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
鹽是調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一袋普通的食用鹽一般只要幾塊錢。但近來在網絡上,各類“網紅”進口鹽打破了人們對鹽的認知,喜馬拉雅粉鹽、波斯藍鹽、美國夏威夷黑鹽、法國灰鹽、鹽之花……這些鹽包裝精美,顏色各異,并以純天然、原產地、富含礦物質等為賣點,號稱“可補鈣補鋅,營養更均衡”。價格也貴得驚人。例如一瓶425 克的美國夏威夷黑鹽售價為169 元,與普通袋裝食用鹽相比貴了50 多倍。這些網紅鹽是真的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還是智商稅呢?
不少商家在銷售網紅鹽時,都會宣揚“天然有機認證”“富含礦物質”等標簽。因此,“網紅鹽”被認為是“高級鹽”,是“有益于健康的鹽”。事實上,食用鹽主要包括海鹽、湖鹽、礦鹽,分別來自海水、天然鹵水、地下鹽礦,可以說,所有食用鹽都是“自然”的,而非人工合成的。而且,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只要純度達標,不同產地的鹽營養成分和價值沒有太大差別。商家宣傳的網紅鹽“礦物質豐富”,實際上意味著其是一種雜質多的粗鹽,沒有經過精煉步驟,其中可能含有無法被檢測到的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如砷、鈾等),不利于人體健康。以宣稱含有84 種微量元素和天然礦物質的喜馬拉雅玫瑰鹽為例,其中的砷、鉛、鋁、鎘、汞、稀土等17 種元素已被證實人體不需要,甚至對人體有害;而鈉、磷等元素,人體不僅不缺乏,如果在體內積蓄過多反而會造成傷害。
而且,通過鹽來補充礦物質的想法是不靠譜的。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應超過5 克。因此,人體可從食鹽中攝入的微量元素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況且對于鈣元素來說,多吃鹽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反而會導致鈣質流失。
深究網紅鹽命名,基本都是“產地+ 顏色+鹽”,網紅鹽大部分都是帶有顏色的食鹽,其艷麗的色彩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GB2721-2015),食用鹽的感官要求為:色白,味咸,無異味,無明顯與鹽無關的外來異物。顯然,這些網紅鹽的指標并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此外,2012 年原衛生部修訂《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時,也專門刪除了食鹽作為食物營養強化的載體,不再允許添加除碘以外的營養強化劑。食鹽“營養成分表”的標注方式只有“含鈉”“含鈉、碘”以及“含鈉、碘、鉀”3 種。
1.要到正規渠道選購食鹽,購買時先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并注意其外包裝是否標識齊全、完整無損。
2.鹽的品類眾多,應按自身情況選擇食鹽,如甲狀腺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加碘鹽或不加碘鹽,生活在高碘地區的居民應選擇不加碘鹽,中老年人、孕婦和高血壓患者應選用低鈉鹽。
3.食鹽非常容易吸潮結塊,抗結劑的加入可以使食鹽顆粒保持分散狀態,二氧化硅、硅酸鈣、枸櫞酸鐵銨都是安全性較高的抗結劑,可放心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