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華
(山東省平邑縣皮膚病防治站內科 山東臨沂 273300)
近年來,由于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慢性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問題的發生概率在我國出現了相應的提升,其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1]。隨著病情的發展,重度患者可出現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以及脾大等問題,進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2]。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臟功能可受到相應損傷,基于此,其機體糖分調節水平可出現相應異常,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問題,則可導致自身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從而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合理控制與充分保障[3]。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近年來,大批醫療工作者結合臨床治療經驗對于如何開展患者治療活動進行了分析與思考,其有效促進了患者治療模式的多元化發展[4]。本文針對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應用不同方法所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希望進一步促進臨床治療綜合水平的顯著提升。現整理如下。
在2018 年4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82 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 例。
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齡40~72 歲,平均(51.33±2.20)歲。
研究組男性26 例,女性15 例;年齡39~72 歲,平均(51.40±2.31)歲。
相關內容已經上報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審批。差異無統計價值,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保肝治療。主要內容包括:結合保肝降酶減黃藥物對患者展開基礎性治療。在此期間,針對存在肝硬化或重癥肝炎的患者,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對癥治療,以便充分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病概率。與此同時,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酌情選用人工白蛋白對其進行臨床干預。由于患者個體存在差異性,因此藥物用法用量無統一標準,應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降糖治療。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患者對日常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從而通過飲食有效實現對于血糖值的合理管控。在此期間對于肝功能損害較輕的患者可以引導其通過口服降糖藥的方式對血糖進行合理控制,若患者口服降糖藥效果不滿意,應盡早采用胰島素給予治療,以便有效促進患者血糖值的合理管控并降低磺脲類降糖藥物對患者肝功能造成的損傷。
(1)患者治療有效率。分為顯效(癥狀基本消失,且血糖與肝功能指標明顯改善)、有效(癥狀有所緩解,且血糖與肝功能指標有所好轉)以及無效(未滿足上述標準)。(2)患者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與餐后2 小時血糖值。(3)患者肝功能水平。包括谷草轉氨酶與谷丙轉氨酶。(4)患者生活質量。采用問卷調查,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選取SPSS20.0 處理數據,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價值。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治療后的血糖指標更低,P<0.05。見表2。

表2 患者血糖指標
研究組治療后的肝功能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3。

表3 患者肝功能水平
研究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見表4。

表4 患者生活質量
研究人員表示,在臨床過程中,作為常見問題之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往往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繼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維系。有研究資料表明,該病會導致人體糖代謝機能和糖耐量出現異常,從而導致患者糖尿病發病率的異常提升,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維系[5]。另一方面,對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當兩種疾病并存時,二者互為表里并互相影響,從而導致患者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其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在治療問題上,傳統的保肝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合理實現對于肝臟功能的有效維系,其對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
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醫療人員應在開展保肝治療的同時引導患者通過飲食和藥物的方式對血糖值進行合理調控,以便有效促進血糖指標的穩步控制,降低肝功能的額外負擔,其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具有積極價值[6]。在飲食方面,患者應以高維生素、低脂、高蛋白為主,同時合理實現對于每日糖分攝入量的嚴格管控,以便有效促進血糖指標的充分降低。在具體治療過程中,對于藥物治療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醫療人員可以引導其使用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以便推動患者血糖指標的合理降低并實現對于受損肝臟的充分保護。
在臨床過程中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為了確保肝臟有足夠的血糖供應,醫療人員在降糖治療期間可以適當將患者血糖值控制在一個稍高的水平中,從而確保肝臟功能的合理運作。與此同時,從患者的視角分析,通過結合保肝治療和降糖治療對其進行聯合干預,患者的自覺癥狀得到了顯著減輕,且其在臨床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相對更低,其進一步促進了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與改善。基于此,患者在治療期間可以更好地配合醫務工作者接受相關治療,其有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合理改善。
從愈后健康的視角分析,由于糖尿病目前尚無治愈療法,因此,患者往往需要通過終身調控飲食和服藥的方式對血糖值進行管控。在這一問題上,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通過積極進行保肝治療,有利于促進患者肝臟功能水平的充分恢復,其對于患者糖代謝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為患者血糖指標的控制提供了強勁的助力。基于此,患者在預后出現糖尿病并發癥的概率可得到大幅降低,其有助于實現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搜集和整理后可以發現,采用保肝治療與降糖治療進行聯合干預的患者治療有效率相對更高,且患者血糖指標的降幅更大。由此證明,該療法可以充分促進患者臨床指標的合理改善。與此同時,患者肝功能水平同樣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其證明保肝與降糖治療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肝臟水平的恢復。在預后生活方面,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相對更高。
綜上,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為了有效促進患者健康的合理維系,醫療人員在臨床期間應在保肝治療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對于降糖治療的合理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