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成
(甘肅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卓尼 747600)
全球變暖、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森林生物多樣性受到越來越多的干擾和破壞。因此,構建全面、系統的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促進生態系統中各生態位之間的豐富繁榮,進而打造多樣性、可持續性的森林生物保護空間,成為今后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研究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森林生態環境建設,將有利于森林資源的高效保護與科學開發。
1)洮河林區地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臨潭、迭部和合作等市(縣)境內,分為核心區、緩沖區、試驗區3 部分,其中核心區109 762 hm2、緩沖區67 434 hm2、試驗區110 563 hm2。甘肅省洮河林區種質多樣性特征明顯。目前,洮河林區共有高等植物1 275 種,隸屬110 科410 屬,分別占我國高等植物科、屬、種數量的24.0%、11.2%和4.4%。其中,蕨類植物17 種,隸屬7 科12 屬;苔蘚植物39 種,隸屬19 科32 屬;種子植物1 219 種,隸屬84 科366 屬,占甘肅省種子植物種數的31.5%。目前,洮河林區森林資源有林地100 660.48 hm2、疏林地961.28 hm2、灌木林104 254.65 hm2、無林地52 917.98 hm2。近年來,洮河林區采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大力推進人工植樹造林,加大混交林種植范圍,加強核心區管控,實施退耕混林等措施,切實保障洮河林區不斷落實森林防護責任。經全面保護,洮河林區目前營造人工林面積3 217.56 hm2、營造混交林3 917.90 hm2,建成系統化林區保護監測預警平臺,使林區動植物多樣性增加5%,有效改善了洮河林區生物多樣性。
2)甘肅省洮河林區海拔為800~2 700 m,各類森林物種資源呈垂直分布特征。卓尼縣、合作市等地海拔較低,森林資源多以蕨類植物、裸子植物為主,大量的灌木叢、白樺林、山楊、油松等雜交生長。臨潭縣等海拔較高的區域內大量分布著被子植物、闊葉林植物,如落葉闊葉林、遼東油松林、常綠針葉林,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森林植物資源垂直分布特征。
3)甘肅省洮河林區動植物呈多樣化特征。①目前,在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共發現38 種哺乳動物,包括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花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同時,洮河林區還有大量的野狼、野豹、豹貓、小飛鼠、復齒鼯鼠等動物。②洮河林區各類森林種質資源豐富,大量的油松、遼東櫪、白樺林造就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庫,連翹藜、荊條、沙棘、白楊草等使洮河林區的灌叢類植物成為重要的叢林植物。大量的常綠針葉林、闊葉雜木林,如冷杉林、云杉林、落葉松林、圓柏林、紅樺林、白樺林、山楊林、遼東櫟林及油松林等廣泛分布在洮河林區內。洮河林區內一級、二級保護性植物豐富,多樣的珍稀植物豐富了洮河林區內的物種資源,形成了有效的生態鏈,支撐整個洮河林區內多樣性森林物種的生長,確保洮河林區森林物種的可持續發展,為整個森林生態物種多樣性保護形成了一個有效的保護空間。
近年來,甘肅省洮河林區的森林物種多樣性保護取得一定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發展威脅。
近年來,由于旅游開發、人員流動、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因素,洮河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不斷受到外來物種的侵入[1-2]。2021 年調查結果顯示,洮河林區內已發現馬櫻丹、鬼針草、加拿大一枝黃花、野燕麥等13 種外來入侵植物[3]。外來入侵植物具有環境適應強、吸收肥力多、生長蔓延快等特征,如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洮河林區3 個監測點均有發現[4]。外來入侵植物嚴重威脅洮河林區原有的森林物種生態系統,破壞森林系統平衡,甚至會引發外來物種大面積的生長擴張。
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使洮河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威脅[5]。由于洮河林區處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與西北沙漠氣候邊緣交匯處,產生了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推動洮河林區周邊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6]。僅2020 年,洮河林區接待游客89 萬人次。大量的自駕游、團隊游等游客進入洮河林區,給洮河林區的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1)當地為緩解旅游資源保護開發緊張的狀況,在洮河林區、緩沖區等區域內建設道路、橋梁、賓館等旅游設施,使洮河林區內的森林資源遭到破壞,森林生態結構逐步碎片化[7]。2)大量人員駕車進入洮河林區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還增加了外來物種攜帶性風險。3)旅游景區內開設的農家樂和酒店,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廢水等,嚴重危害了洮河林區的生態環境。旅游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建設導致洮河林區內森林生物多樣性逐漸割裂化,動物生存環境逐漸惡化,植物生存過程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暴露性風險大幅增加,洮河林區森林物種平衡發展受到嚴重威脅[8]。
