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使得糖尿病發病率直線上升。糖尿病以血糖上升為主要表明,如血糖控制不佳,會在不斷發展下引發并發癥,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其的出現均會加重患者的身心負擔,嚴重時還會威脅患者生命。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其會導致視網膜微血管阻塞、滲漏從而引發眼底病變,如新生血管、血管瘤等,具有一定的致盲性。因此,需要了解其發病機制,采取針對性治療,以此來提升療效。
關鍵詞: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糖尿病已成為目前我國的一項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易出現于中老年人,而我國目前正處于老年齡社會,故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在10%,預計2024年,糖尿病發病率可達1.5億人[2]。在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微血管、全身血管病變屬于主要且嚴重的并發癥,常見的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此類癥狀的發病率可達30%左右,已引起了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目前,臨床認為明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對提升療效有重要作用。故本文針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進行綜述,現做如下分析。
1.發病機制
1.1自由基、氧化應激反應
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病中,研究發現此類患者的視網膜出現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而在葡萄糖作用下,蛋白質會出現非酶糖化反應,產生ROS。而高血糖又會增加視網膜ROS的合成,故其會激活經典的分廓通路,故而產生相應的反應,而相關通路的活動性又會促進ROS的生成,增強氧化作用,損傷血、視網膜的屏障,最終發病[3]。
1.2細胞因子
經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轉移生長因子水平明顯較高,主要是因在高糖狀態下,血清轉化生長因子的合成、分泌均會上升,其水平與糖尿病的病變程度有一定的關系。故在糖尿病發病中轉化生長因子促內皮細胞、單核細胞均為關鍵性因素,因此,轉化生長因子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病中有一定的作用。糖尿病出現后患者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其會抑制內皮生長因子的出現,誘導視網膜血管的新生,使血管新生因子產生拮抗作用[4]。故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也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案。
1.3 EPO的影響
在糖尿病血管增殖中,EPO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其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均有相關性,且其與VEGF、DR的相關性更強。研究表明,EPO受體會使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血管密度上升,并與內皮細胞中的EPO受體相結合,發揮促血管增殖的作用,從而引發視網膜神經病變。
1.4細胞凋亡
細胞凋亡又為程序性細胞死亡,其中Caspase屬于細胞凋亡的必經之路,也是執行者,其表達水平會明顯上升,特別是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表達水平較為顯著。研究表明,VEGF在DR細胞凋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通過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誘發細胞生物學功能,促使內皮細胞的轉化,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
2.治療
2.1藥物治療
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治療中,與常規藥物相比,多用多肽類藥物,其分子量較小,抗原性低,與傳統藥物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其仍有一定的缺陷,如半衰期短、組織穿透力弱,只能在玻璃體內注射用藥,故具有臨床應用局限性。
2.2VEGF藥物
在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VEGF是重要的內源性介導因子。常見藥物有康柏西普、雷珠單抗等藥物,抗VEGF藥物在臨床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認可,但有部分患者在應用此類藥物后出現回退現象,即眼底表現改善,但DR病理改變本質并沒有改變。因此,如果應用VEGF藥物,不會逆轉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需要了解抗VEGF的機制,有助于指導用藥[5]。
2.3綜合治療
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較為復雜,故可以考慮開展綜合治療,即在平衡治療措施的過程中采取聯合治療方案,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結合相關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結束語: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屬于糖尿病患者最常見、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在病情的發展中會引發嚴重的視力損害,故開展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防治措施較為重要。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需要了解發病原因,制定嚴格的降糖方案,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減輕損傷,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視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邸莎,王天鉻,逄冰,等. 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21,27(21):4285-4291.
[2]邸莎,王天鉻,逄冰,等.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21,(21):4285-4291.
[3]吳楠,丁小華,林國喬,等.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 智慧健康,2021,7(13):65-66+69.
[4]袁滿,金瑋,郝昕蕾,等.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神經血管損傷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眼科新進展,2020,40(09):885-888.
[5]張鳳俊,李晶明,劉秋平.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及潛在治療研究進展[J]. 眼科新進展,2020,40(07):677-685.
作者簡介:趙桂玄,2000年5月,女 ,漢,河北省唐山人,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