脈右支1cm 處直徑10.34±3.4610.62±1.630.74門靜脈右支2cm 處直徑8.52±2.439.36±2.760.27
測量數據表明,門靜脈的左支1cm 處位置好,其與上、下等分線間可以保證最短的距離,而門靜脈右支2 cm 處位置和上、下等分線間距離較大。健康組、肝硬化門靜脈左支1cm、右支2 cm 距離上、下等分線間均依次開始增大。詳見表2。
表2 健康組與肝硬化組模擬穿刺距離對比(, m m)

表2 健康組與肝硬化組模擬穿刺距離對比(, m m)
類別健康組肝硬化組門靜脈左支1cm 與上等分線間距離28.81±5.7536.08±10.42門靜脈左支1cm 與下等分線間距離22.08±7.7229.35±9.08門靜脈左支2cm 與上等分線間距離29.58±8.1137.01±12.03門靜脈左支2cm 與下等分線間距離25.94±9.0434.72±12.58門靜脈右支1cm 與上等分線間距離37.32±7.1540.68±7.92門靜脈右支1cm 與下等分線間距離26.54±9.7833.42±8.38門靜脈右支2cm 與上等分線間距離42.73±7.9545.65±10.11門靜脈右支2cm 與下等分線間距離33.54±9.2240.35±7.72
近年來的發展中,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TIPSS)逐漸得以成熟,已可以應用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治療。而全面掌握活體狀態下肝靜脈、門靜脈等部位的解剖數據,對于保證TIPSS 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的價值[3]。
64 層螺旋CT 是基于滑環技術,基于多排探測系統的應用,即借助探測器排布數量的增加,發揮準直寬扇X 線束的優勢,可以保證掃描速度更加快捷,圖像的質量也可以提升。區別于傳統的單層探測器,能有效發揮不同數目探測器的共同作用。此方法的優勢體現基于單次采集就能獲得多層次的圖像[4-10],可以保證64 層螺旋CT 在Z 軸方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重建圖像的質量得以提升。圖像重建后的像素在X、Y、Z 各個方向都可以保證高質量,即構成了正立方體式的圖像,各個方向的空間分辨率能保證一致性。各向同性掃描能從不同方位、多個角度展示解剖部位,為準確分析病變程度提供了基礎。64 層螺旋CT 由于實現了CT 影像學的進步,提升了傳統CT 軸位橫斷面掃描技術的應用效果,可以在任意重建平面上極好地顯示容積數據。
以往的肝臟解剖學資料,大多都是經肝臟標本了解。隨著科技的發展64 層螺旋CT 實現了各相同性掃描,應用于肝內術,為治療肝內管道疾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針對肝靜脈、門靜脈的解剖結構,我院的臨床實現表明穿刺選擇于肝中靜脈2cm 處較為適合。穿刺道的距離越短, 穿刺引發的損傷越小,因此誤穿肝動脈、肝內膽管的發生概率也就越低。穿刺道的距離越短,植入支架的距離就會越短,發生假膜的概率就可以降低。如果支架放置在下腔靜脈后露出部分過短,支架在短縮后會縮回于肝實質內,難以與肝段的下腔靜脈發生橋接,引發分流道閉塞;如果支架放置在肝段下腔靜脈后伸出部分過長,會導致支架與下腔靜脈血流方向發生交叉,會影響到下腔靜脈的血供,由于血流沖擊作用,容易發生溶血性貧血。最為理想的形態是和肝段下腔靜脈壁保持緊密貼合,兩血管間處于良好的吻合形態。
由于醫學的進步,醫學治療手段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研究人體解剖學有了新的研究手段與方法。肝臟外科手術可以實現顯微化、微創化,在活體功能狀態下研究形態學有了更多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