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娟
摘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以及2020年疫情的暴發都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其提供了新的機遇。從國家政策層面的重視、公眾思想方面的轉變以及科技發展提供的支持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組學;互聯網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引言:
公共衛生以及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支柱,主要是從人群的角度研究如何預防疾病,從而達到保障健康的目的。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健康的看法在不斷發生改變;而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學科交叉融合,讓醫學研究不斷出現新的角度;人口結構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又對維護健康提出新的挑戰。
一、國家政策層面的重視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眾所周知,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相關性極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特別強調:1.全民性的公共衛生服務要達到強化覆蓋;2.完善公共安全體系;3.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發揮中醫的預防作用。[1]對于公共衛生和疾病工作,國家十分重視且堅決支持。
國家政府的扶持政策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巨大助推器,目前在我國已經以國家重大研發規劃為主導在我國各個地方,圍繞著不同疾病集中力量啟動了重大人群隊列建設,并已形成了若干重大隊列。比較于其他的科研設計,隊列研究方案在預防醫學科研中的可信度較大,且其成果能夠轉化并運用于人群早期檢測與早期干預中,對病情出現的因素、預防的成效、病情的自然史和人群自身健康狀況等都有了更加科學與精準的評估,這將為公共衛生科學和預防醫學等學科的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理論支撐。[2]
而且綱要的執行不僅有利于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綱要傳達的信號也有利于吸引和鼓勵更多人才進入到醫學體系,為醫學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公眾思想方面的轉變
202年疫情來勢洶洶,全民對于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有了新的認知,重視程度增強。“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觀念深入人心,大部分群眾積極接種疫苗,形成了真正有效的群體免疫力,對比國外,中國防控疫情的工作能走在世界前列離不開群眾的支持。除此之外,在預防大于治療的觀念影響下,全民健身開展得如火如荼,各類養生健康知識在群眾中廣泛傳播。公眾思想的轉變對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事業的推進是寶貴的契機。
三、科技發展提供的支持
(一)組學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組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種,該技術發展迅速,被不斷應用于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域中。例如,因為組學技術可以準確識別致病因子的特點、變異情況,所以在傳染病防控領域將被用于探究傳播規律,確定人群免疫狀況。另外,相較于傳統疫苗開發方法,組學技術的高通量疫苗篩選和制備技術獲得效果以及質量也有其難以企及的優勢。[3]
因為組學技術具有分辨率高、敏感性強的優點,在遺傳學、代謝組學和基因學等多項內容上都被廣泛地應用,可以使生命科學的研究更加的準確、科學,也更有助于醫學人員系統地研究。
除了傳染性疾病,對于慢性非傳染疾病時,組學也有更安全和科學性的預防措施。比如針對糖尿病,組學能從發病機制入手通過代謝組學方式觀測疾病在發生過程中的生化指標變化從而準確預估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并進行早期預防。
技術能避免群體影響,分析個體對環境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人類的上百種疾病,例如過度肥胖或心血管類疾病的有相關基因和易感區域已經被確定,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與疾病發生相關的基因易感位點已經被發現,這些發現都幫助人們能夠精準地預防復雜性疾病,也能夠提前預知自己的得病風險,盡可能地多方面保證自己的健康。
組學這種新型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的分支,從分子結構等方面對醫學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這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融合,為醫療事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我國的組學技術起步較晚且目前在各方面都有不足,但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以及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一定能為其后來居上提供巨大動力。
(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的建設
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云計算,這和醫學信息技術一起推動著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大數據通過高級數學算法處理海量數據并進行分析,速度快且能準確地得出預測結果。同時相比于抽樣調查不可避免地誤差大數據分析更為全面,結果有就更科學更具有說服力。
在公共衛生領域,如果能實時監測和分析公共衛生大數據,那么研究者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對傳染性疾病和重大疫情做出應急管理,并及時高效地為公眾提供準確有效的健康咨詢,這些都有效地增強了醫療機構和政府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與應急響應能力。而為了實現這些,就必須建立起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及應用體系,消除數據信息壁壘。[4]
互聯網可以應當用于整合醫療信息系統和相關公共信息資源,構建健康服務體系。各項數據信息集中在互聯網上,健康相關危險因素的數據可以被全部準確且高效地捕捉并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進而能科學且準確地知道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判斷生態與社會環境中對人群的影響,得出其中個體的易患疾病,提前制訂有針對性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建設好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居民就能夠擁有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和精準化的醫療需求,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夠被快速全面地普及,這些都有助于保障社會群眾具有更高的健康意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新契機面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應當把握好國家政策的支持,珍惜公眾對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的重視,利用好學科優勢,應時而起、順勢而為,加快生物醫學學科與其他各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圍繞技術與隊列人群研究、大數據建設和分析與疾病防治、自然條件與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式與全民保健事業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與合理布局,重視培養創新型研究人才、培育交叉型研究團隊,進一步擴大科研應用領域,拓寬科研應用范圍,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支撐,為推進“健康中國2030”建設構建強大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杰, 劉鈺. 新形勢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的新機遇探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7(26):2.
[2]余美鳳. 淺析新形勢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的機遇[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7(38):1.
[3]高忠明.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引領作用[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9, 30(5):6.
[4]張晉. 湖北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歷程與發展方向[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9, 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