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柳州 王雅琴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業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軟實力,文章對企業文化的發展做簡要闡述,同時結合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發展建設情況以及特點,對于在新時期如何促進企業文化建設提出對應提升優化策略。
企業文化理論作為新型的管理思想,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的管理學者提出的。其主要產生于研究日本經濟的快速崛起和日本企業的迅速擴張壯大的情況而形成的新管理思想。企業文化是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中逐步形成的企業目標和行動指南,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日趨穩定的獨特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生活信念、企業風俗習慣和傳統等,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的企業經營意識、指導思想和發展戰略等。它具有強大的教育、導向和傳播功能。能夠在員工理想信念教育,加強企業向心力,凝聚思想,樹立共同的價值觀起到促進和培育良好的文化環境。
1.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企業文化理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企業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企業文化專家把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高度概括為“文化力”,并強調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文化力是推動力、導向力、凝聚力、鼓舞力。市場經濟的發展離開了文化力,就失去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對企業來說,離開了文化力,就不可能做到內有凝聚力、外有競爭力。因此,文化力的發展,決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市場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2.企業文化是發展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現代企業離不開企業文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然要求塑造與之相匹配的企業文化,需要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和社會消費規律特點,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后,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就會成為追求的目標,并日益注重其個性特色。這就要求企業在其產品和服務中具備更多的文化內涵。企業經營者也要求從以物為本轉向以人為本,推動全體員工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提高企業素質作為在市場上致勝的法寶。企業競爭的優勝劣汰,可以說是不同內涵企業文化之間的較量和消長的結果。
3.建立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企業文化建設能為企業注入活力和創造力。企業的活力一方面取決于企業制度的合理化、經營機制的活性化;另一方面取決于企業在科學的價值觀指導下形成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行為。這些群體意識和群體行為的凝聚都有待加強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另外,企業文化為企業提供形象力。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不斷塑造企業形象、宣傳企業信譽的過程,也是不斷為企業提供形象力的過程。因為企業形象、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在市場開拓和擴展的實踐中,越來越表明它是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4.建設企業文化是加強企業管理的需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理論的有機部分。企業文化為加強企業管理提供了正確的管理思想和經營戰略思維。反之,企業管理的實踐又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其中,人處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導地位。而人的要素中人生觀、價值觀等精神因素是加強企業管理的核心和動力。而企業文化建設正是尊重人的價值,實現以人為中心的整體優化管理,引導職工自覺去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達到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汽車集團)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大型國有企業。2011年確定為第一批廣西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在新的發展歷史階段中,努力營造和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現對汽車集團企業文化建設情況簡要介紹。
1.汽車集團企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汽車集團始建于1958年,經歷多次的轉產和創業,形成了“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內涵。企業的發展歷程培育了企業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樹立了企業員工排除萬難,奮發向上的勇氣。三次創業的艱辛,匯聚了企業員工奮勇爭先的力量。①初創時期。1958年柳州機械廠在廣西柳州市郊區河西村的荒地上建設柳州動力機械廠。建設時期幾經風雨、幾經磨難。1960年將建廠初期生產柴油機的綱領調整為年產3000臺紅河35型拖拉機。1961年由于國家困難時期,工廠被列入緩建項目。產品試制停止和近半生產設備封存,400多職工精簡回鄉,工廠又面臨關閉的困境。企業并沒有被困難嚇倒,在1962年試產了首批樣機驗證,1965年完成國家技術鑒定,成為國家定型產品批量生產。1979年國家實行農村體制和供銷體制改革以及國有經濟改革,1980年拖拉機產品積壓出現虧損,企業再次面臨新的困境。
②再次創業時期(轉型微型汽車發展時期)。為了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柳州拖拉機廠繼續發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1982年開始涉足國內空白領域——微型汽車產品。1984年獲得通過國家鑒定并批準為四家定點生產廠家之一。1985年更名柳州微型汽車廠,在轉產微型汽車期間,面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沖擊,打破舊傳統思想的禁錮,努力實踐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微型汽車產銷量在1996-1998年連續3年創造中國微車行業第一的業績。
③三次創業時期(集團化建設時期)。為謀求進一步壯大和發展。2002年柳州微型汽車廠將全部微型汽車整車生產設備、人員和品牌商標,以及產品銷售市場等全部優質資產,與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三方合資成立——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廣西汽車工業的發展壯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由于柳州微型汽車廠的全部汽車整車生產和經營投入合資公司,遺留下非整車廠的零部件企業(分廠)和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非增值的資產,以及大量的離退休職工和職工家屬,企業再一次從頭創業。為了非整車產品產業的生存和企業的發展,成立了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開展了對非合資的資產和業務全面整合,開展輔業改制工作,精干主業,輕裝上陣。同時開拓了汽車改裝產業和交通客車產業。經過全體員工10多年的努力奮斗,企業可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形成了一個集客車、專用汽車(改裝汽車)、發動機和零部件的集團化產業群。
