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瘢痕子宮是因子宮手術或剖宮產所導致的子宮瘢痕,雖然隨著麻醉技術及剖宮產術的發展與完善,使得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分娩風險有所降低,但近年來二胎政策的開放,顯著的增加了剖宮產的發生率,故而對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采用何種分娩方式具有較好的妊娠結局,是產科醫師較為關注的重點[1-3]。本文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采用陰道分娩的妊娠結局進行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 西豐縣第一醫院婦產科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100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為陰道分娩組和再次剖宮產組,各50例。陰道分娩組產婦年齡22~32 歲,平均年齡(27.41±4.85)歲;孕周:32~37 周21例,38~42 周29例。再次剖宮產組產婦年齡23~33 歲,平均年齡(28.12±4.62)歲;孕周:32~37 周22例,38~42 周28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4]:①均為單活胎妊娠;②均只有1 次剖宮產史;③距離上次剖宮產均≥18 個月。排除標準:①上次剖宮產有不良情況發生;②頭盆不對稱;③接受過子宮穿孔修復術或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比較兩組產婦的相關指標,包括出血量、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兩組產婦分娩成功情況、并發癥(大出血和產褥感染)發生情況及抗生素應用情況;比較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及窒息情況。
1.3 判定標準 新生兒Apgar 評分總分0~10 分,0~3 分判定為重度窒息,4~7 分判定為輕度窒息、8~10 分判定為正常[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相關指標比較 陰道分娩組產婦出血量(135.83±24.84)ml、住院費用(4012.83±317.82)元少于再次剖宮產組的(230.74±30.72)ml、(7549.85±586.92)元,住院時間(2.93±0.41)d 短于再次剖宮產組的(5.83±1.3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產婦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再次剖宮產組比較,aP<0.05
2.2 兩組分娩成功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抗生素應用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分娩成功率及大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分娩組產婦產褥感染發生率0、抗生素應用率0 均低于再次剖宮產組的14.00%、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成功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抗生素應用情況比較[n(%)]
2.3 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及窒息情況比較 陰道分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9.25±0.34)分高于再次剖宮產組的(8.50±0.3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及窒息情況比較[,n(%)]

表4 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及窒息情況比較[,n(%)]
注:與再次剖宮產組比較,aP<0.05
瘢痕子宮在醫學上稱為手術瘢痕子宮形成、剖宮產瘢痕子宮形成,是指因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剖宮產手術等對子宮造成損傷而形成的有瘢痕的子宮。剖宮產手術導致的子宮下段瘢痕形成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可能影響子宮的生理功能和下次妊娠的質量,造成產婦在妊娠和生產時存在瘢痕妊娠、胎盤植入甚至子宮破裂等風險[6]。所以,產婦應高度重視剖宮產瘢痕子宮形成,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處理,以免影響生活質量。瘢痕子宮常是因為手術操作、外力刺激而導致子宮出現瘢痕,最常見的是剖宮產或者子宮肌瘤剔除術,或者多次人工流產損傷子宮內膜,甚至子宮穿孔,使子宮肌壁出現瘢痕。另外在分娩過程中子宮破裂,修補后也會有瘢痕,因此瘢痕子宮對于妊娠屬于一種高危因素,主要還是因為人為手術操作導致[7,8]。
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將剖宮產指征放寬,以促進瘢痕子宮破裂風險的降低,但是,有研究表明[9],如果多次剖宮產引發前置胎盤、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等較多并發癥,產婦的產后恢復難度就會增加,嚴重情況下還會對產婦生命造成威脅。有研究表明[10],如果瘢痕子宮產婦有明確的臨床指征,并強化監控產程的力度,就能夠提升陰道分娩成功率至60%~80%。瘢痕子宮進行陰道分娩的條件包括[11,12]:①孕婦及家屬有陰道分娩意愿,具備陰道分娩的必備條件;②醫療機構有搶救陰道分娩并發癥的相應應急預案;③既往有1 次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史,且前次剖宮產手術順利,切口無延裂,如期恢復,無晚期產后出血、產后感染等,除剖宮產切口外子宮無其他手術瘢痕;④胎位頭位不存在前次剖宮產指征,也未出現新的剖宮產指征;⑤兩次分娩間隔≥18 個月;⑥B 超檢查子宮前壁下段肌層連續;⑦估計胎兒體質量≤4 kg。
本研究結果顯示,陰道分娩組產婦出血量(135.83±24.84)ml、住院費用(4012.83±317.82)元少于再次剖宮產組的(230.74±30.72)ml、(7549.85±586.92)元,住院時間(2.93±0.41)d 短于再次剖宮產組的(5.83±1.3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分娩成功率及大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分娩組產婦產褥感染發生率0、抗生素應用率0均低于再次剖宮產組的14.00%、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分娩組新生兒Apgar 評分(9.25±0.34)分高于再次剖宮產組的(8.50±0.3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對瘢痕子宮進行陰道分娩較為安全,但瘢痕子宮屬病理狀態,在進行陰道分娩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定危險,故而醫護人員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應保持嚴謹的態度,嚴格的監護流程,需告知產婦相關情況,做好產婦的心理工作,在避免剖宮產的同時保障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采用陰道分娩能夠有效減少出血量,降低產褥感染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還可有效提高新生兒Apgar 評分,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