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惠雯 陳梅 通訊作者 魏紅艷 林楊
(1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0;2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0)
瓣膜性心臟病也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我國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為2.5%~3.2%,其中超過75 歲的老年人瓣膜性心臟病發病率高達13.3%。近年來,隨著心臟瓣膜病研究的進展,人們對老年瓣膜性心臟病的臨床認識亦日益深入[1]。心臟瓣膜置換術是通過應用人工心臟瓣膜置換受損的心臟瓣膜來恢復心臟瓣膜的正常功能的手術方式。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失眠癥狀的發生率高[2],失眠嚴重會在短時間內降低機體抵抗力,使患者無法盡早康復,心臟負擔加重,引發心力衰竭,讓預后受到嚴重影響。
本文通過綜述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狀況及與影響失眠因素分析有關的國內研究工作現狀,并針對影響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展開了分析比較,提出一系列改進建議,以期可為臨床提高術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提供科學實用的方法。
瓣膜性心臟病(VHD)主要是指由各種原因所直接導致引起的單個或多個心臟瓣膜功能和生理結構異常,導致心臟瓣口先天性嚴重狹窄性畸形和/或其他瓣膜關閉不全的心臟病。心臟瓣膜置換術是能夠有效解決瓣膜異位和病變的一種根本醫療手段,是通過應用人工心臟瓣膜置換受損的心臟瓣膜來恢復心臟瓣膜的正常功能的手術方式。
在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是以退行性的心臟瓣膜病為主,發病率為3%~4%。而近幾年在發展中國家,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在慢慢減少,退行性心臟瓣膜病在連年增加,目前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為2%~3%[3-4],最新調查研究我國大約有250 萬人患風濕性心臟瓣膜病[5]。
(1)術后鎮痛。
由流行病學資料可知,在影響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恢復睡眠質量方面,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傷口與劇烈肌肉疼痛[6]。
為了讓患者術后夜間的低睡眠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很多臨床醫生會采用部分作用機制相同的麻醉鎮痛藥物或是麻醉方法。包括甾體化學類解熱抗炎藥物、環已氧化酶-2 受體抑制劑、非甾體激素類陣痛抗炎藥物以及非特異性阿片類的藥物等,都是臨床上使用頻率較高的消炎鎮痛性藥物。
(2)鎮靜安眠藥物的應用。
現代醫學在治療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頑固性睡眠障礙患者方面,以鎮靜催眠為主,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有苯二氮類和非苯二氮類兩類。其中前者以阿普唑侖、咪達唑侖和地西泮等臨床常用藥為主,雖然口服這一類型的藥物能夠讓人體總的睡眠時間延長,入睡時間縮短,但卻將快波與慢波睡眠減少了,所以其實并未從根本上讓患者的總睡眠得到改善。且應用此類藥物也極易有各種不良反應以及嚴重并發癥出現,長時間減量再用還會導致藥物依賴性與戒斷等出現。而后者則以唑吡坦等藥物為主,由于這一類型的藥物具有非常高的受體選擇性能力,因而患者入睡往往非常快,且也顯著延長了睡眠深度持續的時間,深睡眠增加明顯。
陳旭芬[7]等以78 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給予觀察組常規護理和連續性護理,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睡眠質量很好、還行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了連續性的護理干預方式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從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質量。劉思含[8]以奧馬哈理論為框架制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護理干預模式,通過干預研究發現,基于奧馬哈理論的護理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改善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睡眠質量。
機體生命過程中,最基本的一項需求就是睡眠。其作為一項輔助手段有助于人體恢復健康,同時其也屬于生理現象的一種,是人類維持生命所必需的[9]。對大部分住院患者來說,其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失眠,這一臨床癥狀也是除疼痛外發生概率最高的。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95%的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換手術后都會出現失眠的情況[10]。
現階段,臨床上難度比較大的一類手術就是體外再循環心臟瓣膜置換術,其主要將患者病變的瓣膜以人工瓣膜置換,從而使患者的心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進其預后生命質量的提升。在手術過程中,為了將心肌阻斷時間減少,讓缺血性損傷減輕,臨床主要采取的方式為體外循環保護。
但經過調查發現,很多患者在接受體外循環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均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其中就包括睡眠障礙。
(1)疼痛與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睡眠質量互為因果關系。
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證實,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之所以術后睡眠質量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術區疼痛。
聶海英等[10]研究發現,在影響心臟瓣膜置換患者術后恢復的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一項就是因疼痛而導致的睡眠障礙,其占比接近90%。受術后疼痛影響,患者出現睡眠障礙,但同時其對局部疼痛變化的敏感性又增加了,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另外,國內大樣本量研究也證實[11],睡眠質量評價指標主要取決于疼痛的敏感性減低。可以說,疼痛的敏感性直接關系到失眠發生的頻率、劇烈程度,同時也與入眠時間的潛伏期和睡眠時間效率有非常大的關系。
由此能夠看出,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差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術后疼痛。對此,我們可利用減輕患者痛感的方式來對其術后睡眠質量予以改善,或者通過將患者術后睡眠質量提高的方式來使之術后疼痛程度減輕。
(2)焦慮是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睡眠質量差的原因也是其結果。
由于生理病理狀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考慮到家庭經濟以及擔心術后康復質量,所以很多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在術后都會出現比較大的心理情緒波動。在此情況下,其必然會出現睡眠質量差的問題,包括入睡困難、醒后難以入睡等。而如果患者術后睡眠質量降低比較明顯,又會引發恐懼焦慮情緒,進而形成惡性循環,使之術后機體康復受到影響。王道陽[12]等經研究證實,在衡量焦慮嚴重程度方面,睡眠質量好壞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指標。而睡眠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抑郁、焦慮等情緒。
在意識到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后,我們就可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展開心理護理,從而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盡可能避免術后出現不良預期的負性情緒,讓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的睡眠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3)其他影響患者術后睡眠質量的因素。
被動的睡眠體位、管道位置的限制、擔心管道突然松脫導致的緊張的心理壓力、使用某些利尿藥物等引起部分患者出現睡眠中斷,表現為難以保持足夠時間的睡眠,醒后難以再睡從而導致總的睡眠時間縮短。手術時間長、術后使用鎮靜藥物等使得患者術后出現嚴重的睡眠形態紊亂,癥狀表現為日間功能障礙,夜間難以入睡,從而直接導致了催眠陣痛藥物的重復使用次數及服用頻率高于其他住院患者[13]。
綜上所述,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存在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睡后易醒、醒后又難以入睡等睡眠障礙。
但是隨著我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日漸提高,睡眠障礙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采取一些特殊的護理方式,如:延續護理、建立親密關系等。因此,如果想在患者的睡眠質量方面有所改善,今后護理人員應著手制定更加個性化、科學化的臨床護理方案,以加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焦慮,從而改善患者的狀態,以期改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