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民政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征文選登"/>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編者按: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示新安縣民政戰(zhàn)線的創(chuàng)新思路和經(jīng)驗做法,彰顯“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情懷,新安縣文聯(lián)、新安縣民政局聯(lián)合開展了“民政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征文活動。
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省內(nèi)外廣大文學愛好者積極參與,征文共收到稿件317篇,有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這些稿件取材典型、內(nèi)容充實、文筆流暢、感情細膩,今天編發(fā)幾篇,讓我們透過一行行文字來感受新時代新安民政工作的擔當和情懷。
張宏操
站在時間的坐標上回望,“幸福感”已成為當今百姓茶余飯后談?wù)撟疃嗟脑掝}。盡管受疫情、經(jīng)濟形勢等因素影響,但新安的各項民生支出卻逆勢上揚、全線飄紅,為百姓繪就了幸福生活的亮麗底色。
讓黨的政策陽光照進千家萬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走進新安民政,就可以感受到這里的溫暖。
他們兜牢民生保障保障網(wǎng),用活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累計發(fā)放低保金3億元多元,基本實現(xiàn)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他們激發(fā)活力,提升能力,不斷完善隊伍建設(shè)。全縣社會組織規(guī)范化、正規(guī)化、制度化建設(shè)逐步提升,為群眾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組織保障。他們實現(xiàn)社會服務(wù)供給結(jié)構(gòu)優(yōu)化,以民為本,婚姻登記服務(wù)實現(xiàn)結(jié)婚登記“跨省通辦”,補齊了殯葬基本公共服務(wù)短板。移風易俗,倡導綠色文明生態(tài)民風,為新安城鎮(zhèn)化建設(shè)趟出了一條新路。
“我們老年人聚在一起吃飯,說說笑笑,圖的就是活個舒心。”今年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張新年老人無兒無女,每年一到冬天,老人生活起居就非常困難。今年,在政府的關(guān)心下,他住進了康養(yǎng)機構(gòu),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解決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問題,新安民政人積極探索,逐步實現(xiàn)了“居家為基礎(chǔ)、社區(qū)為依托、機構(gòu)為補充、醫(yī)養(yǎng)相結(jié)合”的養(yǎng)老服務(wù)體系,建成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居家和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wù)網(wǎng)絡(luò)。
事業(yè)發(fā)展蒸蒸日上,民政人為此付出了汗水和努力。民政工作聯(lián)結(jié)千家萬戶,關(guān)系到國計民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項項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是新安民政工作者交出的民生答卷。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為政之所為,以民政事業(yè)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刷新著“民生溫度”,繪就新安最亮麗的民生幸福底色。
魏松
1995 年,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一家人都很高興。
但父母的臉色很快就轉(zhuǎn)喜為憂。我立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兒——家里太窮了,已經(jīng)供不起我上學了。
是的,父母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我確實不能太自私,掉著眼淚,悄悄把錄取通知書壓在床鋪下——就讓夢想躺在那里睡大覺吧。
父親蹲在門口,一直抽著煙。煙霧彌漫中,我看不清楚他的神情,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心在哭泣。
我說:“爸,明天起,我和你一塊下地干活。”父親的身影定格了幾秒鐘,然后又接著抽煙。他喉嚨里含糊不清地說了句什么。其實結(jié)論顯而易見,只是父親不忍心對我張口,這話只能讓我自己來說。
第二天起,我就跟在父親的后面,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深夜,我會悄悄把錄取通知書拿出來,把那些已經(jīng)可以倒背如流的文字看一遍再看一遍,然后悄悄地放回去。
原本以為日子就會這么悄無聲息地流淌下去,直到有一天幾個人的到來。
來的一共是三個人,村主任和一高一矮的兩個中年人。村主任指著兩個中年人說:“這是民政的工作人員。”
我和父親都愣住了。民政跟我們有啥關(guān)系?他們來找我們干什么?
