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森
(景泰縣園林試驗示范場,甘肅景泰 730400)
文冠果是無患子科文冠果屬的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樹高可達5 m;小枝粗壯褐紅色,兩性花的花序頂生,雄花序腋生,蒴果可達6 cm,種子黑色有光澤,春季開花,初秋結果。文冠果喜陽、耐半陰;對土壤適應性強,耐瘠薄、耐鹽堿;抗寒能力強,在-41.4 ℃條件下也可安全越冬;抗旱能力強,在年降水量150 mm的地區也能正常生長,是目前綠化荒山、荒灘、荒漠,保持水土,兼具獨特景觀效果的優良樹種。文冠果結實早,3~4 年生幼樹即可開花結果,5~8 年進入盛果期。幼樹期平均每年產文冠果籽60 kg、茶用鮮葉25 kg 左右,平均每667 m2年收入可達2 500 元左右。進入盛果期后,每年產籽量按6%的水平逐年遞增。文冠果籽含油率31.0%~35.0%,種仁含油率55.0%~72.0%,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4.4%,蛋白質含量達26.0%~29.69%,維生素B 含量達72.0~79.2 mg·g-1[1]。
甘肅省是我國文冠果的次集中分布地區之一,野生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和東南部地區。目前,甘肅省白銀市文冠果種植面積已超3.07 萬hm2,其中,靖遠縣文冠果種植面積超1.51 萬hm2,掛果面積超9 333.11 hm2;景泰縣文冠果種植面積超4 860 hm2,已全部掛果。
1.1.1 采種
選擇樹勢健壯、樹形整齊、連產豐產、抗性強、無病蟲害的壯齡樹作采種母樹,在母樹上采集充分成熟、種仁飽滿的種子。每年7 月下旬至8 月上中旬,當母樹的文冠果果皮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果皮由光滑變為粗糙、種子由紅褐色變為黑褐色、全株有30%左右的果實尖端微微裂時即可分2~3 次進行采種。采收的果實要及時放置在通風陰涼處晾干,并經常翻動果實以防霉爛,待果實自然開裂后,用木棒敲擊果皮使種子脫出,風選后將種子陰干裝袋備用。
1.1.2 種子處理
文冠果種子種皮堅硬、致密、透水性差,且種仁內含有抑制萌發的脫落酸,因此,在播種前可采用低溫沙藏法處理。在土壤上凍前,選擇土質疏松、透氣透水性良好、避風背陰的地方挖深50~100 cm、寬100 cm 的沙藏坑,文冠果種子較小,沙藏時僅需將種子和干凈濕沙按固定比例混合均勻后平鋪在坑底即可,坑的長度根據種子數量多少而定,生產中通常先挖長50~100 cm 的沙藏坑,若種子數量過多則延長坑長,鏟平坑底。種子在沙藏前,用1‰高錳酸鉀混合50~60 ℃熱水輕燙,隨后轉入30~40 ℃溫水中浸泡72~96 h,每24 h 換水1 次,使種子充分吸水,待種皮發軟后,將種子撈出陰干,與2~3 倍種子量的干凈濕河沙混合均勻后放入沙藏坑底,拌種河沙的濕度需達到手捏不出水、松開即散的程度。將種子放入坑底后,覆上10 cm 厚的濕沙,再用細土培起土包,沿坑長每隔1 m 從坑底向上豎起一捆直徑20 cm 左右的玉米秸稈,秸稈頂部露出土包,以便于通風透氣[2]。第2 年春季土壤解凍后,要時常查看坑內種子的干濕情況,保持種子溫濕度一致,以防種子發生霉變。
1.1.3 催芽
經沙藏處理的種子,待翌年春季播種前15 d,在室外背風向陽處,挖深50 cm 左右、寬1 m 左右的斜底坑,將沙藏或層積處理的種子移至坑內,傾斜面朝太陽,并覆蓋塑料薄膜,利用太陽光進行高溫催芽。為保證發芽均勻,每天用鏟子將坑內濕沙和種子上下翻動1 次,當種子出現失水發干現象時及時補充適量水分,當20%左右的種子裂開時即可進行播種。也可在播種前7 d 將沙藏處理的種子放入45 ℃左右的溫水中浸種2~3 d 后撈出,裝入簍筐或蒲包中蓋上濕布,置于20~50 ℃溫室內進行催芽處理,待2/3 左右的種子裂開時即可進行播種。
