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徐少蓉,曾 燕,唐 毅
子宮肌瘤即子宮平滑肌腫瘤,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1]。隨著生活方式及環(huán)境的變化,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子宮肌瘤不僅引發(fā)育齡期女性月經過多及繼發(fā)性貧血,還是造成女性不孕和流產的危險因素,嚴重危害女性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3]。目前,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藥物控制及綜合治療。傳統(tǒng)的子宮全切術由于無法保留子宮,因而臨床接受度較低。子宮動脈栓塞術(UAE)屬于介入治療,能夠在保留女性生殖系統(tǒng)完整性的同時縮小腫瘤病灶,具有明顯的臨床優(yōu)勢[4]。子宮肌瘤作為激素依賴性腫瘤,其發(fā)生發(fā)展與多種激素及活性因子相關[5]。研究顯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Ⅰ)、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在子宮肌瘤細胞中表達上調,可促進其發(fā)生發(fā)展[6-7]。性激素也在子宮肌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觀察UAE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及對血清IGF-Ⅰ、TSGF、性激素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婦科收治的子宮肌瘤82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①納入標準:均符合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標準[8];均有相應的手術指征,無生育要求;單發(fā)性子宮肌瘤直徑≥4 cm或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最大直徑≥4 cm;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蒂部來自漿膜下子宮肌瘤;凝血功能或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者;伴有生殖系統(tǒng)炎癥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zhí)行。
1.2手術方法 ①觀察組行UAE治療?;颊哂诮浧诮Y束后3 d進行手術,取平臥位,局部麻醉后經右側股動脈穿刺,兩側子宮動脈插管成功后行動脈造影,了解子宮主要動脈走向及供血狀況。導絲到達確定位置后,將聚乙烯醇顆粒推入子宮細小血管阻斷子宮肌瘤血流,采用1 mm直徑的明膠海綿栓塞子宮動脈主干。操作結束后再次血管造影觀察動脈栓塞是否完全。結束后對穿刺點進行加壓包扎,患者24 h內保持絕對臥床。②對照組行子宮全切術治療。全身麻醉下行下腹正中切口,腹腔探查后離斷子宮韌帶、輸卵管峽部、卵巢固有韌帶,游離子宮并切除,操作結束后止血并縫合盆腔腹膜、陰道斷端,關閉手術通道,術后給予預防性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年齡、病程、住院時間等臨床資料。②術后6個月記錄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顯效:月經量恢復正常,子宮肌瘤瘤體縮小≥50%;有效:月經量顯著改善,子宮肌瘤瘤體縮小20%~50%;無效:月經量無明顯改善,子宮肌瘤瘤體縮小<2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分別于術前、術后6個月采集患者外周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IGF-Ⅰ、TSGF水平,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④術前、術后6個月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靜脈血血紅蛋白(Hb)水平,采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QOL-BREF)評價生存質量。

2.1臨床資料比較 觀察組年齡、經期天數、孕次、病程、子宮肌瘤分類、最大肌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兩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2.2觀察組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 術后6個月,觀察組顯效21例(51.22%)、有效13例(31.71%)、無效7例(17.07%),治療總有效率為82.93%。12例術后1周出現腰骶部疼痛,對癥處理后疼痛完全緩解;5例出現術后便秘,增加活動的同時予以緩瀉劑治療2~3 d后恢復正常;9例黏膜內型子宮肌瘤術后出現壞死肌瘤組織脫入陰道,摘除組織后患者各項指征穩(wěn)定。
2.3血清IGF-Ⅰ、TSGF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血清IGF-Ⅰ、TSG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兩組血清IGF-Ⅰ、TSGF水平均較術前降低(P<0.05);但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兩組手術前后血清IGF-Ⅰ、TSGF水平比較
2.4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血清FSH、LH、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血清FSH、LH、E2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血清FSH水平較術前升高,LH、E2水平較術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血清FSH水平低于對照組,LH、E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兩組手術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2.5Hb水平及QOL-BREF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Hb水平及QOL-BRE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兩組Hb水平、QOL-BREF評分均較術前升高,且觀察組QOL-BREF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但觀察組Hb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兩組手術前后Hb水平及QOL-BREF評分比較
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女性性激素水平、局部生長因子及子宮平滑肌細胞基因突變相關[9]。部分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及經期變化,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甚至會引起女性不孕與流產。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包括肌瘤剔除術、子宮全切術及UAE。由于子宮肌瘤具有雌激素依賴性,肌瘤剔除術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子宮全切術對年齡較大且無生育要求的女性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其破壞了生殖系統(tǒng)的完整性,術后容易引發(fā)患者生理乃至心理問題[10]。UAE通過向子宮動脈注入栓塞顆粒,阻斷子宮肌瘤組織的血液供應,導致部分肌瘤因缺血而壞死,病灶壞死后逐漸被吸收,腫瘤體積縮小,達到治療的目的[11]。本研究結果顯示,UAE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子宮全切術,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3%;提示UAE具有恢復時間短、療效顯著及能夠保留子宮等優(yōu)點,在臨床治療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有文獻報道,部分月經量增大的子宮肌瘤患者伴隨著Hb降低等貧血癥狀[12]。本研究發(fā)現,術前,兩組均存在Hb水平偏低的情況;術后6個月,兩組Hb水平較術前顯著升高,貧血狀況得以改善。
IGF-Ⅰ是由肝細胞合成的單鏈多肽因子,對細胞周期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13]。李弦等[14]研究顯示,IGF-Ⅰ在子宮肌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瘤旁正常平滑肌組織。此外,MU等[15]研究發(fā)現,IGF-Ⅰ還能通過雌激素促進平滑肌細胞的有絲分裂活性,誘導細胞增殖及腫瘤的形成。TSGF與血管內皮細胞受體結合后,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還能誘導子宮肌瘤患者子宮平滑肌細胞增殖,加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兩組血清IGF-Ⅰ、TSGF均較術前明顯降低,提示兩種手術方式均可降低子宮肌瘤患者血清IGF-Ⅰ、TSGF水平。
子宮作為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重要器官,不僅具有產生月經、孕育后代的功能,還在維持女性內分泌穩(wěn)態(tài)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前后FSH、LH、E2水平相對穩(wěn)定,可能原因為子宮全切術對生殖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有一定影響,造成卵巢血流速度下降,進而抑制卵巢功能;UAE僅阻塞部分肌瘤供血動脈,對卵巢供血影響較小,因而對性激素水平影響小,有助于維持女性內分泌功能的穩(wěn)定性[16]。本研究還發(fā)現,術后6個月,兩組QOL-BREF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考慮可能原因如下:①子宮作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子宮缺失可能對女性的心理造成不利影響;②子宮缺失后性激素水平的異常變化可能對女性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UAE對子宮肌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在降低血清IGF-Ⅰ、TSGF水平的同時維持性激素的相對穩(wěn)定,有助于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