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山西臨汾 043400)
臂叢神經阻滯是將局麻藥物注入臂叢神經周圍的一種麻醉方式,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此種麻醉方式操作較為簡單,可以使患者在手術中保持清醒狀態,臨床應用效果良好[1-2]。隨著超聲技術的應用,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的成功率不斷提高,并且舒適性也在不斷提高,臨床應用效果較佳[3]。右美托咪定是臂叢神經阻滯中常用的藥物,此種藥物具有良好的鎮痛和鎮靜作用,但是不同的給藥方式會帶來不同的效果[4]。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給藥方式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如下所示。
選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的患者186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93 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42 例;年齡為22~74 歲,平均(48.05±3.11)歲;BMI 為21~25kg/m2,平均(23.08±1.05)kg/m2。觀察組中,男性患者50 例、女性患者43 例;年齡為22~75 歲,平均(48.48±3.13)歲;BMI 為21~26kg/m2,平均BMI為(23.52±1.07)kg/m2。兩組資料對比,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接受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均使用右美托咪定;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伴有嚴重認知障礙、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對右美托咪定藥物有禁忌癥者。
麻醉前的準備:患者在麻醉前8h 需要禁食、禁水;在進入手術室后需要常規開放外周靜脈,靜點乳酸鈉林格注射液;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的MAP、SPO2、ECG、HR 等各項生命指標進行持續的檢測;護理人員要按照要求合理地準備搶救藥品和器械;給予患者吸氧,使患者保持去枕仰臥位,將雙臂自然地放置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上、手腕外展,使其患肢同側的頸部暴露;給予患者常規消毒,并進針到神經周圍。
對照組接受靜脈給藥右美托咪定,方法為:給予患者局部注射20ml、0.4%的羅哌卡因,在阻滯開始時給予患者靜脈泵入20ml 的右美托咪定,注射速度為60ml/h。
觀察組接受局部應用右美托咪定,方法為:給予患者使用0.4%的羅哌卡因和0.8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共計20ml,給予患者臂叢神經阻滯;在阻滯開始后,給予患者靜脈泵入20ml 的生理鹽水,速度為60ml/h。
統計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入室(T0)、注藥后10min(T1)、注藥后20min(T2)、注藥后30min(T3)、手術開始時(T4)、術后開始后30min(T5)、手術結束時(T6)等時刻患者的HR、MAP 等指標,并對比。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 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表明統計學有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0、T1 時刻的MAP 水平對比,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2、T3、T4、T5、T6時刻的MAP 水平對比,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MAP 水平對比(,mmHg)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MAP 水平對比(,mmHg)
組別例數(n)T0T1T2T3T4T5T6觀察組9392.58±3.1487.42±3.0684.47±2.9880.66±2.8482.46±2.8879.89±2.7781.71±2.86對照組9392.11±3.1187.55±3.0780.72±2.8572.51±2.4175.62±2.5274.52±2.4974.45±2.48 T--1.02560.28928.770221.101017.236813.903718.4950 P--0.30640.7727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0、T6 時刻的HR 水平對比,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1、T2、T3、T4、T5時刻的HR 水平對比,P<0.05。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HR 水平對比(,次/min)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HR 水平對比(,次/min)
組別例數(n)T0T1T2T3T4T5T6觀察組9383.82±4.4583.38±4.4469.98±3.9468.15±3.8969.35±3.9268.55±3.9068.25±3.91對照組9383.97±4.4876.72±4.2166.05±3.7759.05±3.3663.75±3.4862.32±3.4168.09±3.89 T--0.229110.49696.950117.072710.302611.59720.2798 P--0.819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7800
在臨床手術治療時,合理的麻醉具有重要的意義,麻醉可以起到鎮痛、鎮靜的作用,有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5]。臂叢神經阻滯是常見的麻醉方式,通過向臂叢神經周圍注入局麻藥物,可以有效支配上肢的運動和感覺,同時此種麻醉方式操作較為簡單,能夠使患者在術中保持清醒,對術中麻醉和術后延長疼痛時間有重要作用[6-7]。
在對患者實施臂叢神經阻滯時,主要使用的藥物為右美托咪定。此種藥物能夠起到鎮靜、鎮痛、抗交感神經的作用,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較為穩定,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但是不同的給藥方式會影響右美托咪定的效果[8-9]。
本次研究對患者實施不同方式給藥,經過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0、T1 時刻的MAP 水平對比,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2、T3、T4、T5、T6 時刻的MAP 水平對比,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0、T6 時刻的HR 水平對比,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T1、T2、T3、T4、T5 時刻的HR 水平對比,P<0.05。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局部應用右美托咪定能夠起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此種方式的用藥劑量相對較少,在起到良好阻滯效果的同時可以減少術后鎮痛藥的用量,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10]。
綜上所述,在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時給予患者局部應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減少對患者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影響,并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