1.1.4 播種
甘肅省通常在4 月中旬、下旬進行播種。早播種有利于延長苗木生長期,促進生長后期幼苗木質化。一般采取條播或點播的方式,在播種前7 d 對苗床澆透水,待表層土壤陰干后進行播種。種臍平放,覆土厚度保持在2~5 cm。
1.1.5 苗期管理技術
1)水肥管理。①文冠果怕澇,在播種后應減少灌水次數。種子發芽出土前,除土壤過分干旱外,應減少或避免灌水;若出現“頂蓋”現象,應及時揭開或粉碎土蓋,并在上方撒一層濕細沙,以利于幼苗順利出土。幼苗期無明顯缺水癥狀無需灌水,以防爛根、幼苗倒伏、死亡。②文冠果幼苗養分需求較大,6—7月需追肥1 次,在壟中心線,即兩行苗之間開3 cm 深溝,將磷肥、鉀肥、草木灰按1∶1∶2 的比例施入溝內,每667 m2施肥用量30 kg;8—9 月按初次追肥法進行2 次追肥,每次追肥后應及時灌水。苗木生長后期禁止追肥,以防新梢生長過旺影響苗木木質化[3]。
2)間苗、定苗。當文冠果幼苗長至15~20 cm時要及時進行間苗、定苗處理。幼苗株距控制在20 cm左右,清除弱苗、病苗和過密的幼苗;對幼苗稀疏的地塊應及時就近補栽壯苗,保持合理的株距,每667 m2苗木株數控制在1.5 萬~2.0 萬株。間苗和補栽應在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
3)中耕除草。播種后15~20 d 文冠果幼苗開始出土,此時進行第1 次中耕除草,深15~20 cm,宜淺不宜深,避免損傷嫩芽。第1 次中耕除草后每隔20 d 左右進行1 次中耕除草,并逐漸增加耕除深度,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避免雜草與幼苗爭奪養分。
4)越冬管理。進入9 月后要勤松土、除草以增加地溫,加速秋季幼苗生長。霜降后、土壤上凍前應及時灌封凍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確保根系和幼苗安全越冬。在秋季起苗時需將苗木放入冷藏窖中用濕沙假植,并控制窖內溫度保持在-5~0 ℃。
1.2.1 砧木選擇
選擇1~2 年生的野生文冠果實生苗、苗木地徑大于0.7 cm、苗高60 cm 左右、樹干直立、頂芽飽滿的苗木做砧木。嫁接前30 d 剪除砧木地面上30 cm 以下的全部側枝。
1.2.2 接穗準備
接穗可選擇在甘肅省具有較好適應性、早產和豐產性的中石4 號、中石9 號、中石1 號、中石7 號等優質品種。剪取接穗的母株應為6~8 年生,結果3年以上,且高產穩產、樹勢健壯、無病蟲害的優株。嫁接所用的接穗應現用現采,在母株上選擇當年生、芽體飽滿、健壯無病蟲害、15~20 cm 長的枝條,每個枝條至少有1 個以上的飽滿芽。剪下枝條后應立即去除所有葉片,保留葉柄,打成捆后將枝條置于水桶中,嫁接時直接從水桶中取出穗條即可。當嫁接量較大時可在嫁接前2~3 d 或在3 月上旬至中旬提前剪取接穗備用。嫁接前2 d 選取接穗后進行蘸蠟處理,將穗條底部放入90~105 ℃石蠟中速蘸,形成一層均勻的薄蠟膜[4];3月采集接穗后要存于冷窖中并用濕沙封埋,窖內溫度保持在2~5 ℃、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
1.2.3 嫁接技術
1)劈接。接穗長6~8 cm,每個接穗上至少有2個以上的飽滿芽,將接穗底部削成兩個平面對稱的楔形,削面長2~3 cm。砧木在地表上2~8 cm 處平斷,在截面中間部位下劈1 個深2~3 cm 的劈口,將接穗插入劈口使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齊,用2 cm 寬的塑料薄膜捆綁嚴實,并用保濕劑封閉接穗。劈接完成后及時除去新生萌蘗,待接穗新梢長至15 cm 左右時及時除去捆綁物。
