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明 周智文 廖雪勤 黎海冰 陳國強
高脂血癥屬于全身性疾病,會累及心血管系統(tǒng)、內(nèi)臟以及眼睛,通常是指血漿中的血脂成分發(fā)生改變,所以控制血脂對保障身體健康很重要[1]。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癥或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如阿托伐他汀。其中延長冠心病患者的壽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降低膽固醇水平,而阿托伐他汀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級預防和一級預防中有充分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實其可使TC 和LDL-C 有效降低[2],但使用后部分患者存在肌肉疼痛、消化系統(tǒng)不適、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中醫(yī)藥治療具有簡便、經(jīng)濟、有效、安全等特色優(yōu)勢。故本研究對中醫(yī)辨證痰瘀互結(jié)證高脂血癥患者應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碳酸氫鈉片聯(lián)合治療療效確切,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在本院確診的100例痰瘀互結(jié)證高脂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高脂血癥診斷標準[3],滿足下列條件中的一項或多項:TC≥5.2 mmol/L,LDL-C≥3.4 mmol/L,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 mmol/L 可診斷為高脂血癥;②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辨證分型標準[4]:a.痰濁阻遏證:頭沉嘔吐惡心、流涎有痰胸悶、四肢酸麻沉重體胖、舌苔厚膩脈象圓滑;b.氣滯血瘀證:皮下有瘀血瘀斑、肌膚甲錯暗沉、舌暗有瘀點瘀斑;有a、b 項中1 個及以上癥狀且伴有舌暗和苔膩者即可辨為痰瘀互結(jié)證。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高脂血癥;②患有心肝腎功能不全、癌癥等重大疾病者;③甲狀腺功能異常者;④特殊生理期女性;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⑥精神異常者。將患者采用系統(tǒng)隨機化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5~69 歲,平均年齡(50.05±12.64)歲。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6~70 歲,平均年齡(52.86±11.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指導所有患者低脂飲食且適當運動,繼續(xù)給予對癥治療(降壓、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阿托伐他汀鈣片(浙江新東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70)10 mg/次,睡前口服1 次/d。觀察組給予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碳酸氫鈉片治療,桂枝茯苓丸(濃縮丸)(山西萬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3403)口服,1 袋/次,2 次/d;大黃碳酸氫鈉片(別名:大黃蘇打片,上海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1022126)口服,2 片/次,2 次/d。兩組患者均以8 周為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和中醫(y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1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將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70%判定為顯效;下降幅度30%~69%判定為有效;下降幅度<30%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中醫(yī)證候積分 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中醫(yī)單項證候(頭暈、胸悶、體胖)進行積分,以上3 種證候按嚴重程度由無、輕、中、重依次計分為0~3 分[5]。
1.3.3 血脂指標 于治療前和治療8 周后早晨空腹抽血檢查,分別測定TC、LDL-C、TG、HDL-C 水平。
1.3.4 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肝酶輕度升高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頭暈、胸悶以及體胖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頭暈、胸悶以及體胖積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C、TG、LDL-C、HDL-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 和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HDL-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fā)生1例胃腸道反應,1例肝酶輕度升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2/50);對照組患者3例發(fā)生胃腸道反應,2例肝酶輕度升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5/5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高脂血癥在中醫(yī)學文獻記載分散在肥人、痰濁、眩暈以及胸痹等病證中,同時中醫(yī)學認為血脂存于血中,屬于津液,與血互為化生[6],脾生痰,阻于血脈,導致血瘀,此即所謂痰瘀同病[7]。同時,也有研究顯示,機體的血液粘稠度及瘀血、瘀濁與高脂血癥呈密切正相關,故高脂血癥治療時需要保證脾胃功能正常,氣血通順[8]。
桂枝茯苓丸的藥味組成中,桂枝可溫散血分寒邪,行瘀導滯;茯苓可滲濕去痰、通血利心脾;牡丹皮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赤芍可清血熱;桃仁可活血化瘀、去痰濕。諸藥使用可達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適用于高脂血癥治療[9-12]。同時,高脂血癥患者往往合并高尿酸血癥,血清中脂蛋白脂酶含量增多,可增加血尿酸清除難度,而體內(nèi)尿酸含量增加又會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繼而加重脂代謝紊亂[13-15]。而大黃碳酸氫鈉片的成分包括碳酸氫鈉及大黃,其中碳酸氫鈉可堿化尿液,對高尿酸血癥有防治效果,從而減少對患者血脂功能的影響;而中藥大黃有效成分包括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等,可活血化瘀、留飲宿食、破癥瘕積滯、通腑排濁、利尿排毒,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其具有降低TC 和TG 等作用[16-1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頭暈、胸悶以及體胖積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患者頭暈積分(1.16±0.47)分、胸悶積分(1.28±0.43)分、體胖積分(1.72±0.5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8±0.56)、(1.56±0.62)、(2.03±0.72)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 和LDL-C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患者TC(5.68±0.61)mmol/L、TG(2.05±0.49)mmol/L、LDL-C(3.32±0.64)mmol/L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96±0.55)、(2.36±0.65)、(3.75±0.81)mmol/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與阿托伐汀相比,桂枝茯苓丸聯(lián)合大黃碳酸氫鈉片治療痰瘀互結(jié)證高脂血癥可更好的控制中醫(yī)證候和血脂水平,用藥安全性相當,在臨床療效上更有優(yōu)勢。
綜上所述,桂枝茯苓丸聯(lián)合大黃碳酸氫鈉片治療痰瘀互結(jié)型高脂血癥的療效確切,可有效降脂和緩解癥狀,且用藥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