2015年5月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更名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汽車集團已形成了中型客車、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含發動機)、汽車改裝車和非道路車等產業,涵蓋整車和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以及汽車服務與貿易。“十四五”期間,正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企業發展的新動能,促進企業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的轉型升級,努力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2.汽車集團企業文化的發展亮點。①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特色。汽車集團企業文化的形成和提煉,代表著企業時代的烙印和特色。如在柳州微型汽車廠時期,企業宗旨為:“造人、造車、造企業”,就帶有很強的時代特點。造人:造就善于學習和創新、富有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五菱人;造車:造百姓喜愛的車,為客戶創造價值;造企業:塑造永續發展、社會信賴的現代企業。這個企業宗旨在微型汽車時期起到了推動企業發展和壯大助力作用,各項任務和工作都是圍繞發展壯大汽車生產規模和提高產品產量開展,以及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激發了廣大員工生產積極性和凝聚了廣大員工的向心力。②具有廣泛的參與性。企業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要發動廣大的員工積極參與,在公司提煉企業精神、企業宗旨等等企業文化建設中,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獻計獻策集思廣益,通過廣泛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起到了外樹形象,提高品牌競爭力,內聚活力和動力。起到了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廣大員工成為企業文化的擁護者、促進者、執行者和革新者。③較為系統的宣傳和培訓體系。在企業文化建設的普及和教育培訓工作中,企業注重培養員工企業價值觀。在員工入企的初期,企業對每個新員工全面開展企業發展歷史和企業文化的培訓工作,并安排新員工到生產一線跟班參與產品生產,讓新員工盡快融入企業的文化之中。
在日常的工作中,企業提供公司的網站、企業內部信息平臺和企業的報刊、電視以及板報、工作園地的等傳統媒介開展企業文化的建設,都取得了較好效果。
隨著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在文化建設工作中,緊跟時代步伐,充分應用微信、微博和企業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采用員工喜聞樂見的、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也深受廣大員工歡迎,并積極參與,起到了溝通企業員工的橋梁作用。
1.企業文化建設的優化和再造。企業文化的重塑和再造不是簡單的整合,它是一個放棄舊觀念,創建新觀念的過程,必須下大功夫和花大量時間開展基礎工作。一要遵循實事求是,注重企業個性的原則。企業文化是植根在自己企業發展的土壤之中,不具備復制和模仿性,可以學習借鑒,但絕不能移植照搬。
二要堅持繼承、吸收、借鑒、創新的原則。可以從企業自身原有的傳統文化遺產;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從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選擇符合企業經營理念的富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企業文化。繼承、借鑒要立足于創新,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色。
三要以員工為主體,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的原則。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廣大員工的共同實踐形成的,必須堅持職工群眾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真正主體,充分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要讓員工廣泛參與其中,按照企業文化建設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群體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切實為推進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要做好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的相互融合,將企業文化管理滲透到企業管理中,與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套交融。通過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相輔相成,聚力員工和企業一起“滾石上山,爬坡過坎”,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五要做好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企業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固守本本文化并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的需求,應充分發揮企業創新能力,并將其升華為企業價值觀的核心,在激發和培養員工創新意識同時,更好地拓展企業生產經營、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新思路,激發員工奮發向上的熱情,促進企業良好發展。
隨著國內外汽車市場環境變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崛起影響汽車行業競爭格局,汽車集團戰略也要做出調整,在鞏固傳統的零部件、發動機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整車業務和新能源產品。而新的戰略方向需要相應的組織能力與行為方式進行匹配,實現業務發展。因此,汽車集團要積極思考建立怎樣的企業文化,打造怎樣的團隊,以支撐戰略落地、實現跨越發展。
汽車集團要對60余年發展歷史中積淀的優秀文化進行再梳理,總結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特質,以歷史敘事凝聚共識,同時汲取未來發展經驗。對原有企業文化的理念的再審視、優化,圍繞核心文化要素開展研究,進一步系統的提煉新時期企業的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應用理念等文化理念,確保理念的科學性、匹配性與適應性,并進行針對性的內涵闡釋。以企業歷史文化和新文化理念體系為主體,并在企業中形成強大的輿論宣傳形式,使企業文化落地生根。
2.新時期企業品牌建設的提升和優化。企業形象是企業在全部活動中所展現的各種個性化的特征和品質,是社會公眾和企業關系者對企業的印象和評價,是企業在在市場競爭中的無形資產。它包括企業的產品信息、服務形象、管理形象、員工隊伍形象、企業外觀形象等要素。
品牌是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標志。包括品牌名稱、品牌標識和商標三個部分。是區分企業的基礎,是企業品質的象征,是企業與社會公眾、企業與市場進行信息傳遞的橋梁,是企業的旗幟和企業形象的具體體現,也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品牌是文化的象征,文化是品牌的內涵。當今時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日新月異,企業發展個性化、特色化,形成細分市場差異性,便成了強化消費者識別與記憶產品的關鍵。汽車集團在發展整車業務特別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同時,需要重點關注品牌建設和名牌建設,避免錯失培育自己品牌的良好時機。汽車集團要對現有品牌進行全方位檢視,確立建設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品牌是當務之急。
3.充分發揮新型媒體的傳播影響力。隨著新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爆炸式的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傳播途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憑借其覆蓋面廣、適應性強、影響力大、時效性強、共享性廣與信息量大的特點,對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能夠發揮良好的宣傳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平臺。一要更新觀念、重視新媒體、與時俱進地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宣傳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設宣傳工作中要改變原有的單向灌輸模式和手段,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以開放靈活的互動雙向方式,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宣傳工作。使廣大員工在喜聞樂見的方式自覺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中。
二要創新企業文化宣傳的形式和內容。企業文化建設宣傳工作改變原來的書面教條的模式,緊跟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優勢,掌握新媒體語言話語模式和特點,用語言、圖標、圖像、動畫等新形式,開展雙向互動的交流教育,使企業員工能產生心理共鳴,從而使企業理念和宗旨入腦入心,到達凝聚內力的作用。也可以開發新媒體的新功能,將企業文化制作成小視頻、小動畫等形式,在新媒體平臺發送員工學習,使員工能夠利用零碎時間開展碎片化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文化的宣傳和推廣落實力度。
企業文化建設是以企業經營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組織結構、規章制度、資源環境和企業行為、企業形象為載體的,是一種由企業創建的商品經濟文化和市場競爭文化。毫無疑問,企業文化建設一定會對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和管理以及提升市場競爭力起到強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