等他們說明來意,我和父親才弄明白,原來是民政部門了解到一些因家境問題不能就讀大學,覺得十分惋惜。所以,為面臨失學的孩子提供經(jīng)濟上的資助,幫助大家完成大學學業(yè)。
當工作人員把錢遞到父親手中時,我看到這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的手劇烈地抖動著,感動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眼看兒子即將熄滅的夢想又被重新點燃,內(nèi)心的激動可想而知。
工作人員安慰我和父親,有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一定不能失去信心和希望。
我和父親沉浸在夢一般的喜悅里,只會一個勁兒地道謝。等來人已經(jīng)離去,我們才反應過來,竟連一口水都沒端給恩人喝。
后來,還是在民政部門的積極聯(lián)系下,父親找到一份零工,他一邊種田一邊打工,家庭條件漸漸好轉(zhuǎn),我也順利從大學畢業(yè)。
父親不止一遍地念叨過那天的情形,到最后都免不了長嘆一聲:“哎!連人家叫個啥都不知道……”
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知道他們都是“民政人”。隨著知識面的拓寬和見聞的增長,我對民政也越來越有了清晰和深刻的認識,渴望有一天能加入其中。
后來,我得償所愿,成了一名光榮的新安民政人。
加入隊伍之后,我一直思考著如何發(fā)揮自身的作用,為社會多做貢獻,為廣大群眾多謀福利。
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新安民政從疫情暴發(fā)到復工復產(chǎn),一直奮戰(zhàn)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面對抗疫物資緊缺的情況,民政第一時間發(fā)出號召,群策群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zhàn)。我們四處奔走積極籌措,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把一大批抗疫物資無償?shù)鼐栀浗o了醫(yī)務(wù)單位。
在病毒最施虐、最危險的時候,我和同事們一道,實地察看社區(qū)的抗疫措施是否有效。在了解到人手緊缺的實際困難后,主動擔負起為值勤點工作人員送飯、送水的后勤工作;在最緊張的時候,接過工作人員手中的額溫槍,讓他們有充足的輪班吃飯時間。
后來,調(diào)研工作全面展開,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學校、飯店、賓館、游樂場等地,搜集信息進行分析、整理,為下步疫情防控工作方針的確定、管控措施的調(diào)整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徹底戰(zhàn)勝病毒,守得云開見月明。在一路的奔跑中,我從未因為自己的普通和渺小而隨波逐流,要問這是為什么?因為我是一名光榮的新安民政人員,只為了當年的那份感動。
張權(quán)
1200多年前的一個秋夜,風雨交加,杜甫剛剛蓋好的茅草屋,屋頂被風掀起,風雨灌注而入,屋內(nèi)寒風刺骨,水流成溪,狼藉一片,幼兒蜷縮一團于床上,瑟瑟發(fā)抖。此種景象令詩人悲愴地呼喊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其情其景,讓人酸楚感慨,淚沾衣襟。
這位站在中國古代詩歌金字塔頂、被譽為“詩圣”的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當時不僅不能封妻蔭子,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問題。杜甫的遭遇是晚唐時代的悲哀,更是對封建社會底層民眾生存狀態(tài)深刻揭露和對統(tǒng)治階層的無情鞭撻。
杜甫的詩歌,充滿悲憫情懷,很多都是蘸滿淚水寫就,他愛國愛家愛人民,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秋風中的一棵小草,任憑被風吹的左右搖擺,也要緊緊抓住大地,給世間增添一點綠;他就像冬日里掛在光禿禿枝頭上的一個紅柿子,天寒地凍中紅得透亮,給無助的人帶來前行的希望。
杜甫可能不會想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底層困難群眾會被照顧得這么好。他們可以申請低保,有養(yǎng)老金,住房困難的群眾有廉租房、公租房、經(jīng)濟適用房供選擇,或者可以申請危房改造項目,政府兜底幫助建設(shè)。有人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最困難的群眾住房條件也比杜甫的要好得多。若是杜甫看到了如今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shè)的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家家太陽能、熱水器、冰箱、彩電一應俱全時,憂愁的面孔可能會舒展開來,變成驚訝的表情,一首首被賦予時代新意的詩歌,會從杜老夫子抑揚頓挫的吟哦聲中創(chuàng)作出來。
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一舉一動系民生。杜甫是不幸的,因為他沒有生活在新時代,沒有看到新時代的民政工作,沒有享受到民政的陽光和雨露。