2)切接。①砧木處理。選擇根莖1~2 cm 粗的文冠果苗做砧木,在地面上4~6 cm 處橫斷砧木。選砧木皮厚光滑且紋理較順的一側,用嫁接刀在皮層內帶木質部的位置垂直下切,深度以略短于接穗長斜面為宜,寬度與接穗直徑相匹配。②接穗處理。接穗短截成5~8 cm 并保留3~4 個飽滿芽。將接穗底部用嫁接刀修剪成一長一短兩個斜面。長斜面2~3 cm,在其背面削長度小于1 cm 的小斜面,使接穗底部呈扁楔形。削好接穗后,將接穗長斜面向內插入砧木切口,確保接穗形成層和砧木形成層對齊。并用塑料薄膜綁嚴嫁接口,以防病菌侵入或害蟲啃食。
文冠果通常要在3~5 年內完成整形修剪,通過合理整形和修剪能有效改善樹體結構、平衡養分狀況、達到合理的枝量配比、降低養分消耗,進而實現文冠果早產、高產、穩產、優質的目標。1)甘肅省根據近年來文冠果的生產情況,采用自然叢生形和開心形兩種具有結果早、產量高的優勢樹形。自然叢生形主干高20~25 cm,主干上著生4~5 個主枝,無中心干,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個主枝上配備2~3個側枝,各側枝間相距40~50 cm,樹高控制在2.5~3.0 m。文冠果喜光,自然叢生形和開心形主枝開張角度較大、葉量適中、光照利用率高、光合效率高、內膛通透性好,能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并提高結實率。2)在整形修剪過程中,需培養長41 cm 以上或徑粗0.71 cm 以上的三類結果枝,該類枝是文冠果的最佳結果枝,具有良好的結實性和穩產性。同時,為平衡樹勢,提高穩產性,需合理控制結果枝的留枝數量。按單株占地面積,每1 m2最佳結果枝的留枝量在10 個以上,以提高產量。3)進入盛果期后,通過修剪來維持樹勢,調節和改善花芽、葉芽的比例及各類枝條的比例,采用“三套枝”修剪法,即每個枝組須配備營養枝、預備枝和結果枝。文冠果是頂花芽開花結果,因此,在修剪過程中進行適當短截,保留必要的頂芽,以保持植株高產、優產。4)文冠果根蘗萌發能力強,會消耗大量的樹體營養,影響樹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在整形修剪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根蘗。
1)在秋季施用基肥。果實采收后,采用在樹冠一側輪換開溝或在樹冠下開放射溝的方法施入基肥,溝深30~40 cm,在溝內每株文冠果施入腐熟農家肥20~25 kg。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的結構和理化性質,增加有機質含量,增強樹勢,實現高產優產。2)4 月為最佳追肥期。文冠果通常在4 月底至5 月上旬大量開花,此時,根系進入第1 次活動高峰,早春施肥能快速被根系吸收,補充因開花而造成的樹體營養消耗,既保證了開花質量避免落花現象,又減少了幼果因營養不良導致的落果。早春追肥應以尿素、硫酸銨等速效氮肥為主。5 年生以下的幼樹每株施肥量在0.15 kg左右,成齡大樹每株施肥量在0.3~0.5 kg。果園可在花前、花后、果實膨大期采用點施法追施氮磷鉀高效復合肥,根據植株產量每株追施0.3~0.5 kg,追肥深度控制在10~20 cm[5]。秋施基肥和早春追肥后均要灌1 次透水,以促進肥料分解和根系吸收。
花期管理、解決落花問題是文冠果果園管理和確保文冠果早產、豐產的關鍵技術。1)在建園時需在果園內同時栽植3~4 個優良株系,以行內混栽為主。同時,還可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選取不同品種的文冠果花粉,用軟毛蘸取花粉點授在雌蕊柱頭上,每次蘸粉可點授10~20 朵花,異花、異種授粉有助于受精,提高著果率。2)及時摘除不孕花。不孕花多著生于花序中下部,無雌蕊或雌蕊極短,應及早摘除不孕花避免過度消耗樹體營養。3)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應向花序噴施2~3 次300 mg·L-1的硝酸稀土溶液或0.3%硼酸溶液,促進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