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玲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甘肅慶陽 745700)
布魯氏桿菌病簡稱布病,又稱為波狀熱,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目前有60 多種動物是布魯氏菌的宿主,與人類有關的動物傳染源主要是羊、牛、豬等。其中羊種布魯氏桿菌不僅引起的癥狀最嚴重,而且流行也最廣泛。布魯氏桿菌主要經皮膚及黏膜接觸傳播,也可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1-2]。布魯氏桿菌感染人體后典型癥狀以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痛和睪丸腫痛為主,發熱多為不規則熱,只有少數患者表現出波狀熱。本病一般預后良好,經過規范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徹底痊愈,少數患者可能會轉為慢性。對于波狀熱采用綜合護理,能夠通過生活和心理多個方面的措施進行護理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接受護理的336 例布魯氏桿菌病患者,分為基礎組和綜合組,分組后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基礎組與綜合組均各有168 例)。這些布魯氏桿菌病患者年齡25~75 歲,平均(46.52±2.51)歲。兩組基本數據開展綜合性分析與比對無差異,P>0.05。
基礎組實施常規護理。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以緩解發熱期營養的消耗。布魯氏桿菌病患者要認真地接受治療,不要隨意地停藥和中斷治療。要達到足療程治療,以防止布魯氏桿菌病的復發,定期對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查。要注意盡可能地避免和人接觸,以防病情傳染給他人。
綜合組實施綜合護理。得了布魯氏桿菌病,要積極接受正規的治療,注意休息,要保持皮膚清潔,勤換洗內衣褲。患者使用的床上用品也要經常換洗,要在陽光下暴曬。
患者飲食要特別注意,如肉、蛋、奶,布魯氏桿菌病是發熱消耗性疾病,需要營養支持,所以建議患者飲食上多吃含有蛋白質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肉、蛋、奶。還需要多攝入含有維生素類的食物,如瓜果、蔬菜。
患者在進行肉類選擇時,也可以適當地吃羊肉、牛肉。不主張吃寒涼、辛辣以及發物,如海鮮類。
適當地進行鍛煉,增強自身的抵抗能力,調整好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醫生的治療,布魯氏桿菌病是可以被治愈的。在治療期間要配合醫生的囑咐用藥治療,定期對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查。
1.3.1 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調查主要是使用評分表,表內內容包含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情況,從而評估其生活質量,分數為0-100 分,分數與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正相關。
1.3.2 心理狀態。進行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使用的是抑郁(SDS)、焦慮(SAS)評分量表開展綜合性評估與判定,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獲得分數高說明心理狀態差。
1.3.3 滿意度。我院自制滿意度分析表(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由布魯氏桿菌病患者根據其自身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填寫,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數×100%。
1.3.4 護理效果。顯效:波狀熱,常伴有寒戰、頭痛等癥狀消失;有效:波狀熱,常伴有寒戰、頭痛等癥狀改善;無效:波狀熱,常伴有寒戰、頭痛等癥狀無變化。
數據使用SPSS20.0 系統處理,所得到的兩組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的數據行t檢驗,以表示計量,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表示。P<0.05 時說明數據對比存在差異。
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評分調查(n=168,,分)

表1 生活質量評分調查(n=168,,分)
物質生活 軀體功能 社會職能 心理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綜合組 79.65±3.41 92.43±2.57 78.67±3.65 94.16±3.03 75.87±3.26 91.67±2.57 64.52±2.65 86.74±2.03基礎組 78.97±3.54 85.74±2.18 78.54±2.52 84.97±2.53 75.69±2.58 85.67±2.18 64.85±3.52 75.43±2.53 t 1.7932 25.7302 0.3799 30.1760 0.5612 23.0764 0.9708 45.1931 P 0.0739 0.0000 0.7043 0.0000 0.5750 0.0000 0.3324 0.0000組別
見表2。
表2 各組SAS、SDS 評分調查(,分,n=168)

表2 各組SAS、SDS 評分調查(,分,n=168)
SAS(分) SDS(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綜合組 52.97±3.26 40.37±2.57 55.50±2.10 41.76±2.50基礎組 52.83±3.58 46.34±3.18 55.50±2.52 47.67±2.53 t 0.3748 18.9254 0.0000 21.5368 P 0.7081 0.0000 1.0000 0.0000組別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分析(%)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分析(%)
布魯氏桿菌病主要是由于布魯氏桿菌感染以后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它主要在動物之間傳播,在我國主要通過牛、羊、豬、犬這4 類動物進行傳播。布魯氏桿菌的傳播途徑有多種,最后會在淋巴管里進行傳播、繁殖,會隨著血液以及淋巴的循環影響到身體各器官,所以出現組織器官也發病的現象[3-4]。對于這類病,要通過各項預防措施降低感染概率,發病以后要及時治療。
布魯氏桿菌病的主要危害是侵害全身的多系統。如骨骼肌肉是最常見的損害部位,表現為患者的大關節損害、關節腫痛、肌腱痙攣等癥狀。部分患者也會出現布魯氏桿菌病的神經系統受累的情況,如出現布病相關的周圍神經炎、腦膜炎、腦炎、脊髓炎等癥狀。布魯氏桿菌病也累及泌尿生殖系統,患者會出現睪丸炎、附睪炎、卵巢炎等癥狀。
因此,布魯氏桿菌病發病后,急性期主張積極、規范、足療程的治療,以免疾病的慢性化及出現并發癥,而難以治愈。如果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或心內膜,可能危及生命[5-6]。布魯氏桿菌病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全身不適癥狀,如發熱、食欲缺乏、頭痛、肌肉酸痛、腰痛等。其典型熱型為波形熱,但隨著藥物的干預,其熱型不再典型。
布魯氏桿菌在醫學上的說法為布魯氏菌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一般治療等手段改善病情。當患者出現高熱癥狀時,需要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類藥物進行緩解。患者出現布魯氏桿菌病后需要多飲水、多休息,通過飲食方式補充足夠的B 族維生素、維生素C 等,可促進病情好轉[7]。布魯氏桿菌病一般需要通過內服用藥的方式治療,并且要針對并發癥治療。在患病以后需要及時配合醫生做支持治療,同時也需要根據引起的并發癥及時地通過抗生素類的藥物治療,可以口服多西環素以及鏈霉素等藥物。如果引起了心內膜炎,還需要聯合頭孢曲松鈉等藥物治療,部分人群如果出現了心功能嚴重的減弱,還需要做心臟瓣膜移植手術,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
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布魯氏桿菌感染的預防工作,要避免直接接觸布魯氏桿菌攜帶體。布魯氏桿菌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以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肝脾大為臨床特征,易轉為慢性,復發率高。全球流行本病,我國的疫情分布廣泛。在護理工作中需要保持環境安靜、整潔,每天通風,避免強光和對流風直接吹來。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過度。注意口腔衛生及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避免繼發感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將生熟的食物分開食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手段,生活質量、滿意度、心理狀態、護理效果等指標對比,差異明顯,P<0.05,綜合組患者各項指標明顯更優。
綜上所述,對患有布魯氏桿菌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與生活等情況,其效果十分顯著,可行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