民政工作者是困難群眾的貼心人,他們有著菩薩心腸,群眾哭他們跟著掉淚,群眾笑他們臉上也蕩漾著燦爛。他們把群眾疾苦時刻放在心上,他們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民政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他們經(jīng)常接觸群眾、深入群眾,經(jīng)常接觸最苦、最無助的特殊困難群眾。面對困難群眾,他們把腰身彎得很低,攥著群眾的手緊了又緊,眼中流露著關(guān)切之情,他們沒有一點“嫌棄”“厭煩”情緒,更不會敬而遠之。他們善于“結(jié)窮親”“交窮友”,把群眾當作衣食父母,對待困難群眾像對待他們的親人一樣。群眾不管誰家有難事、誰家有需要救助的事,民政工作者都當作自己家里的事一樣去關(guān)心、去解決。
為民吃盡千般苦,俯首甘為孺子牛。民政工作者心里始終裝著群眾,關(guān)心著困難群體的疾苦冷暖。大雪紛飛之際,他們踏積雪冒嚴寒抱著棉衣棉被送給困難群體,猶如傲雪紅梅一樣將黨和政府的馨香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敬老院的五保戶,是民政工作者最牽掛的人,一些五保戶長久缺愛而關(guān)閉的心靈被民政工作者漸漸喚醒,打開了封閉的心門,照進溫暖的陽光。
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民政工作者不需要過高贊譽,因為他們總認為這是本職工作,就像迎春花總會在初春時節(jié)綻放一樣,只要困難群眾眼中不含淚珠,心中不藏苦楚,有吃有穿不挨凍,就是民政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尚榮花
孤兒心里,她們是“好媽媽”;病殘人眼里,她們是“活菩薩”;困難群眾嘴里,她們是“貼心人”,在我們檢察人眼里她們是“及時雨”。一次次救助,見證了民政人的擔當作為和大愛無疆。
2020 年縣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案件,當事人4歲的兒子成為“事實孤兒”,我們即向民政局發(fā)送檢察建議,民政局當即表示開辟綠色通道,前移關(guān)口救助。從此,“事實孤兒”走進了我的日常工作。縣檢察院創(chuàng)新將“事實孤兒”排查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和“四官服務(wù)”主題,聯(lián)合民政部門推出“檢察+民政”愛助“事實孤兒”項目。兩年多來,我們走遍了全縣310 個村,敲響66 戶的門,摸排底數(shù)25人,為貧困家庭和孤兒挑起了一片藍天。
失聯(lián)證明開具難、身份認定難、戶口難、邊緣政策等,一度讓救助陷入僵局。每到夜深人靜,腦海里都是孩子們無助的淚眼。一次,因為一個孤兒救助,凌晨兩點我撥通代瑩科長的電話,她說:“都是可憐孩子,遇上佐證材料不齊,上級回復的晚,可想讓孩子早點享受政策,哪怕手續(xù)連夜錄入。”
最終由縣民政局、檢察院等部門推出了“事實孤兒”“檢察+民政”多元救助模式,建成“事實孤兒之家”,幫助解決待遇10人、低保待遇15 人。該項目被評為全市檢察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品牌提名獎”。
每個“事實孤兒”都有段心酸的往事,每個“事實孤兒”背后都有個千瘡百孔的家庭。
2021 年8 月,我接到城關(guān)鎮(zhèn)民政所所長劉秋霞電話,講述了一個家庭的遭遇。城關(guān)鎮(zhèn)有戶人家,女主人智力殘疾,80 歲的婆婆耳朵失聰,患有精神病的男主人經(jīng)常拉一雙兒女外出乞討,嚴重影響了子女的受教育權(quán)和身心健康。平時除了米面,連冬天的煤球都是民政部門解決的。“親子關(guān)系、監(jiān)護手續(xù)咱們得幫忙給辦了。”此情此景不由得讓劉所長當場表態(tài),手續(xù)上盡量簡化。
三天后,這戶的一雙兒女順利享受了救助。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奶奶年紀大了,小孫女在外村上學沒人接,福利院聽說后立馬表態(tài)“沒人管,我們管,這個底,我們兜”,次日就將女童接到福利院就近入學,奶奶激動地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都是活菩薩,孩子交給你們,俺放心!”
每當看到“事實孤兒”之家的那個月餅盒和那面錦旗,我就想起了民政局,因為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更有民政局的一半。
2021年,在防汛救災大走訪中,獲悉石井鎮(zhèn)的一雙遺孤,面臨戶籍地障礙和孤兒證辦理問題。我們向民政部門致函,詢問孤兒證兩天是否能辦好。民政局領(lǐng)導當即表態(tài)“洪水無情人有情,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負責辦事的工作人員說“你放心,只要戶口一回遷,當天讓鎮(zhèn)民政所專人專車過來辦,我第一時間給她錄入”。 最終,一個工作日為兩人實現(xiàn)綜合救助。當兒童福利證送到女童大伯姚某林手中時,他紅著眼給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那年中秋節(jié)前夕,我們收到一份特殊禮物,姚某林為我們送來一盒月餅,雖然后來我們付了錢,雖說只是一盒普通的月餅,但讓我們感到了為民辦實事的香甜。
作為“事實孤兒”(孤兒)聯(lián)絡(luò)辦公室主任,我經(jīng)常會接到福利院院長王甜甜的電話,除了工作上的一些難題,她說得最多的是:“好多孩子手續(xù)不齊,我們還是接收了,因為孩子的事都是天大的事,這是我們民政部門的責任和義務(wù)!”
白云追求廣博的藍天,江河追求浩瀚的海洋。記得我問過劉所長,作為從事民政工作20 多年的同志,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劉所長說“讓困難的人及時得到幫助”。多么樸實和樸素的語言。這些無怨無悔、默默無聞的民政人圖的是“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情懷,為的是孩子們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圖的是那句“讓困難的人及時得到幫助”!
