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梅
先兆流產是臨床產科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1],主要是指妊娠28 周前,先出現少量的陰道流血、繼而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檢查宮口未開,胎膜完整,無妊娠物排出,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2]。若患者在接受對癥干預及休息后相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則能繼續妊娠;若患者下腹痛加劇或者陰道流血量持續增多,則存在流產的風險[3]。血清E2、P、β-HCG 是孕早期先兆流產的重要指標,如果三者水平過低,則提示內分泌異常,使得胚胎停止發育而誘發流產[4]。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3月確診并治療的先兆流產患者120例,回顧性分析其診療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3月確診并治療的先兆流產患者120例,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診療資料,依據患者的妊娠結局分為成功組(成功治療并安胎者,即對患者觀察至≥10 孕周,相關先兆流產表現及癥狀全部消失)和失敗組(治療失敗自然流產者,即<10 孕周患者保胎失敗,發生自然流產),每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對先兆流產的診斷標準[5]。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30.2±5.6)歲;人工流產次數:1 次25例,2 次22例,≥3 次13例。研究組患者平均年齡(30.1±5.3)歲;人工流產次數:1 次26例,2 次23例,≥3 次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的清晨空腹抽取其肘部血液約4 ml,離心3500 r/min,15 min 后取血清,冷凍待統一檢測。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E2、P、β-HCG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6~10 周的血清E2、P、β-HCG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6~10 周血清E2水平比較 成功組患者孕6~10 周的血清E2水平均顯著高于失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6~10 周血清E2 水平比較(,pg/ml)

表1 兩組孕6~10 周血清E2 水平比較(,pg/ml)
注:與失敗組比較,aP<0.05
2.2 兩組孕6~10 周血清P 水平比較 成功組患者孕6~10 周的血清P 水平均顯著高于失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6~10 周血清P 水平比較(,ng/ml)

表2 兩組孕6~10 周血清P 水平比較(,ng/ml)
注:與失敗組比較,aP<0.05
2.3 兩組孕6~10 周血清β-HCG 水平比較 成功組患者孕6~10周的血清β-HCG水平均顯著高于失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6~10 周血清β-HCG 水平比較(,mIU/ml)

表3 兩組孕6~10 周血清β-HCG 水平比較(,mIU/ml)
注:與失敗組比較,aP<0.05
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左右,國外學者首次提出:即便黃體能夠大量生成E2,但是在成功植入胚胎時需要的不是E2,而是P[6]。但是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臨床上公認的一個觀點就是,機體內孕激素正常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雌激素可以正常發揮作用[7]。若機體內缺乏充足的雌孕激素,則無法維持正常的妊娠。研究指出,女性排卵期間,血清E2水平會升高至>200 pg/ml,并且能夠持續10 h 左右,誘發促黃體生成素(LH)的分泌高峰,進而發生排卵。而在排卵之后,女性血清E2水平會顯著降低,在排卵之后黃體成熟時(大約排卵后的7~8 d)會出現第2 個E2水平高峰,有利于受精卵更好的著床[8]。研究指出,在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時,在黃體期通過E2進行支持性的治療,可以顯著提高IVF-ET 的妊娠率[9]。還有實驗指出,母體中的E2能夠對T 細胞刺激樹突細胞產生阻止作用,從而預防T 細胞反應對胚胎產生損傷[10]。研究指出,胎兒臍帶血中的E2水平會隨著孕周的不斷增長而持續增加[11]。由此可知,E2在妊娠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成功組患者孕6~10 周的血清E2水平均顯著高于失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尤其是接受安胎治療的先兆流產患者,其血清P、β-hCG 水平會因為相關外源性因素而受到影響,因為檢測血清及藥物代謝存在的時間差,很難反映出真實的胚胎情況,因此,檢測血清E2對預測先兆流產患者的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在女性生殖的調節過程當中,P 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P 能夠跟女性機體內的雌激素發生協同作用,將子宮內膜轉化成分泌期,建立更加適宜孕卵著床的子宮內膜環境[12]。同時,P 還可以使得子宮平滑肌對宮縮素所產生的敏感性顯著降低,降低其興奮性,對子宮收縮產生抑制作用,使得子宮在分娩前能夠維持靜止[13]。此外,在早孕階段,P 還能夠使得人白細胞抗原 G(HLA-G)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構建適宜、良好的免疫環境,使得母胎間的免疫平衡得以有效維持。因為在妊娠早期時尚未形成胎盤,由月經黃體轉化而成的妊娠黃體就是P 的主要來源。維持正常妊娠時,黃體需要分泌充足的P 來支持,假如黃體功能缺乏就有發生流產的危險[14]。尤其是針對復發性流產患者來說,一定要強調P 的足量、盡早補充;即便是復發性原因不明流產患者,也能夠通過強化黃體的支持功能來使得妊娠結局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成功組患者孕6~10 周的血清P 水平均顯著高于失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血液循環當中,P 擁有較短的半衰期(通常<10 min),因此,觀察P 水平的改變能夠對先兆流產患者的胎盤發育情況及黃體功能進行有效評估。
受精卵在女性子宮中著床會形成受精卵滋養層,并開始分泌hCG,約1 d 后能在孕婦的外周血樣本中檢測到;且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每1.7~2.0 天左右hCG水平就會升高1 倍[15]。在女性排卵之后的14 d 左右,hCG 水平約100 mIU/ml;而在妊娠后的8~10 周左右,hCG 水平會達到峰值,約達到50000~100000 U/L,然后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會快速降低。假如其在48 h 內的升高幅度<66%,則提示存在流產及異位妊娠的風險。hCG 主要的功能為月經黃體壽命的維持,能增大月經黃體成妊娠黃體,使得甾體激素分泌量增加,從而妊娠得以有效維持,同時還可以刺激孕婦形成P。因此,在妊娠早期假如存在hCG 水平缺乏,就會使得妊娠黃體出現功能性不良,誘發流產。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成功組患者孕6~10 周的血清β-HCG 水平均顯著高于失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先兆流產不同結局患者的血清E2、P 及β-HCG 水平存在著十分明顯性的差異,對這3 項血清指標水平進行聯合性的動態監測,能夠對先兆流產患者的結局評估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