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
提起肩關節痛,大多數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肩周炎”。但是事實上肩關節痛人群只有15%左右單純只是肩周炎,也是醫學上的肩關節粘連性關節囊炎、凍結肩。肩關節是人體構造比較復雜的關節,在靈活的同時也容易出現不穩定,常會引起肩關節的腫脹疼痛、活動受限。造成其疼痛的原因其實也有好多種,不要以為肩關節痛就是“肩周炎”而盲目進行鍛煉。
急性或者慢性的損傷造成肩關節面軟骨的破損,遺留粗糙的瘢痕,活動時引起肩關節疼痛。急性或者慢性的無菌性炎癥,肩關節退行性改變、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綜合征、肩關節盂唇損傷、肱二頭肌腱炎、肩鎖關節炎、鈣化性肌腱炎等均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神經根型頸椎病壓迫頸神經根出現肩部疼痛,多伴有頸部不適和頭暈。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也經常會因牽涉痛出現肩部疼痛,肺癌胸膜粘連偶爾也會出現肩部疼痛。
肩關節疼痛的原因中,60%的肩痛是由肩袖損傷引起的。肩袖是由肩關節上附著的四塊肌肉及肌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組成,肌腱像袖子一樣包裹在骨頭周圍,所以被稱為肩袖。主要作用是維持肩關節的穩定,輔助肩部的活動。肩袖損傷發病率高:有研究報道60 歲以上的人群發病率高于20%,約占所有肩痛患者的40%~60%。

肩袖撕裂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年齡、撞擊及創傷。對個體而言,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導致。
嚴重外傷(交通事故)、職業相關勞動損傷(搬運等動作)、運動損傷(羽毛球)和日常生活的小傷(老人手拉公交車吊環遇上急剎車)等。
隨著年齡增長,肩袖肌腱出現退變,反復的過量運動、肩部的撞擊、反復磨損等均可引起肩袖損傷。肩袖肌腱肥大、肩關節內骨贅是造成肩袖肌腱慢性磨損的因素。當肩關節過度外展上舉時,肩袖長期受到肩峰反復的拉伸和撞擊,使肩袖發生局部肌腱充血、水腫、變性,甚至可以導致肱二頭肌腱、岡上肌腱斷裂。另外,肩峰的發育異常造成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等也可以導致肩袖反復磨損,最終發生撕裂。

在外傷或無明顯原因下出現疼痛,疾病初期可以呈間歇性,主要以夜間疼痛為甚,不能向患側臥。疼痛主要分布在肩前方肩峰下及三角肌區域,有時存在頸部和上肢放射。疼痛嚴重時影響睡眠。
疼痛及肌腱損傷引起,“不敢用力以致后期不能用力”。患肢不能夠上舉或者外展,嚴重的患者會有肩關節不穩定感。晚期會出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及關節粘連。
胳膊上舉時受限最明顯;部分撕裂時仍能外展肩關節,但有60°~120°疼痛弧;通常初期被動活動度無明顯受限,但后期可能發生關節繼發性攣縮,導致粘連性關節囊炎,最終被動活動也受限。
到正規醫院就診,骨科醫生一般都會讓患者做肩關節核磁共振檢查。MRI 可以清晰地顯示肩關節部位的構造,可以觀察到肩關節內部的關節軟骨、韌帶、肌肉的損傷情況。骨科醫生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及MRI 影像學檢查基本可明確診斷。
主要針對一些中小型肩袖損傷及對肩關節功能期望值不高的高齡患者,方法主要有:物理康復療法,局部照光理療減輕炎癥,急性損傷需制動休息,慢性損傷熱敷理療;中藥制劑及針灸推拿等;激素、麻醉藥物等封閉療法;適當的功能鍛煉;通過藥物進行保守治療,如非甾體類消炎藥等。
需要注意盲目和過度的功能鍛煉會適得其反;保守治療3~6 個月,病情明顯有所加重,應及時就診考慮手術。
肩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技術也不斷提高,目前95%以上肩袖損傷主要通過肩關節鏡下進行損傷的修復。肩關節鏡手術已成為肩袖損傷手術治療的金標準。關節鏡手術微創直觀,效果確切,深受骨科醫生的青睞。
肩關節鏡就像外科手術中的腹腔鏡一樣,在肩關節局部做3~4 個7 毫米的切口放入觀察的鏡頭和操作的通道,醫生在顯示器屏幕上可以直觀地看到關節內損傷的情況,進行關節內的操作,對于損傷的肩袖組織通過帶縫線的鉚釘進行修補,重建肩袖組織。這樣的操作比起原先切開修補可以更加直觀、更加精細,使損傷的肩袖得到更加完美的修復,患者術后恢復也會更好。
5%左右的巨大肩袖損傷,由于無法進行修補,需要進行肌腱轉位來代替部分的肩袖功能,也可以進行反肩關節置換。但是手術后功能效果不是太理想,患者都會有肩關節部分功能障礙。
肩關節疼痛是一種常見的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切莫盲目地自我診斷而耽誤病情,應盡早去正規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正規診斷和治療,如若確診是肩袖損傷通過保守治療無效,也應盡早手術治療,減輕肩關節的疼痛,改善肩關節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以免遺留肩關節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