這也許就是她們寫在初心里的出彩答卷。
林濤
我攜來天堂溫暖的風,撫慰生者那心頭的痛;我捧出人間圣潔的花,守護逝者那最后的夢。你含淚的心情,我最能懂;他離別的腳步,總太匆匆;讓我用真情的服務(wù)為逝者送行……
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詩,描述的是殯葬工作者的心聲,而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殯葬行業(yè)的“生命擺渡人”——火化工張振國。
秋風乍起時節(jié),南山的菊花次第盛開。驅(qū)車向城南,過澗河立交橋,行不多遠,來到一所僻靜的院落,這里是新安縣殯儀館。
在常人眼里,就算晴天麗日,殯儀館也給人一種陰氣森森的感覺。若非必要,沒有誰愿意“到此一游”,可張振國在此工作了22年。
第一印象,張振國并沒有我想象中的晦氣之色;相反,他面堂紅潤,氣色爽朗,一邊笑呵呵地給我遞煙,一邊熱情地打開話匣。
張振國是本地人,1998 年和妻子同時從國企下崗,家里生活陷入困境。困境難不倒勤勞人。張振國踏實本分,肯吃苦,被朋友介紹到縣殯儀館當了火化工。
火化工雖說是份工作,但講出來不體面,很多人不理解而帶有偏見。親友家里有喜事,一般不請張振國。街上遇到熟人,他只打招呼,從不主動跟人握手,因為他知道很多人忌諱,怕沾上他擺弄尸體的手。但為了生活,他顧不得別人的眼光。
火化工不是人們想象中按按電鈕、操弄火爐那么簡單。火化流程有十項,但凡直接觸碰遺體的活,火化工都要干。正常死亡還好,若遇到車禍、火災、溺水、兇殺等非正常死亡的遺體,火化工的工作量和難度會大增。
某年,一村枯井中驚現(xiàn)尸體。張振國和工友配合刑警出現(xiàn)場。井口狹小,只容一人通過。張振國把繩子系在腰間,工友要將他下到井底,好把尸體打撈到地面;然后配合警察勘驗完畢,運送尸體回殯儀館。由于尸體毀傷嚴重,張振國在完成拼接、縫合、整形等一系列工作后,才勉強恢復了尸體的全貌。
“干這活,你害怕嗎?”
“咋不怕?剛開始也怕得很。”
現(xiàn)在雖說習慣了,但一遇到受損嚴重猙獰恐怖的遺體,張振國還會感到心驚肉跳。
常年與尸體打交道,恐怖感倒在其次,對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強烈刺激最讓人難受。數(shù)年前某地發(fā)生安全事故,張振國和工友接到通知,配合警察、礦山救護隊一道出現(xiàn)場。由于救援困難,再加上夏初氣溫升高,長時間水浸土埋,打撈出的尸體已高度腐敗,氣味異常刺鼻。出于職業(yè)責任,張振國和工友強忍著反胃一起完成了拖運、清洗、消毒、穿衣、配合法醫(yī)進行DNA比對等工作。
常年在殯儀館,有的遺屬不了解火化工作,孫振國被誤會也是有的。
有一回,張振國完成火化操作。遺屬發(fā)現(xiàn)骨灰里有一枚螺絲釘,遺屬非說“燒錯了”。張振國先安撫住遺屬,然后仔細查看了遺體傳送帶,發(fā)現(xiàn)少了一枚螺絲釘。張振國指給遺屬看,這才消除了誤會。
還有一回,遺體將要入爐,張振國問了句“是要自檢爐還是平板爐”。“自撿爐”是指火化后大骨骼保持基本完整,所謂“平板爐”是火化后骨骼呈碎粒狀。遺屬不懂,理解成“是要全骨灰還是半骨灰”,頓時火冒三丈,追著要打張振國——此時,張振國最渴望的是理解,但他也反省了一下,告誡自己以后盡量要用通俗易懂的話與遺屬溝通。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閑事。”這本是一句智者的感悟,張振國卻對此有深切體會。他文化雖不高,但看慣了死亡,讓他對生活抱有一種超脫的心態(tài),對生命懷有一種徹骨的尊重。
在他心里,殯儀館是生命的終點,也是人生的課堂。它啟迪人們思考生活的真諦,體察生命的尊嚴,直面人生謝幕的必然。
采訪結(jié)束,我驅(qū)車離開靜穆的南山,轉(zhuǎn)彎的剎那,驀然回首,我看見院落的煙囪里,一縷青煙,裊裊隱入天際。
又一個生命被張振國擺渡進了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