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雁征 劉偉 于萬超王云龍
(1,內蒙古通遼市畜牧業發展中心 028000;2,內蒙古科爾沁肉牛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028000)
通遼市的肉牛產業發展基礎好,是國家重要的優質肉牛生產基地,1990年成功培育出科爾沁牛,但隨著社會需求和肉牛產業標準化發展,其兼用型特點卻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急需對其進行突出肉用性能的新品種選育,實現肉牛品種本土化。現在肉牛經濟成為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但在繁育技術方面一直采用自然交配、常溫人工授精及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技術,充分利用優秀種公牛的同時,也導致新的矛盾,制約了優良種群的擴群速度。究其原因,一是優秀母牛數量有限,自然繁殖很慢;二是優秀母牛資源不能充分利用。而體外胚胎生產和移植技術能解決上述兩個問題[1]。
為開展科爾沁肉牛品種培育盡快建立結構合理、運行高效且具有通遼特色自主培育品種的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和推廣體系,發展現代肉牛育種、制種、用種事業,推進科爾沁肉牛品種培育進程,現以內蒙古科爾沁肉牛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聯合牧區養殖單位,通過技術幫扶、政府扶持,運用活體采卵、體外授精、體外培養等技術進行工廠化胚胎生產,開展胚胎移植,充分利用優良母牛的遺傳繁殖潛力,發揮技術優勢,提高繁殖效率,增加經濟效益,完善繁育技術體系,加快優質高產母牛群建設;提升科爾沁肉牛種源質量并迅速擴群,形成自主培育的高品質肉用牛品種,為科爾沁肉牛產業提供充足的優質種源,加快育種進程。
供體牛選擇標準:橫交4代的科爾沁肉牛成年牛為供體牛選擇對象。體重1100kg左右、斷奶后持續10個月育肥平均日增重達到1300~1400g的公牛作為供體牛父本;體重550kg左右的母牛作為供體牛母本。
示范點選擇標準:合作養殖場提供可選受體牛數量70頭以上,有牛舍、牛欄、保定架等基本設施,有分圈飼養的條件。
受體牛選擇標準:空懷母牛,年齡1.5~8歲,體重350kg以上,經產牛需要產后2個月以上,無繁殖系統疾病和傳染病,15d內未做免疫或驅蟲;膘情適中,可見3根肋骨最佳,沒有流產史和難產史。
受體牛飼養標準:在移植前6~8周注射VADE針劑;每日定時飼喂,先粗后精。粗料18kg/頭/d,精料1kg/頭/d,濃縮料和玉米面比例3:7;先喂后飲、自由飲水。在胚胎移植前和懷孕前期 (至少3個月以上)飼料中杜絕棉籽粕和酒糟。移植后45d對受體牛做妊娠檢查,確診未妊娠的牛進行配種或其他處理。已妊娠的受體牛營養要全面,禁止飼喂霉變和冰凍飼料,禁止飲冰水。妊娠受體牛在產前3個月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 (如硒、鋅等),適量限制能量攝入。產前1.5個月對發育過肥的母牛進行限飼,減少受體牛能量的攝入量,既要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又要防止難產[2]。
在科爾沁肉牛種業公司培育出橫交4代科爾沁肉牛種用牛,經篩選符合標準的種公牛作為供體父本,轉至通遼京緣種公牛站進行凍精生產;符合標準的16頭種母牛為供體母牛。
在科左中旗保康鎮、寶龍山鎮、巴彥塔拉鎮、希伯花鎮、代力吉蘇木等地的8個實施示范點的575頭母牛為受體牛。詳情見表1。

表1 2019年胚胎移植項目組群情況
核心技術主要包括活體采卵、體外成熟、體外受精、體外培養、胚胎冷凍。
采卵員采集供體牛卵泡,置于傳遞窗口恒溫試管架。實驗室人員做好記錄生,在體視顯微鏡下撿出所有卵母細胞,將可用卵移入成熟液,置于培養箱22h進行體外成熟培養。成熟卵子見圖1。

圖1 成熟的卵子
成熟的卵細胞做體外受精7h后,置于透明質酸酶中靜置1min去掉透明帶周圍卵丘細胞,移入培養液在培養箱中培養48h。將異常分裂和未分裂的胚胎移除,加20μl培養液,三氣培養箱中低氧培養72h后,每滴再加20μl培養液,36h后 (見圖2),進行胚胎冷凍[3]。

圖2 正常分裂的胚胎
將胚胎置于冷凍液中裝入0.25ml細管,放入冷凍儀,初始溫度為-6℃,以0.5℃/min的速度降溫至-35℃,冷凍程序完成[4]。
2.2.1 同期發情
對示范點組群的575頭受體母牛進行布病檢疫、體形、體重、生殖系統檢查,確定可做同期發情處理的受體牛。受體牛同期發情處理流程,參見表2。

表2 受體牛同期發情處理方案
2.2.2 胚胎移植
對受體牛進行卵巢黃體檢查,將無黃體和黃體發育不好的母牛淘汰,對黃體發育合格的牛做胚胎移植。母牛尾根處用利多卡因 (3~5ml)進行硬膜外腔麻醉,高錳酸鉀進行外陰的清洗和消毒,胚胎細管裝入移植槍內進行移植。移植完畢后注射VAD5ml。詳細記錄胚胎信息。
在移植完后45d后用B超進行直腸查孕。
記錄所產犢牛初生體尺體重、6、12、18月齡體尺體重等信息。
操作流程參見圖3。

圖3 技術流程圖
2019年2月26日~9月13日,對16頭優秀科爾沁肉牛供體母牛進行活體采卵,共采集98次,每次采8頭牛,成功培養體外胚胎3366枚,平均獲得胚胎4.29枚/頭次。
自2019年6月25日起,組建8個胚胎移植示范點,組群575頭受體母牛進行同期發情處理,524頭同期發情,同期率91.1%;胚胎移植417頭,移植率79.6%。2019年11月5日最后一批次孕檢,共計妊娠206頭,妊娠率49.4%;產犢180頭,產犢率87.4%;成活犢牛167頭,成活率92.8%。詳情見表3。

表3 示范點胚胎移植情況
科爾沁肉牛品種培育應用活體采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自2019年2月生產胚胎起,至2020年9月,16頭科爾沁肉牛供體母牛獲得后代犢牛167頭,數量比自然配種、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方式繁殖提高10倍以上,同時庫存冷凍胚胎2949枚。因此,通過體外胚胎生產、胚胎移植的方式繁殖優秀科爾沁肉牛后裔,能充分發揮優良個體繁殖潛力,成功實現快速擴大核心群的目的,在品種培育、生產實踐中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