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明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猶如一首跌宕起伏的雄渾史詩,經過時光的淬煉與歷史長河的淘瀝,沉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璀璨奪目,它是中華兒女的動力之源,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撐,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命脈。隨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并在時代發展中擁有更為深厚的底蘊。走進新時代,呼喚民族自信,呼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歷史使命。而作為社會主流文化的優秀傳統文化,對藝術領域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攝影藝術成為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藝術形式,而每一件攝影作品既富有一定的情感,又富有鮮活的生命力,綻放著獨有風姿。但不難看出,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是時代的“寫真”,無不閃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身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世世代代延續下來的文明產物,經歷了千年的思想、文化以及歷史長河的淘瀝,最終形成了精神支撐,也成為一種靈感之源,而優秀傳統文化對人類歷史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梢哉f,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與現代藝術結合促進了傳統藝術的發展。攝影藝術作為現代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這其中,優秀的攝影作品應凸顯主流文化,承擔起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展現出中國攝影藝術的風采與特色。但從現實的一些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攝影師將其視野放置于特定的人與世界以及情景之上。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常會忽略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與滲透。有些攝影師會錯誤地認為西方文化與攝影藝術的融合更加高端與時尚,是一種突破地域限制與世界接軌的表現。殊不知,缺乏民族文化靈氣的作品就像是一個“扁平面”,咀嚼起來毫無意蘊。因此,擁有這種想法的一部分攝影師要盡快轉變這個偏差思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凸顯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才能打動人心,才能豐富藝術的寶庫,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并獨領風騷。
具有深厚底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也成為社會不斷發展、祖國昌盛、民族復興的巨大精神推動力。只有堅守住這一“根文化”,才能實現祖國的富強以及民族的復興,才能讓生活更幸福。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扎根于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使其更具有時代的光芒。為此,現代攝影藝術要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高度的融合,通過汲取豐厚的精神底蘊,再經過思想上的沉淀,不斷實現創新發展。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攝影作品既需要守正創新,即與優秀文化相融合,不斷創新發展,同時又要兼容并蓄,尤其與非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進行融合。采取多元化拍攝手段,不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將中國藝術推向更高的境界,實現文化與理念的深度融合。唯有如此,攝影藝術才能走出一條富有中國特色且促進祖國發展、民族復興的新坦途。
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與攝影,通過比較發現二者在藝術表現中有很多共通之處。其一,繪畫與攝影都屬于一種平面藝術展現形式,將一些運動的或立體的人、事物、景色加以表述,借助定格方式展示出來。其二,一定環境之下,繪畫與攝影都是將三維實物進行二維藝術轉化,其中融合和滲透了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借助最終的作品不斷加以轉化和展示,為人們帶來更為情感相通的文化體驗,帶來或賞心悅目、或震撼心靈的藝術沖擊力。其三是繪畫中的創作手法——寫實,也與攝影藝術最相近。有著同樣藝術關聯性的寫實繪畫是借助某一瞬間、某一時刻的視覺還原,即興發揮,對這一“瞬間”與“視覺”進行還原與表達,能夠體現真實,也就是還原現實,這與攝影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寫意繪畫上,其內容是通過對一些突出現實進行意境美化。與攝影藝術相比,表面上看其意圖有較大的差別,在實際的表達中,現代攝影作品的創意是憑借創造者的努力將寫意繪畫與攝影技術關聯起來,使攝影藝術這種現代化藝術形式在記錄現實的同時,也借助富有特色的藝術表達方式和構思,對生命、勞動、自然以及宇宙中所蘊含的美進行弘揚,使整個攝影藝術向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拓展與進階。中國繪畫藝術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藝術特色,這也體現于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其融合的過程中。而通過學習研究也能夠發現,在攝影藝術中有大量鮮明且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元素得到應用,而且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對繪畫表現手段進行了強烈展現??梢哉f,這是在中國繪畫藝術元素的作用之下,攝影藝術以超出認知的美好意境,高度概括了中華文明歷史之下所沉淀的哲學以及文化思想。中國傳統青花瓷元素的應用與展示,唐、宋、元、明、清歷代朝服元素的應用與展示,各地名勝古跡、歷史文物、民族建筑元素的應用與展示,無不是借助現代攝影藝術的思想加以表達。中國繪畫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手法便是利用黑白灰創造意境展現山水畫作品。在攝影過程中采用層疊的表達方式對人、物以及山水的渾厚與凝重加以表達,為簡單的色彩賦予不凡的表達。而攝影藝術的黑白照片也有異曲同工之效,能表達中華兒女對山水特有的思想與情感,顏色看似單一、枯燥,但是通過暈染以及色彩的協調處理,還原了山水與自然之間的一種關聯,突出了整幅畫的自然與和諧之美,這同樣也是攝影藝術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的一個重要表現。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畫意攝影先河的郎靜山,他的攝影作品集錦以及影畫合璧已成為現代中國攝影的重要流派之一。例如,《湖山攬勝》中的攝影作品,體現了對中國畫在攝影技術上的一種創新。該作品采用了中國畫的構圖方式,有遠有近,有山水、人物、奇石、松鼠、村落、湖邊倒影,體現了中國畫的意境,顯然,這幅攝影作品受到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
