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胡利娟
12月29日,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了今年我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就相關內容作了詳細解讀。他表示,總體來看,2021年全球天氣形勢復雜,氣候異常顯著,極端事件頻發。

今年夏秋季降水多導致北方多地出現嚴重汛情。華北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量偏多1倍。7月15-18日,北方強降水致多地河道水位持續上漲,海河流域北易水河洪峰流量達536立方米/秒,為1963年以來最大洪水。
專家點評:今年我國北方平均降水量達697.8毫米,較常年偏多40.3%,為歷史第二多,僅次于1964年。尤其是京津冀晉豫陜等6省(市),降水量均達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2021年7月17-24日,河南有39個縣市累計降水量達年降水量的一半,其中鄭州、輝縣、淇縣等10個縣市超過常年的年降水量。累計雨量超過250毫米的覆蓋面積占河南國土面積的32.8%。1小時最大雨強鄭州達到201.9毫米,創下中國大陸小時氣象觀測降雨量新紀錄。
專家點評:河南多地出現破紀錄極端強降水事件,具有過程累計雨量大、強降水范圍廣、降水極端性強、短時強降水時段集中且持續時間長的特征。
今年華南地區降水量偏少17%,為2004年以來最少,階段性氣象干旱特點突出。1月至2月上旬,華南出現中度以上氣象干旱;3月下旬開始,中等強度以上氣象干旱再次出現并持續至10月初;11月至12月上旬末,華南大部地區部分降水偏少,地區氣象干旱又有所露頭。
專家點評:氣象干旱的頻繁發生致使華南土壤墑情低,江河水位下降,山塘水庫干涸,對農業生產、森林防火、生活生產等產生了不利影響,珠江口出現咸潮,影響對港供水和電網安全等。
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2個臺風,其中有5個登陸我國,生成和登陸臺風數均較常年偏少。其中,第6號臺風“煙花”于7月25日和26日兩次登陸浙江,為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個在浙江省內兩次登陸的臺風。
專家點評:“煙花”移動速度慢,在我國陸上滯留時間長達95小時,為1949年以來最長;累計雨量大,單點最大累計雨量超1000毫米;影響范圍廣,50毫米及以上累計雨量覆蓋面積達35.2萬平方公里。
今年第22號臺風“雷伊”于12月13日在西太平洋生成,是歷史上直接襲擊我國南沙群島的最強臺風,也是影響南海最晚的超強臺風,具有強度強、北上路徑少見、大風影響范圍廣、風速大、致災重等特點。
專家點評:“雷伊”進入南海后,大部海域出現大風天氣,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海南島東部沿海及近海出現8—10級陣風,部分島礁陣風達12級以上,渚碧礁最大陣風達13級(41.4米/秒),還給華南中東部帶來大到暴雨天氣,有效緩和了旱情。
1月6-8日中東部受寒潮天氣影響,大部地區出現6~12℃的降溫,局地超過12℃;遼寧大連、山東半島等地出現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市50余縣市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歷史極值。2月18-21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回升,華北、黃淮、江淮等地增溫迅猛。2月21日,北京最高氣溫達25.6℃,極端暖事件給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帶來了較大挑戰。
專家點評:2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有787個縣市日最高氣溫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冬季歷史極值。
11月4-9日為一次全國型寒潮天氣,具有降溫幅度大、雨雪范圍廣、極端性強、影響大等特點,其綜合強度指數位居歷史第四。全國有429個縣市達到或超過極端日降溫閾值,其中116個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
專家點評:入秋以來冷空氣活動頻繁,我國共發生11次冷空氣過程,其中6次達寒潮天氣標準。寒潮給我國大部地區的農業、交通、電力等造成較大影響。
7月21日,河北保定清苑區部分地區出現極端風雹天氣,東閭鄉遭受龍卷風。10月2-4日,遼寧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強風雹及大暴雨天氣,大連、鞍山、本溪、丹東、營口、鐵嶺、葫蘆島地區局部出現冰雹。
專家點評:今年以來,我國共發生47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首發時間(3月30-31日)較常年偏晚15天,末次(10月2-4日)較常年偏晚16天;出現龍卷天氣至少有39次,其中中等強度以上達16次,均多于常年,且北方地區偏多、華南地區偏弱。
3月13-18日強沙塵暴過程為近10年來最強,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5000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PM10最大濃度超過7000微克/立方米,最低能見度500~800米。
專家點評:今年我國的沙塵天氣具有發生時間早、強度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首發時間(1月10日)較2000-2020年平均值偏早35天,為2002年以來最早;強沙塵暴過程次數(2次)為2000年以來最多,且均出現在3月份。沙塵天氣對我國交通運輸、群眾生活生產等造成較大影響。
今年6月3日和7月5日,我國成功發射兩顆風云氣象衛星。風云四號B星作為新一代風云靜止軌道業務星的首發星,新增的快速成像儀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高軌一分鐘間隔持續觀測,最高空間分辨率達到250米。
專家點評:作為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三號黎明星(FY-3E)使我國成為國際上首個擁有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組網觀測能力的國家,填補了國際晨昏軌道氣象衛星技術空白,增強了“看海洋”、“看太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