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肌瘤患者運用子宮全切術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對子宮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12例行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6例,研究組患者應用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應用子宮全切術治療,對比不同治療方法對子宮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響。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前各項卵巢功能指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手術后6個月,研究組患者LH、FSH明顯低于對照組,E2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手術前2個月,兩組患者各項性功能指標(性喚起、性欲、性交疼痛、陰道潤滑情況、性高潮情況、性滿意度)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手術后6個月,研究組患者較對照組改善程度更加明顯(P<0.05)。結論:相比于子宮全切術,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更佳,對患者卵巢功能及性生活的影響較小,如果患者病情允許,可以優先選擇子宮肌瘤剔除術。
關鍵詞: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卵巢功能;性功能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若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容易出現腹部包塊、子宮出血、繼發貧血等癥狀,甚至有可能導致不孕[1]。當前臨床上對于該病所采取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手術治療,不同手術的療效差異較大,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包括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次切、子宮全切,但是何種治療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卵巢功能損害,提升術后生活質量,尚無統一結論[2]。對此,本研究對子宮肌瘤患者分組運用子宮全切術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并結合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12例行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開展結果,探討兩種手術方式對子宮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12例行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病變部位等資料如表一所示,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生育期年齡特征,經B超、陰道超聲檢查而確診為子宮肌瘤,且具有手術指征;在接受手術前未進行藥物及激素治療;雙側附件、卵巢功能正常。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者家屬均清楚本研究內容,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病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嚴重內分泌疾病;既往行卵巢手術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月經結束后4-7天,安排同一組醫護人員進行手術。
研究組患者應用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利用B超確定肌瘤大小及位置,對于壁間肌瘤患者,切開凸起位置,取頭低腳高的體位,合理分離肌瘤組和假包膜,進行電凝止血,檢查患者盆腔,然后常規縫合。
對照組患者應用子宮全切術治療,行硬膜外麻醉,了解盆腔部位,將雙側子宮圓韌帶剪短,利用沖洗管,將氯化鈉溶液(濃度0.9%)注入膀胱反折腹膜內,確定保留子宮附件的需求,切斷子宮動脈,切開陰道前窟窿,切除患者子宮,縫合傷口。
1.4評價標準
1)卵巢功能:分別于手術前、手術后6個月,于早卵泡期抽取靜脈血,采取電化學發光法測定兩組患者的卵巢功能指標,包括FSH(卵泡刺激素)、E2(血清雌二醇)、LH(黃體生成素)[3]。
2)性功能:分別于手術前2個月、手術后6個月,采取女性性功能指數量表評定患者的性功能,包括6個維度,分別是性喚起、性欲、性交疼痛、陰道潤滑情況、性高潮情況、性滿意度,共計19個項目,每個項目分值范圍0-5分,分值越高,則性功能越佳。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X2)。取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卵巢功能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前各項卵巢功能指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手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LH、FSH較手術前明顯升高,E2較手術前明顯降低,其中研究組患者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表二所示。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性功能指標對比
手術前2個月,兩組患者各項性功能指標(性喚起、性欲、性交疼痛、陰道潤滑情況、性高潮情況、性滿意度)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手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上述指標較手術前改善明顯,其中研究組患者較對照組改善程度更加明顯(P<0.05)。如表三所示。
3 討論
子宮全切術破壞了子宮及卵巢的完整性,致使卵巢無法正常分泌激素,子宮也無法充分發揮內分泌作用,破壞機體的生理平衡。子宮肌瘤剔除術可減少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在保留患者自身子宮的同時,可促使卵巢正常分泌激素,進而充分發揮自身靶向作用,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種手術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后6個月LH、FSH明顯低于對照組,E2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機體的創傷更小,可更好維持卵巢功能。分析原因,主要是:子宮是卵巢分泌甾體激素靶器官,和卵巢在解剖和功能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單從解剖方面看,子宮動脈在宮底部分分出卵巢動脈及卵巢支,兩者共同營養卵巢,確保卵巢激素分泌正常。子宮肌瘤剔除術并沒有損傷卵巢血管,所以對卵巢功能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子宮全切術兩種手術各自存在優缺點,子宮肌瘤剔除術雖然可以保留患者的子宮,維持卵巢功能穩定性,但是存在肌瘤剔除不完全的可能。在臨床中,需要綜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患者的年齡、病情及主觀意愿,合理選擇手術方式,進而提升手術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劍華,陳玉蓉,崔靜,等.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對子宮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04):460~462
[2]余鵬.子宮全切術與次全切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的影響分析.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5):16,18.
[3]姚偉妍,唐娟,方芙蓉,等.不同子宮切除術對于患者性激素分泌水平、圍絕經期癥狀以及性功能的影響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307-311。
作者簡介:譚紅桂(1979-),壯族,籍貫:廣西,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