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娟 萬正 吳應永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探究得出解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兒窒息比例。方法:對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入院的新生兒,有關窒息病例進行探討,分析相關危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策略。結果:76例出現窒息的新生兒中,20例重度窒息,占比26.31%;56例輕度窒息,占比73.69%,經過調查分析,羊水污染和胎心率異常是引發新生兒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結論:新生兒窒息和多種因素有關,包含在產前、產時和產后,在此過程中進行護理干預,可以很好的減少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降低新生兒窒息引發的后遺癥影響。
關鍵詞:新生兒,窒息,影響因素,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和產后的各種因素,導致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分娩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使得新生兒出生后1min內無法自主呼吸或者未能產生規律呼吸,主要癥狀為胎兒宮腔內窘迫、窒息[1]。重度窒息是引發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對可能造成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進行探究,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病率,為母嬰安全健康提供重要保障[2]。現做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出現新生兒窒息的76例新生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76例新生兒中,重度窒息新生兒為20例,輕度窒息新生兒為56例;孕婦年齡21-44周歲,平均為(27.53±2.47)周歲之間;胎齡28-42周,平均胎齡在(35.29士1.39)周。新生兒采用Apgar評分,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1.2方法
(1)調查方法:回歸性分析胎兒和產婦情況,包括臍帶異常、羊水污染、是否出現妊娠高血壓、胎膜早破、產婦是否高齡、胎心率異常、產程延長等因素,系統性研究新生兒窒息發生的原因,并針對窒息發生的原因作出具體的應對策略。
(2)護理方法: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臨床護理干預,加強產婦及其家人的產檢意識,在產前若出現羊水過少或出血情況,應該立即處理,并且積極宣傳產檢的優勢,幫助產婦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習慣,規避胎膜早破、早產等情況的出現。加強產婦的心理護理,避免出現產前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不良心理狀態多會引發胎位異常,宮縮無力等癥狀,因此,一定要重視產婦的心情,幫助產婦在待產及生產期間有個積極愉快的心理狀態。
1.3觀察指標
觀察的指標,主要包括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產婦高齡、胎心率異常、產程延長等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分析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以()形式記錄,使用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記錄,使用X2檢驗對比,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
2結果
經過調查發現,研究的76例出現窒息的新生兒中,有20例重度窒息,占比26.31%;有56例輕度窒息,占比73.69%。通過對新生兒窒息因素的分析,羊水污染和胎心率異常是引發新生兒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具體情況見表一。
3討論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出生后一分鐘內,不能夠自主呼吸,未能產生規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等癥狀,導致的病理、生理改變的病癥,是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引發。及時發現產婦、胎兒、新生兒的不良反應,做出應對方案,盡可能在預產期的時候進行安全分娩,若發現新生兒發生窒息的情況,立即進行復蘇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兒窒息引發的死亡風險。
新生兒窒息的診斷標準可以依據Apgar評分,這是根據新生兒出生后的身體狀態進行評估的方法,評分依據有皮膚顏色、心率、呼吸、肌張力和反應這五項體表反應,新生兒出生1分鐘后,Apgar評分8~10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3]。Apgar評分對于復蘇搶救新生兒窒息患者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上對新生兒窒息的診斷。
在產前、產時或產后過程中,有多種因素會引發新生兒窒息,結合表一可以看出羊水污染和胎心率異常是影響新生兒窒息的重要危險因素。通常情況下,如在分娩前檢查出羊水污染,需要讓產婦采取左側臥位,對胎心的檢測要多次且仔細,給產婦吸氧,以此提升產婦體內血氧含量,緩解胎兒缺氧癥狀。若羊水污染到了Ⅱ、Ⅲ度污染,應該進行緊急處理,緊急處理效果還是不理想的情況下,在考慮剖宮產[4]。如是順產的情況下,要留意縮短第二產程,在適當的時機采用會陰側切,以縮短胎兒的缺氧時間,同時要記得在新生兒出生后,整理干凈頭部帶有的羊水、胎糞等污物。在清理新生兒呼吸道時,留意皮膚顏色、心率、呼吸、肌張力和運動反射等狀態,在必要情況下考慮氣管插管[5]。胎兒宮內缺氧會造成胎心率異常。如出現胎心率異常,需要做一下胎心監護,顯示胎兒宮內缺氧,需要進行吸氧治療。若缺氧癥狀嚴重,需緊急聯系主治醫生,立即采取剖宮產終止妊娠,避免胎兒宮內停育。
綜上,新生兒窒息的影響因素眾多,可以加強護理干預,對危險因素進行監測,一旦發生新生兒窒息,要及時搶救和采取有效的復蘇措施,提升新生兒窒息搶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兒窒息引發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張麗,尚琴芬.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及預防策略[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4):5743-5745.
[2]郝麗霞.提高產房助產士綜合能力對新生兒窒息率的改善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11):76+79.
[3]折繼勤,馬玉霞,鄧玉霞. 產程異常相關危險因素及處理策略研究[J]. 母嬰世界,2021(13):38.
[4]馬亞男,呂安平,方曉慧,張金萍.臨床常用發育評估量表在窒息新生兒隨訪中的運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11):2712-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