亭臺樓閣雕欄玉砌、宮殿城池氣勢磅礴、鄉村民居祥和寧靜……梁枋構件獨具匠心,門窗樣式豐富多彩,磚雕藝術栩栩如生,裝飾之道精巧自然,都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通過一幅幅精彩的攝影作品使受眾領略古建筑的魅力。在傳統文化元素中最鮮明、最直接的一種展現載體便是建筑元素,通過對大量傳統建筑的觀察,會發現這些古樸建筑蘊含深厚的文化,無聲地展示著其獨特的韻味與魅力,同樣也表達了民族的審美以及時代的審美。與地方民族審美要素進行融合,必然滲透了這個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谶@一背景,對現代的攝影作品進行審視,也能發現蘊含其中的奧秘,那就是不少攝影者希望借助國際化的元素,對作品加以展示,但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之中,始終注重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融合。以突出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的藝術元素,不斷進行再次利用、分解以及組合,將蘊含華夏風格的元素,融入攝影作品的構圖之中。借助輪廓放大手段放大、變形建筑物上包含的文化元素,呈現特定的情景。
攝影師利用拍攝技術“再現”傳統建筑物中雕梁畫棟的色彩搭配,借以喚醒公眾的情感與心理。這些攝影作品同樣成為時代的“行走”記錄儀,成為特定的場景符號,定格于藝術的海洋,并展現了歷久彌新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梢哉f,傳統建筑文化與攝影藝術的滲透與融合,能夠使攝影藝術通過再次詮釋與挖掘傳統習俗與生活元素,結合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對鮮明的民族特色進行放大,并加以勾勒,站在傳承與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不斷地提高攝影作品的影響力、感染力。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攝影作品在不斷提升內在文化表達效果的同時也要注重商業化,從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撐。在拍攝商業化的廣告作品中,攝影者要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一定的布局以及構圖,獨樹一幟,凸顯個性化的特色,借助傳統文化更好地介紹商品,同時不斷提升攝影技術。例如在某花生油攝影廣告的策劃中,融入一定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非物質文化遺產,即使用古法木榨工藝壓榨,通過這種形式的表達與宣傳,反映出這個廠家生產的花生油正宗地道、工藝精湛、品質優良、古香古色,也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傳統文化包含“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內涵,將其滲透于影視作品的文化、語言、符號中,能讓人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在攝影作品中更好地融合和應用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獲得更多的受眾。攝影者要認真沉淀,深入思考、理解,做到融會貫通。在影視作品的拍攝過程中,運用這個方法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少公益類攝影宣傳作品的制作中融入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力求通過公益廣告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展現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書法作品、古箏彈奏、名勝古跡,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強勁的生命力,從無形到有形,從有界到無界。通過平面描述以及拍攝,既能豐富攝影方式,又能不斷提升作品的內涵與深度,為受眾帶來深刻的體驗,更與人們的心靈相貼近,有利于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多公益類攝影宣傳作品中,宣傳書法、古代樂器等,無不滲透著傳統文化的身影。一些攝影作品極富時代性與時尚性,同樣通過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加深情感內涵,使受眾得到熏陶與啟迪,在這個過程中使攝影理念與設計初衷得到有效的展現。例如,在一種飲料的拍攝過程中,攝影師將現代飲料與傳統窗花、剪紙聯系起來進行設計,在靜態中突出和諧與沖擊之美,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同時又宣傳了現代飲食理念。在這個創意的滲透下,攝影作品擁有健康向上、內蘊豐厚的文化內容,這種平面攝影藝術內蘊深厚、古色古香且多姿多彩。無論是商業攝影還是公益攝影,在作品的表達中都應用和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無形中深化了作品的內蘊,增強了受眾的體驗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攝影家不斷進入“尋常百姓家”,注重簡潔性以及平民化,這為優秀攝影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不少人喜歡在旅游過程中隨手拿起手機拍攝,將自己的美好經歷記錄下來,定格于生命的旅程中。一些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群眾產生強烈的攝影意愿,積極參與攝影活動,在自娛自樂的同時得到精神方面的享受。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創造過程中逐步將這個愛好轉化為動力,積極創造優秀作品,反哺社會。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一些地方積極組織群眾攝影活動,讓攝影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將攝影藝術的基因融入鄉村發展中,通過藝術之美來喚醒沉睡的鄉民,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攝影藝術借助直觀生動的視覺語言講述一個個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鄉村發展故事、典型致富人物,推動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等。“互聯網+”時代下,精心創造的鄉村振興專題作品,通過豐富的內容以及創新的形式,實現了網絡傳播,影響力不斷擴大。借助新媒體持續發展鄉村傳統文化,使得社會公眾能全面認識我國的鄉村文化,通過攝影、傳統文化與多媒體聯合的傳播模式,提升鄉村文化的傳播力,使攝影作品更能體現時代感,成為服務于社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利載體。
總之,攝影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既要理性,又要感性,通過意境交融,思想與理念交融,在方寸之間真正讓優秀傳統文化綻放出時代新姿,也讓藝術作品更具有震撼效果。攝影在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攝影藝術之中,創造者借助畫面來表達心聲,表達內涵,表達思想,也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鑄魂”的價值,進而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的攝影者,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都要充分認識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整合、提煉,提高攝影作品的精神內涵與高度,展現藝術價值,運用攝影作品獨有的魅力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廣泛地傳承與發揚,為社會的發展與民族的復興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