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多,同時,伴隨著國際化經濟形勢日益復雜,我國一直沿用的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財務報告制度已無法準確反映單位財務的總體運行情況。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開始全面施行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財務核算,并將其作為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依據。
政府財務報告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財務報表及相關文字說明為主要形式的綜合性年度報告,全面反映單位財務狀況,以及資產、負債等方面的分析說明。2021年作為中央部門全面編制政府財務報告的第一年,按照要求,各部門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應將債權債務及收入費用等相關賬務在發生往來業務的部門內部進行合并抵銷,但由于各類單位性質差異及科學事業單位科目設置等特殊原因,在對賬抵銷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抵銷工作難度較大。本文對科學事業單位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闡述。
近年來,《政府會計制度》已經全面實施,財政部先后印發了政府會計基本準則以及《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建立“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核算模式。《政府會計制度》正式實施以來,科學事業部門內部不斷完善體系,2018年底,科研事業單位如中科院下屬所有單位統一開展了《政府會計制度》系統切換工作,制定了《中國科學院政府會計科目表》,重新修訂了會計核算科目,引入預算會計記賬分錄。同時,著重明確了賬目處理的重點難點問題。另外,2019年初各單位結合自身情況重點檢查了賬目處理的規范性、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核算的準確性等,完成了新舊會計制度的整體銜接工作。
政府財務報告是由會計報表、報表輔助及財務管理分析等構成的一套綜合性年度報告,科學事業單位如中科院在2020年首次進行了政府財務報告的試編工作。2021年是中央部門全面編制政府財務報告的第一年,為進一步強化財務信息編報質量,中科院將部門所屬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全部納入編制范圍內,并在會計核算系統內置了標準規范的部門內部單位信息,開展輔助核算,進一步滿足政府財務報告編制中內部抵銷事項的需要。政府財務報告的披露,更全面地體現了部門資產與負債的具體情況,通過對收入費用、運行成本等系統性分析,對過去并沒有在財務決算報表中體現的信息有所反映。但由于單位間性質及賬務屬性不同,導致資產與負債信息的披露在完整性和準確性上有一定的不足,部門匯總時內部抵銷存在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對政府財務報告整體編制質量產生影響。
按照要求,部門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需將各單位發生的往來業務進行合并和抵消,如債權債務以及收入費用等類目。但由于各單位性質及會計核算方式等原因,在賬目抵銷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以中科院為例,由于很多科研經費和創收經費性質為延續性項目,合同周期為一年以上,因此在收到款項時,作為收款方并不會將其直接計入收入類科目,而是會使用“預收賬款”作為過渡科目進行核算,年終結算時采用“以支定收”的核算方式,即根據該課題當年經費支出金額來確認收入。然而,作為付款方,在財務記賬時,則會將該筆支出直接全部計入當年費用,這也就導致了在抵銷時雙方單位賬目不能一一對應。
案例分析:A單位付給B單位一筆100萬元款項,假設AB單位開票項目稅率均為6%。
(1)A單位在收到款項時,生成財務會計分錄:

(2)A單位年終結賬時,按照“以支定收”確認收入,若該課題發生50萬支出:

那么,在年底A單位的“預收賬款”科目,對方單位為B單位的條目下,會有一個44.34萬元的余額。同時,在年底A單位“事業收入”科目,對方單位為B單位的條目下,會出現一個50萬元的金額。以上為A單位的整體賬目處理分錄。
(3)B單位在進行付款時,生成財務會計分錄:

由此,不難看出,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根據抵銷要求,A和B單位間發生的往來業務應進行相應的抵銷,但在實際操作時,由于雙方記賬方式不同,與“預收賬款”所對應的“預付賬款”并沒有對等的金額;同時,與“事業收入”對應的“費用”類科目金額也不相同。雙方確認時,無法完全就其中的一方進行賬務的更改,由此抵銷工作就會產生困難。
為進一步規范現金管理,減少現金結算,按照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央預算單位公務卡管理暫行辦法》,科學事業單位對于單位間因公發生的費用,員工需使用個人公務卡進行支付結算,并憑借刷卡憑證到財務部門進行報銷還款。由于公務卡戶名為個人,并不在政府財務報告“填報基礎信息”表中,因此,在收入費用抵銷時在信息完整性方面存在缺陷。
案例分析:A單位員工在B單位刊物發表某文章,產生一筆10萬元的版面費,B單位開具一張單位抬頭為A單位名稱的發票,假設暫不考慮預收賬款的問題,雙方財務會計記賬分錄如下:
B單位確認收入時會計分錄,預收賬款下單位名目為A單位

