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能飛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雅長林場,廣西百色 533000)
桉樹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的速生樹種之一,由于桉樹本身具有輪伐期短、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等特點,因此,大規模桉樹萌芽林造林可為當地林農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但同時,萌芽造林與常規桉樹人工造林和大徑材林造林存在差異,故營林技術人員應根據造林目的和林木生長特點,采取科學的栽培管理與撫育方式。
萌芽林是無性繁殖林的主要造林形式之一,由樹木的伐樁部位萌集而成[1]。桉樹萌芽林不易培養成中成材和大徑材,因此多代萌芽長成的林木其經營方式以矮林作業為主,初期生長較快,后期易生心腐病,且整個生長發育周期短,停止生長時期較早,更易培養為小徑材。
廣西國有雅長林場(以下簡稱雅長林場)始建于1954 年,屬大型國有林場,集森林培育、資源保護、加工利用、林木采集、林下種養為一體。當前,雅長林場營林總面積8.66 萬hm2,森林蓄積量達658 萬m3,林業現有總產值達33.2 億元。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雅長林場貫徹發展新理念,立足發展新階段,不斷發揮當地桉樹種植經濟效益,著力為市場提供優質桉樹用材,并做好采伐后管理和木材銷售工作。與其他林木相比,萌芽林郁閉時間較早,因此,雅長林場以培育桉樹小徑材為主,并從林場生產實際出發,對萌芽林進行科學栽植與培育,為桉樹萌芽林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與氣候環境,以保障優質用材,進一步達到萌芽林豐產效果。
伐除林地采伐過后的藤類、雜草、灌木,刮凈雜草見實泥,伐根不能超過18 cm,林地周邊20 m 以內均不能丟放有腐朽的木頭,必要時可利用火燒煉山法清除幼林撫育區內的雜草、灌木。煉山時需設置防火帶,沿山脊中脈向兩側延展,危險地段20 m 以上區域的防火帶寬度需高于15 m,待伐倒物曬干后,歸堆補燒,若煉山后仍有雜草、灌木,應利用人工清除法,將無法燒凈的灌草帶至幼林撫育帶外5 m 左右進行2次焚燒處理。但在火燒煉山需注意,秋冬季雅長林場干旱少雨,林間溫度高,大規模地進行火燒煉山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因此,營林技術人員在山火高發期,需優先選擇藥劑除草法,以降低后續草害發生率,提升桉樹造林效果。且在整個造林過程中,營林技術人員需根據雜草生長情況合理使用藥劑,藥液使用方法包含自制法、化學法。1)自制法。先用少量水溶解30 g 洗衣粉和30 g 尿素,再加15 kg 水,并將適量的草舒倒入洗衣粉液中,攪拌均勻制成除草藥劑。藥劑須現配現用,當天用完。2)化學法。200~250 mL的30%草甘膦除草劑水劑兌水15 kg,每667 m2用量0.8~1.0 kg(4 桶/667 m2),可根據雜草情況適度增減用量。
伐根催腐主要指在造林過程中通過伐根腐爛分解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抑制后續林間水土流失問題,伐根毒殺催腐后可有效降低造林地內的土壤病菌、病毒與蟲孢,有效提高林地生產力,進而實現林地可持續性經營。選擇草舒或30%草甘膦除草劑作為催腐藥劑,按照藥液∶水=1 ∶2 的比例勾兌,其中,不規則林地中可將30%草甘膦除草劑水劑用藥1.25 kg/667 m2,直接涂在樹根周圍皮部;新采伐的伐根可將藥液直接涂于伐根處;伐根劈裂30%以上的需先將萌芽從樹樁基部剝離,借助噴霧器,將噴霧器出水口調大,直接噴藥或將藥液涂于創傷口上。同時,林木采伐后為桉樹萌芽林的最佳催腐時機,營林技術人員應結合采伐同步進行,最晚不能超過20 d,施藥后兩個月驗收無萌芽為合格。
