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亙兵(綿竹市精神病醫院)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長期的慢性精神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一旦發作會對患者和家屬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一定要注重精神分裂癥的早期診斷和相關治療。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疾病,病因不明。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會有情感、思維、認知、行為上的障礙,其精神的活動不能協調。此病多發于青壯年人士,病程易出現遷延,容易反復發作且逐漸惡化,少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患者通常意識較為清晰,智力水平正常,但會出現不符合邏輯的幻想、妄想、情感異常或社會功能缺失等現象。
(1)早期癥狀 精神分裂癥的起病緩慢者居多,癥狀時隱時現,多變的性格異常和類神經癥癥狀較為常見,還會有強迫狀態或人格解體等體現。大部分患者早期主要表現是呆坐、懶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如果患者出現抑郁、強迫狀態或懷疑自己得病等妄想癥狀,提示亞急性起病;若患者出現突發性的興奮、狂躁、沖動毀壞物體、行為異常、恐懼焦慮、困惑等意識障礙時,提示急性起病。
(2)精神分裂癥特征性癥狀 患者的思想、情感、意識無法相互協調配合,脫離周圍環境。
①邏輯較為跳躍,思想過程不連貫、不協調。患者的意識清晰時,言語的前后連接無邏輯意義,思想松弛或散漫,不具有意義上的聯系。嚴重者其思維邏輯呈破裂性,邏輯和語言表達天馬行空,較為荒謬,即邏輯倒錯性思維。患者會使用普通的語句、詞語或者行為動作表達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意思,即病理性象征性思維,或者患者會使用一些符號、自創詞語、自創字并且賦予其特殊的含義。患者的思想活動會在無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狀態下突然中斷,或者出現大量的強制性思維。
②思維異己。患者認為自己的思想被奪取,或者有些思想從外界進入自己的腦中;感覺自己的內心想法已經被其他人洞悉或者被其他人傳播出去。
③情感淡漠。患者的情感反應無法與患者思想內容和外界的刺激產生聯系或者共鳴,在接受外界的刺激時,患者無法產生或遲鈍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或者共鳴,即使與自身利益相關,也不會出現內心感應;遇到開心的事時感到痛苦,遇到不幸的事時嬉笑,情感呈倒錯狀態,同時有兩種互相對立的情感反應;無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突然大笑、哭泣或者發怒。
④孤獨封閉、減少活動、行為被動。這種癥狀通常與情感淡漠癥狀相伴,對日常事務產生對立情感,傷害自己,意向出現倒錯現象。拒絕執行任何要求或者機械性地執行要求,被動狀態明顯。
(3)常見癥狀
①幻覺。往往以幻聽最為常見,患者聽見兩個以上的聲音在議論自己或者以第三人稱議論自己,即言語性幻聽。
②妄想。妄想自己被害,妄想關系和影響等,通常是發生在已有的精神障礙上的繼發性妄想。妄想回憶、心境、感覺認知等為原發性妄想,具有突發性,無法在心理上追溯緣由,一旦出現這種妄想患者會深信不疑。
③其他常見癥狀為感知障礙、人格解體、緊張性僵直、模仿言語、行為、精神運動性興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