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賢
摘要:目的:分析社區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欣行為與影響因素。方法:對360例社區2型糖尿病者展開問卷調查,涉及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和自我管理效能。結果:調查對象自我效能總體得分(138.54±36.95)分,中等水平(69.1%);自我管理行為平均得分(2.26±1.17)分,不同每月自付治療費用、患病年限、自我效能水平的人群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我管理行為影響因素有每月自付醫療費用、患病年限和自我效能,每個影響因素與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均為正相關(P<0.05)。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處于中等水平,通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提升來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是有效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臨床上針對糖尿病這種慢性疾病治療的遠期目標是預防各種并發癥、保證患者生活質量,為此建立了完整的糖尿病教育管理體系[1]。糖尿病管理的重點場所就是社區,以社區為單位組織開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干預對提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有很大促進作用。下面將對本地區2018年5月-2020年5月社區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展開的調查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地社區慢性管理服務的2型糖尿病患者3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分層整群抽樣法,從經濟水平較高、中等區域中選取4個社區,在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隨機抽取90人。
1.2方法
自行編制《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評估問卷》,主要包括自我管理重點行為和自我管理效能;其中自我管理重點行為分為4類,合理飲食、按要求用藥、科學運動和血糖監測,用0-4分進行行為賦分,分值高低與重點行為達標率正相關。采用《中文版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DMSES)》[2]評估自我效能,分為4個維度,共計20個條目,用0-200分進行行為賦分,分值高低與自我效能正相關。填寫完上述問卷后當場回收,交由專人審核。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病歷所得數據與資料,一并經由EpiData軟件進行數據雙錄入并核對,經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
2 結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情況
調查對象自我效能總體得分(138.54±36.95)分,中等水平(69.1%);當中得分指標最高的為一般營養及遵醫囑服藥(73.1%),得分最低的是血糖監測(63.2%)。
2.2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狀況
經調查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均值(2.26±1.17)分。每月自付治療費用、患病年限、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對應的行為得分越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因變量為行為得分,自變量為由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經多元回歸分析,模型統計學檢驗F=55.902,P<0.05,表示該多元回歸模型有統計學意義。且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影響因素有每月自付醫療費用、患病年限和自我效能,每個影響因素與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均為正相關(P<0.05),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均值為(2.26±1.17)分,屬中等水平,該結論與曹俊[3]等人研究相符。自我管理行為存在差異的人群為每月自付醫療費用不同的人群和患病年限不同的人群,且多因素分析也表示上述兩點是影響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的主要因素,與自我管理行為得分為正相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越長的患病年限代表患者對疾病機制、血糖控制方法的了解更多,掌握得更好,所以擁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每月自付醫療費用越高的人群,整體經濟收入水平更高,能比低收入人群獲得更好醫護支持和教育資源, 有助于自我管理行為。
本次研究對象自我效能總體得分處于中等水平(69.1%);當中得分指標最高的為一般營養及遵醫囑服藥(73.1%),得分最低的是血糖監測(63.2%)。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對疾病和自身健康的關注度將隨著病程的延長而提升,所以以更好控制病情為目的,患者的就醫行為和用藥依從性將逐漸提升,這就是表現出較好自我效能的原因。
綜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處于中等水平,通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提升來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是有效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曹昭春,邱寒艷,邢蕊,等. 上海市社區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與自我行為管理狀況的關聯性分析[J]. 安徽醫藥,2021(5).
[2]汪琴,劉云,汪立. 健康生態學模型下2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21(9).
[3] 曹俊,林琴,付夢雪,等. 近10年我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現狀、熱點與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 護理研究,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