自然災害多發頻發也是威脅洮河林區森林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洮河林區氣候多變、地質條件復雜,當地自然災害持續連發、多發,對洮河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威脅。例如,突發的森林火災、泥石流及病蟲害、雪災、滑坡等摧毀了大量的珍稀樹種,不利于森林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的穩定[9]。2020 年,洮河林區共發生火災8 起,過火面積超1 700 m2,燒毀了較為珍貴的樹種資源。同年,洮河林區發生雪災3 次、泥石流發現點出現7 處滑坡,造成森林植被毀壞面積達2 100 m3。此外,洮河林區內病蟲害多發頻發,2011 年,洮河林區內的云杉落針病、云杉葉銹病、冷杉煤污病大面積暴發,造成大量森林植物被病蟲害破壞,影響了森林生態環境的再生能力[10]。
近年來,洮河林區主要依靠上級撥付資金進行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但撥付資金相對較少,導致洮河林區保護面臨人力不足、森林物種多樣性研究儀器設備不足、信息化森林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大量缺乏、森林防火防災防治病蟲害等相關設備較少及針對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實施的環境整治投入資源相對受限等問題。由于資金匱乏導致洮河林區森林物種多樣性保護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人才補充乏力,嚴重限制了洮河林區森林物種多樣性保護開發利用的進度。
為進一步促進甘肅省洮河林區森林物種多樣性的保護開發,相關部門需對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落實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化洮河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效能。
洮河林區面對各種外來物種入侵產生的威脅,應進一步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風險的控制,建立嚴格的外來人員、車流管理制度,加強外來物種風險威脅評估,堅持預防先行、防治同步的策略。1)洮河保護區可進一步實施外來物種科學研究和數據采集,摸清底數,進行森林巡查巡檢,及時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鬼針草、馬櫻丹、鳳眼蓮等外來入侵物種,并進行有效清除。2)洮河林區還需持續加大保護區內外來物種檢查巡查力度,通過常態化的檢查巡查,按照月度時間對特定區域實施外來物種信息采集。對關鍵保護區出入口等外來人員、車輛進出較多的區域進行常態化的數據采集,建立外來物種入侵數據庫,及時歸類和分析外來物種較多的植物,并有針對性地對易產生外來物種入侵的特定區域進行劃片嚴格管理,防止外來物種入侵。
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洮河林區應與地方政府協同管理,實現信息交流、管理與監督協同,建立旅游開發和森林保護平衡規劃制度,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對洮河林區內的特定地區進行旅游開發,以減少外來人員進入核心森林保護區內部。1)禁止對洮河林區核心區域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在外圍要嚴格進行生物多樣性評估和森林危害風險評估,評估合格后才可進行有限的旅游資源開發。2)建立旅游接待人數控制機制,在接待旅游人數超過森林承載力后,及時縮減旅游區接待人員。3)進一步減少道路、賓館及酒店的建設規模,縮減農家樂的活動范圍,同時進行污水、垃圾的無害化回收,防止旅游景區的過度擴張給洮河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帶來毀滅性破壞。
1)建立洮河林區自然災害預警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綜合的信息發現、數據傳輸等,預防火災、病蟲害、泥石流、滑坡、雪災等災害發生。2)洮河林區應主動與當地氣象部門加強溝通和協調,及時獲取地震、雪災、泥石流、洪水、暴雨及滑坡等災害天氣信息。3)針對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洮河林區需加強巡查,安排更多的專業人員定時定點對特定區域開展著火點、發病區域的摸底調研。4)廣泛宣傳,提高公眾的自然災害防護意識,動員全社會加入洮河林區自然災害防災預警活動,依靠社會力量,實現重大自然災害的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
1)洮河林區需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更多的資源支持,以加強洮河林區森林生物保護的資源配置,吸引專業人才加入洮河林區森林保護研究工作。2)洮河林區應進一步采購先進的防火設備、防雪設備、化驗分析設備、信息宣傳設備、科普設備等,建設大量設施完善的監測站點。實施網絡信息化,加強動植物監測站點聯網平臺建設,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更新,提高洮河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
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全面推進、多元協調。洮河林區需結合林區內部森林生物多樣性特征及存在的問題,全面開展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及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制約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問題,以落實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進而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