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了快速康復模式在膝關節置換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對產生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隨機選擇62例,以奇偶數交替法分組,對照組31例以常規護理措施干預,觀察組31例采用了快速康復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膝關節活動范圍、疼痛評分、住院時間與并發癥。結果:觀察組術后膝關節活動度(110.17±5.28)°、VAS(2.58±1.04)分、住院時間(6.18±1.23)d;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99.17±3.55)°、VAS(4.25±1.24)分、住院時間(7.29±1.54)d,數據經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關節腫脹疼痛、切口感染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減少,與對照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膝關節置換術中使用快速康復護理的臨床價值較高,能夠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降低疼痛感,并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快速康復護理值得推廣。
關鍵詞:快速康復;護理方法;膝關節置換;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膝關節置換是治療膝關節炎的有效方法,通過置換術配合有效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疼痛感,恢復膝關節功能,并且提高預后生活質量[1]。然而,在手術治療后,患者易出現關節腫痛、切口感染與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等并發癥,因此,做好康復護理尤為重要??焖倏祻妥o理是目前應用在膝關節置換中的有效方式,通過術前、術中與術后康復護理方法的配合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對快速康復模式應用效果進行了觀察,研究資料與方法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總計62例,以奇偶數交替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1例,資料具體情況如下:
分析上表,一般資料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納入標準:符合膝關節置換術指征;患者本人與家屬知情;臨床資料完整;符合醫院醫學倫理要求。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先天心臟病;精神障礙疾病;臨床配合度較低者。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式,術前提示患者禁水禁食,并做好健康教育;術中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做好應急處置;術后提示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做好身體護理。
觀察組采取快速康復護理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術前護理
對患者膝關節損傷進行科學評估,做好健康宣傳,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做好個性化護理,鼓勵患者術前活動身體,增加身體機能[2]。告知患者術前2h禁水、6h禁食,并做好靜脈補液,維護電解質平衡。術前2d,基于患者塞來昔布鎮痛支持,并做好身體常規指標檢查,以確保手術安全性。
(2)術中護理
術中做好患者保溫護理、預防低溫現象發生,相關護理措施主要是利用加溫器將液體控制在36.5~37℃,并覆蓋患者裸露部位,同時做好切口精細化護理,預防感染[3]。術中對患者中心靜脈血壓進行監護,當出現不良護理事件時,應立即做好糾正。
(3)術后護理
術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做好早期功能訓練指導。首先指導患者熟悉訓練方式和工具,并根據耐受度做好膝關節康復訓練。給予患者直腿高抬訓練,每天3次,每次10min;隨后關節活動訓練,每次將膝關節活動到最大耐受幅度,并做好安全防護,每次訓練5min,每天3次;后期,根據患者康復進展,組織患者行走練習與上下樓梯練習,每次訓練8min,每天2次,根據患者耐受度對早期康復訓練頻次與時間進行調整[4]。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并發癥,統計膝關節腫脹疼痛、切口感染、下肢靜脈血栓(DVT)發生例數;比較膝關節活動度;記錄患者疼痛感與住院時間。疼痛感評估方式為VAS視覺模擬評分,總計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明顯。
1.4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9.3分析臨床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數據差異;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均在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2兩組關節活動度、VAS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VAS評分與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對比后差異明顯(P<0.05),見表3:
3討論
快速康復以循證醫學為依據,通過構建圍術期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了科學的護理支持,以減少心理和身體應激反應,達到快速康復目標。在膝關節置換術護理中,快速康復模式具有顯著優勢,可降低術前不適感、縮短住院時間,并減少并發癥,促進了患者膝關節功能康復進程[5]。
在膝關節置換術后,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得到了重視,護理模式包括術前、術中與術后,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護理體系,使得患者生理性疼痛與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與常規護理方式比較,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更加關注細節,注重對患者進行早期指導與健康教育。此外,快速康復護理也注重在整體上為患者提供支持,由此構建了基于患者康復的有效護理模式,使得患者舒適度、滿意度獲得提升,并減少了不良并發癥[6]。
本次研究中,觀察了膝關節腫脹疼痛、切口感染與DVT等并發癥,并構建了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通過健康教育、身體護理與術后早期鍛煉等方式,使得上述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護理期間,也對患者膝關節活動度進行了評估,針對活動度較差的患者進行身體護理,同時做好功能恢復訓練,將快速康復護理理念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得患者康復周期縮短。同時,對患者進行了疼痛護理干預,采取必要的鎮痛方案,使得患者疼痛感明顯降低[7]。本研究中,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康復護理模式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研究表明,以康復護理為指導,為患者提供膝關節功能恢復訓練方案,做好圍術期管理,使得患者住院時間縮短,對加快患者康復進程產生了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將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在膝關節置換術護理中,產生的效果十分理想,能夠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提高關節活動度,同時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快速康復護理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春燕,付玲玲,韓杰.多維預康復干預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24):5.
[2]蘆海燕、杜少杰、楊立強.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高齡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4):183-186.
[3]韓雪,劉云,包倪榮,等.改良式居家康復方案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干預效果的研究[J].東南國防醫藥,2020,22(3):4.
[4]李敏.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2):3.
[5]梅玲,趙玉瑩,李雯.快速康復護理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1,36(8):3.
[6]錢冬梅,石紅,周文娟.快速康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的護理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8):5.
[7]郝艷艷,李倩倩,陳巖.膝關節置換術后基于動機行為轉化的漸進性康復護理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2):7.
作者簡介:孫迪迪,女,本科學歷,1990年11月出生,護師職稱,研究方向:骨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