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妍
摘要:白塞病是一種血管炎癥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確,與遺傳、感染、自身免疫有關,多為輕壯年,發病年齡20-35歲,男性多于女性。典型表現為復發性皮膚黏膜、口腔及生殖器潰瘍、視物模糊,可累及各個系統,常伴有皮膚損害、關節炎、胃腸、心血管、泌尿和神經系統等癥狀,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關鍵詞:白塞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白塞病是一組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為表現的慢性疑難病癥、反復發作性綜合征。
【病因及病理改變】
(一)病因改變
1、感染:
(1)病毒:早期認為病毒是白塞病發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后來經過流行病學,組織培養、血清學、動物接種、免疫熒光及電鏡等一系列的檢查均未能得到證實。洗染報告認為發病可能與慢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體免疫異常有關。
(2)鏈球菌:由于一些患者常患扁桃體炎、咽炎及牙周炎等一系列的疾病,認為發病與這些病灶中的細菌有很大的關系。研究發現病人血清中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升高;從病人口腔分離的菌株中以鏈球菌中關系最密切,而特別是血鏈球菌,以其菌體成分進行皮內試驗及巨噬細胞游走抑制試驗均可得到陽性結果;鏈球菌的65-KDa熱休克蛋白試驗能引起皮膚超敏反應和系統性癥狀。
(3)結核菌:抗結核藥物治療,不但對原發病灶有明顯效果改善白塞病的有關損害,因而認為這是結核菌的一種過敏性表現,而且結核菌的熱休克蛋白也是和這種疾病有很大關系的。
2、免疫失調:本病注意要采取及時的治療,及進行相應了解、在許多的部位,如血管周圍、腦脊液和血管壁等病損處可以見到與免疫反應有關的淋巴細胞及免疫球蛋白、補體出現。在病人血中還有自身抗體,如抗口腔粘膜抗體、抗動脈壁抗體等和血中免疫球蛋白升高,此外還有淋巴細胞的正常比例消失等等。因此,提示免疫失調在白塞病的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3、微量元素:從病患者的病變組織中發現多種微量元素超出正常值。如血管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腓腸神經以及房水的血清和中性粒細胞內微量元素含量增高,研究較多的是有機氯,還有就是有機的磷和銅離子。其中以后者含量最高,這可能是由職業或環境因素所致。
4、遺傳因素:在沿海地區,患病的幾率較大,部分研究表明,遺傳因素有可能也是導致白塞病發病原因之一。且其易感性基因位于染色體6位臂上。
5.性激素:研究評釋,男女白塞病的發生率區別很大,估測性激素在白塞病的發生進程中起到了必定的作用,所以性激素也是導致白塞病發生的原因。
6、其他因素:白塞病的發病雖未明確,但是跟免疫異常有很大關系的,在炎癥和免疫調節的反應過程中,細胞的成分會發生變化,而且還會產生多種活性物質,如纖溶酶抑制物可使纖溶酶溶解纖維溶解蛋白的活性降低,而致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增強;腫瘤壞死因子(TNF-beta)、IL-2和IL-6等產生增加,這些在病變的發展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二)病理改變
主要是非特異性小動脈,毛細血管和小靜脈炎癥,并認為是一種過敏性血管炎。小血管周圍可見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血管壁有顯著的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免疫復合物沉積,口腔潰瘍顯微鏡檢查,可見表皮的棘細胞和棘層細胞層,有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小血管炎癥。皮膚病變變現為皮下脂肪小葉間隔、結締組織內真皮、中下部是小血管和毛細血管有血管炎、毛細血管有纖維素滲出、內皮細胞增生、管壁增厚,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
(三)臨床特點
皮膚黏膜、口腔及生殖器潰瘍、視物模糊,可累及各個系統。
【護理措施】
(一)常規的護理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次,每次15-30min。
2接觸病人前后應洗手,防止醫院感染。
3監測體溫和血常規。
4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穿全棉內衣。
5遵醫囑正確用藥,并觀察藥物的療效和副反應[1]。
6有神經系統損害時,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防止局部受壓。
7.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可放膝關節墊。
8.必要時加床欄,防止意外。
(二)創面的護理
1.口腔潰瘍的護理
(1)觀察潰瘍面的大小、顏色、有無滲血,局部可涂軟膏[2]。(2)停止使用牙刷以免進一步損傷口腔黏膜,改用消毒棉球和漱口液。(3)選用兩種以上漱口液交替使用,增加漱口次數。(4)避免進食溫度高、生冷、硬、有刺激的食物。(5)口唇干燥者抹潤唇油。
2.眼的護理
(1)每天用消毒棉簽清除分泌物。(2)白天滴眼藥水,睡前涂眼膏,避免強光刺激用紗布蓋好。(3)操作時保持雙手清潔,動作要輕,以防損傷角膜。(4)少看電視,少用電腦。(5)外出時戴護目鏡以防光和風沙刺激。
3.會陰部皮膚潰瘍
(1)囑患者穿寬松柔軟棉質內褲,減少局部摩擦。(2)指導患者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30min后涂抗生素軟膏,保持創面干燥。(3)局部可用烤燈照射10-15min,減輕水腫和疼痛。
(三)健康指導
1.環境 清潔、安靜、空氣新鮮,每日紫外線消毒2次。
2.飲食指導 多食易消化,優質蛋白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避免進食溫度高、生冷、硬、刺激的食物,忌煙酒。
3.休息運動指導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病情穩定的慢性患者可適當工作但應避免過度勞累,生活有規律。
4.心理指導 做好心理護理,關心體貼患者,運用溝通技巧,減輕患者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孫永梅.23例白塞病綜合征病人的癥狀觀察與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6):62-63
[2]楊穎華.白塞氏綜合征的護理[J] 醫學信息,2008,21(12):232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