1)萌芽條培育對桉樹造林有重要影響。在桉樹造林萌芽培育過程中,適時整理萌芽條是萌芽更新的關鍵。初次萌芽條整理應于皆伐后3~6 月,萌芽條高1.5 m時進行。此時,壯弱分化明顯,可采取去弱留強的辦法,每伐樁留4~6 株萌芽條,經1.0~1.5 年培育后再進行第2 次整理,留2~4 株伐根東南部位生長快且粗壯的萌芽條。2)在桉樹萌芽林栽培前需進行松土,松土可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含量,減少病蟲害,同時平衡土壤中空氣、水分及溫度。雅長林場采用帶狀松土方式,借助拖拉機帶鐵鉤、松土器進行開溝松土,松土深度達40~50 cm 即可,能有效提升松土質量,松土后進行定株。3)定株主要是對萌芽條進行處理,保留高1.5 m、樹干粗壯、萌芽條筆直的樹頭萌芽條,其余全部鏟除。4)林間密度控制在1 950~2 100 株·hm-2。栽培前林分密度應達到1 950~2 100 株·hm-2,若林分密度達不到該要求時,要求每間隔1 個伐樁保留2 株桉樹萌芽條;當局部保存率偏低時,該區域每1 個伐樁均保留2 株萌芽條,以確保萌芽更新造林整體密度控制在1 950~2 100 株·hm-2。
1)折萌。第1 次折萌選擇萌芽條1.5 m 范圍內,每伐樁保留4~6 株萌芽條。以樹蔸為中心,選留2~3株粗壯一致、每個伐根不同面的枝條作為萌芽條(萌芽條長至1.0 m 左右),非保留株萌芽條采取半折法,若遇到臺風季節,斷口處的木質部全斷,可向外將非保留萌芽條對半折斷,一半樹皮保留粘連。此時,萌芽更新造林時間以桉樹萌芽生長情況為基準,通常情況下,雅長林場選擇萌芽條長至20 cm(小班約1/2 面積)時進行。2)除萌。除萌主要指通過除萌保證萌芽條達到1.0 m 高,清除大小株差異較大的萌芽,若部分萌芽條生長速度較快(萌芽條達到2.0 m 高),應進行第2 次除萌。對余下萌芽條進行適當撫育,遵循“去除弱條、保留強苗”原則,清除生長緩慢枝和劣質萌芽,每伐樁保留2~4 支強苗,以保證萌芽撫育達到理想效果。
3 月初前(即桉樹定株后30 d 內),采取溝施法(施肥溝規格約為30 cm×25 cm×20 cm)施加桉樹專用肥。施肥量約為0.5 kg·株-1,采用量器取肥料,以確保肥料施撒精準。在坑內距幼苗約50 cm 處施入,回滿土后適當踩實,并覆土5 cm 以防肥料揮發。在幼林栽培后的2~4 年內完成3 次施肥,要求每年施肥1 次,第1 年0.75 kg·株-1、第2 年1.00 kg·株-1、第3 年1.50 kg·株-1,每年3—5 月為最佳施肥期,采用桉樹專用肥進行施肥。在兩株中間或每株正下方距離樹根50 cm處開挖25 cm×30 cm×35c m 的條形施肥溝,在所有林地開挖施肥溝后,組織人工進行施肥,施肥時用固定量器(要求盛滿剛好達到規定的肥量)取肥料,將肥料均勻施放至坑底,回土后適當踩緊,以防肥料揮發。
桉樹幼林需定期開展修剪管理,通過修剪確保枝葉茂盛,促進桉樹良好生長。1)桉樹定期修剪需清除桉樹殘枝和弱枝。一般采用人工打枝法進行清除,折斷打落桉樹上的病枝、弱枝,并統一收集處理。2)桉樹定期修剪需遵循透光性處理原則[2-3]。剪除桉樹生長過旺且不規則的枝干、枝條,確保樹冠有形。同時,通過疏剪可提升樹冠透光度,增強樹冠的光合作用,促進桉樹快速生長。3)在修剪過程中應注意雜草高度,當40%雜草灌高度超過60 cm 時采用人工砍伐法清除多余灌草,避免灌草與桉樹萌芽林爭奪水肥;當林地雜草灌木經前期煉山或砍雜后長至30~40 cm 且覆蓋率超50%時,可利用藥劑除草法(藥劑選擇同采伐跡地除灌)清除雜草。
在桉樹萌芽造林過程中還需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病蟲害是影響桉樹生長的主要因素,其不僅會延緩桉樹生長,甚至還可能造成桉樹大面積死亡,因此,需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治桉樹病蟲害。
