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玲 李薇薇
摘要:新冠疫情以來,社區的防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做為社區的護士需要首當其沖;在持續重壓的工作中,護士身心壓力俱增;接納承諾療法(ACT)是我從疫情初期就開始學習并逐慚運用到臨床工作中的一種高效快速改善情緒的心理治療方法,也是一種正念技術;通過觀察性自我來實現解離、接納、接觸當下實施對情緒的管理,這些技術需要不斷地刻意練習,形成一種有功能的習得模式而運用于護理工作中。
關鍵詞:疫情 接納承諾療法(ACT) 情緒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一、社區護理現狀分析: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每天看著高中風險地區的日益增多,社區護士把突擊戰斗的模式當作日常,流調、測溫、查驗健康碼、疫苗接種以及常規護理工作,把暫時的危機應對做足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社區服務總人口有 15.48萬,戶籍人口11.52萬,門診量每日超2千人次;我們還設了5個常規衛生服務站,站點每日門診量最高超300人次,工作量和疫情之前完全是天壤之別,護士總數23人,年齡構成為50-54歲的10人 ,45-50歲的1人,35-45歲9人,25-35歲3人。這樣的護齡結構,如果是運用她們的護理經驗,在社區是適合和可持續的。可現實的需求不僅是經驗的方面,還需要她們有強大的抗壓能力。
這樣高強度的持續的社區護理工作,使護士身心處于緊張狀態,在工作過程中,護士的情緒常會出現波動而導致心慌、血壓升高、頭暈惡心、手抖等軀體癥狀;這些問題對正常的防疫工作影響巨大,領導對于人員調配的為難,做為護士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壓力,另一方面軀體不適逐漸增多,這對于人員短缺的社區來說,成了一個艱難的課題。我從去年開始把接納承諾療法(ACT)運用到自己團隊的護理工作中后,從開始的不熟練到現在的熟練應用,對我們團隊護士的情緒管理有非常明顯有效的作用。
二、心理學理論概要:
1、接納承諾療法(ACT):ACT創始人是斯蒂文·海斯,它是功能性語境主義取向,以關系框架理論為基礎理論;雖然它源于行為療法,但它根源于中國文化,是地道的東方哲學和東方智慧。ACT的目標是幫助我們開創豐富、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同時接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這也是我選擇學習ACT的原因,因為它在探討我們內心深處,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你內心深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想要去做什么?然后用這些核心價值來引導、促進和激勵自己,使自己在行為方面有所轉變。ACT中的解離、接納、接觸當下和觀察性自我是ACT里的六大核心治療里的四個,也均為正念技術,是本文主要運用的技術,ACT還包括澄清價值與承諾行動兩大核心治療技術。
2、四個病理與治療模型理論:
·認知融合與認知解離:融合是指陷入想法之中并允許想法支配我們的行為。解離指與我們的想法分開或拉開距離,不是陷入想法中,而是看著它們來來去去。
·經驗性回避與接納:經驗性回避意味著試圖擺脫、避免或逃避那些不想要的經驗,比如感受、記憶等。接納就是允許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按照它們本來的樣子存在,對它們開放,不與它們抗爭,允許它們順其自然,來去自如。
·脫離當下與接觸當下:脫離當下:就是陷入情緒或記憶中反復思考為什么會是那個樣子或是幻想未來,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情。接觸當下:指的是活在此時此地,對我們的當下體驗全然覺知,而不是迷失在我們的想法中。
·概念化自我與觀察性自我:概念化自我是所有來自自我概念的,用來描述作為一個人的“我是誰”的信念、想法、觀點、事實等。觀察性自我不是一種想法或感受,而是一種我們可以觀察想法和情緒的“視角”,是一個想法和感受可以在其中移動的“空間”。
三、如何把理論和情緒管理相結合
1、做為最基層的護理人員,在疫情防控的長期持續壓力之下,體驗到來自身體及情緒的不適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這些不適體驗中,卻都蘊含著寶貴的意義在,它意味著我們的防控是有效且顯著的。只是有了不適的情緒感受時,如何可以不陷入想法、情緒感受的漩渦里,是需要用ACT的技術去干預的。覺察到不愉快的想法感受時去解離它;覺察到頭腦里的困擾情緒時去接納它;覺察到我們陷入了對過去或未來的思考時,去聯結它(接觸當下),用我們的感官去感知周圍的美好與溫暖,去感受這種體驗的感覺。。。。
2、在工作中堅持刻意練習。當情緒想法來時,需要刻意去練習解離:當情緒想法出現時,拉開距離去觀察它,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它在我身體的什么部位,它的溫度、硬度、顏色、強度等,我們像個好奇的科學家,去探索它,觀察它。接觸當下:開始先緩慢幾次深呼吸,感受呼吸正進入和包圍那個不適位置區域,仿佛給它創造出一個額外空間,對這個感覺周圍的肌肉進行放松,給這個感覺一些可以松快的地方。接納:就是允許這些情緒、感受、感覺如其所是就在那里,讓其來去自由,就像它是天空中的云朵、小河里的落葉。。。即使我們并不喜歡或想要它們。
3、我們使用接納、解離、接觸當下、觀察性自我四項正念技術,并不是為了消除癥狀或不適感而使用,是為了在防控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有意識的所為,在價值方向引導下,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減少不良感受對于當下工作的影響。用四種正念技術去調整自己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會平靜平和穩定下來。
四、個人體會
ACT在情緒管理的運用中,前提是深刻地問問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渴望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價值方向是什么,在清淅價值方向的前提下,去完成一個個小的目標,去開始最小一步的行動。
還有很重要一點是對自我的慈悲,即善待和關愛自我。日常防疫的強度和時長,即是事業又是戰斗,所以在長期的工作中,學會時時關愛自我,用雙臂環抱身體,用雙手撫摸臉頰、五官,去感受它的感覺;把手放在身體感受最強烈的部位,去撫慰它。首先做好自我關懷,讓身心處于一個穩定、平靜、平和狀態,才能用更加專業的精神,更加強壯的身心去溫暖服務好他人。
參考文獻:
[1](美)斯蒂芬·海斯(Steven C.Hayes)等著,祝卓宏等譯.接納承諾療法(ACT):正念改變之道.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11(2020.重印):25
[2](澳)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著,祝卓宏等譯.ACT,就這么簡單!接納承諾療法簡明實操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8(2019.10重印):2.123.171.183.201.224
[3](澳)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著;鄧竹箐,祝卓宏譯.幸福的陷阱.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8(2019.22重印):132-136. 245
作者簡介:田富玲,1971.6,女,漢,河南焦作,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