2.7.1 桉樹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是桉樹萌芽林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以下為對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青枯病防治。青枯病主要會對萌芽林幼樹葉片造成侵蝕影響,易導致幼樹葉片枯萎。防治方法:將1 ∶100 的福爾馬林溶液均勻噴施到葉片和植株上,使藥劑被枝、葉直接吸收,以提升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也可采用77%氫氧化銅溶液進行防治,每667 m2施用150 g 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2)焦枯病防治。焦枯病也是萌芽林造林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焦枯病發病后會使葉片發黃、脫落,最終造成桉樹死亡。防治方法:將退菌特800 倍液噴灑在枝干和葉片上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過程中也可采用甲基托布津和滑石粉按照質量比1∶40混合,在小雨天氣噴施能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4-5]。
3)灰霉病防治。灰霉病發病初期會使幼林葉片產生病斑,隨著病害的發生,病斑逐漸蔓延,最終導致整個枝條都出現病斑現象。防治方法:47%代森鋅758 倍液噴霧防治,或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噴霧防治,噴施時將藥劑與水混合,每667 m2噴灑0.5~1.0 kg藥劑即可;在灰霉病防治過程中,初期發病階段可針對樹苗進行無害化處理,剪除出現病害的葉片,以避免病害大面積發生、蔓延。
4)炭疽病防治。炭疽病發病時植株和葉片部位會出現大面積褐斑,隨著病害的發展,褐斑逐漸增大,最終導致植株死亡,且據相關資料研究,炭疽病暴發率極高。防治方法:炭疽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殺菌劑,為達到更佳的防治效果,在每年6—7 月開始對炭疽病進行防治,在林地內連續噴施真菌殺菌劑7~14 d,能有效提升炭疽病的綜合防治效果。
2.7.2 桉樹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1)尺蠖防治。尺蠖主要啃食幼林嫩葉,1~2 齡幼蟲以萌芽林桉樹嫩葉為主要食物,而蟲齡達到3~4齡后蟲害數量增加,桉樹嫩梢和枝條汁液也成為其主要食物之一。可綜合應用物理和化學防治法防治尺蠖蟲害,物理防治法主要是利用尺蠖的趨光性,采用波長300~400 nm 的黑光燈進行誘殺處理,能有效吸引昆蟲撲向燈源,實現對蟲害的有效查殺。相關試驗研究發現,2 盞黑光燈就能有效誘捕300 hm2桉樹林區的尺蠖。桉樹生長過程中尺蠖數量較多,需使用化學防治法確保達到最佳效果。可在幼蟲3 齡前噴灑1 500倍25%滅幼脲3號或2 000倍20%蟲酰肼藥液1~2次,或噴灑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 倍液、2.5%綠色功夫乳油3 000 倍液等,可有效消滅尺蠖幼蟲。
2)袋蛾防治。袋蛾是一種桉樹萌芽林內的大型蟲害,對桉樹生長造成極大影響。袋蛾成蟲主要啃食葉片、枝干,并傳播其他病蟲害,可使用蘇云金桿菌防治袋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桉樹萌芽造林成活率相對較高,但在萌芽造林過程中也需進行精細的撫育管理,以確保桉樹萌芽造林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從采伐跡地除灌、伐根催腐、萌芽培育與密度控制、折萌與除萌、施肥、除草與修剪、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總結廣西國有雅長林場桉樹萌芽林營造和撫育管理方法,為桉樹萌芽林營造適生環境,以保證萌芽撫育達到理想效果,最快速度培育桉樹小徑材,抑制林間病蟲害發生頻次,降低病蟲為害程度,最大限度促進桉樹萌芽林枝條發育,確保萌芽造林管理實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