A單位確認費用時會計分錄,費用科目下對方單位為A單位員工

由此可以看出,B單位在收入統計時,在對方單位為A單位的條目下,會存在一筆收入;而A單位員工在單位報銷時,由于使用公務卡進行報銷還款,A單位會將該筆款項匯入戶名為A單位員工的公務卡。那么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A單位所導出的對方單位結算信息表中,該筆支出的對方單位名稱則為A員工的名字,而不會顯示B單位的名稱。由此,會導致使用公務卡進行結算的雙方,在收入費用確認抵銷時,并沒有對應的科目,無法進行抵銷工作,從而對雙方財務報告編制質量產生影響。
科學事業單位經費采取“以支定收”的收入確認原則,因此,“預收賬款”科目余額實際相當于單位中的各課題余額。科研事業單位由于經費性質的特殊性,存在一些虛擬創收課題,該課題性質為單位創收經費,收入來源并非單一付款方,而是多個來源單位。如中科院院屬單位所開展的查新檢索收費項目,會面向院內及社會各單位提供服務,服務所產生的收入款項會全部納入該虛擬創收課題中,為提供服務所產生的費用也將會從該課題進行報銷支出。但由于該課題收入不是單一來源,年底采用“以支定收”后,無法準確定位并將該筆支出分攤至某一個來款單位,從而導致在“預收賬款”余額明細分解時,產生一定的困難。
案例分析:A單位面向社會提供查新檢索服務,收取B、C、D三個單位費用各10萬元,A單位采用“預收賬款”進行記賬,計入A-2021課題進行核算,該年A-2021課題發生兩筆10萬元費用支出,對方單位分別為D單位和E單位,年底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確認收入,A單位財務會計記賬分錄如下:
(1)A單位收到B單位款項時,生成財務會計分錄:

(2)A單位收到C單位款項時,生成財務會計分錄:

(3)A單位收到C單位款項時,生成財務會計分錄:

(4)A單位發生給D和E單位費用支出時,生成財務會計分錄:

(5)年底A單位“預收賬款”科目采用“以支定收原則”

確認收入時:年底A單位“預收賬款”采用“以支定收”確認收入的20萬元,是由B單位和E單位的支出組成,然而E單位在當年并未對A單位產生收入,因此,以支定收后“預收賬款”剩余的金額,無法對E單位的10萬元進行沖減,由此不難看出,年底A單位預收賬款余額為10萬元,但是由于科研事業課題性質的原因,無法將這10萬元準確對應到某一個付款單位名目下,進而對整部財務報告預收賬款余額分解信息質量產生影響。
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各部門財務資產狀況,為單位內部管理以及信息質量提升作出貢獻。但由于科學事業單位行業特點和記賬需求的特殊性,在部門內部院屬單位間發生往來業務進行賬務抵銷時,債權債務、收入費用兩大部分的合并抵銷工作存在困難,雙方單位在確認時,無法準確達成一致意見,使得賬務抵銷工作無法進行,進而導致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質量有所下降,對上級單位合并抵銷工作產生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精準反映出合并抵銷后部門的財務整體運行狀況。
如上所述,由于科研事業單位間有各自記賬特點,政府財務報告平臺中自動抵消對賬功能,完全基于做賬科目進行自動匹配,但是由于各單位業務種類的特點,以及記賬屬性的不同,以及科目設置等特殊性,發生往來業務的雙方單位在抵消時往往還需要一對一電話溝通解釋和說明,從而對數據進行確認,如科學事業單位在編報政府財務報告時除采用最低閾值外,遵循孰低原則,雙方單位在核實時,只能進行一對一溝通和核對,雙方確認時,無法完全就其中的一方進行賬務的更改,以中科院為例,下屬單位眾多,單位間往來業務量大,由此抵銷工作就會產生困難,同時,對政府財務報告編報效率產生影響。
目前我國《政府會計制度》處于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的初期階段,政府財務報告編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針對目前編制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建議在規范賬務處理的前提下,應科學設置財務指標體系,在不斷總結經驗的過程中優化記賬體系,擴充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內容和方法,針對科學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統一的記賬標準,提高賬務處理的準確性。另外,針對部門合并抵銷業務流程應制定統一依據,增強財務記賬系統的信息化改革,利用輔助核算減輕財務人員手工匯總往來賬目的工作量,減少疏漏,提高效率。此外,各單位財務人員應加強業務學習和研討,提高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對財務報告的認識,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質量,更好地發揮出政府財務信息的依據作用。
在政府財報報告編制過程中,往來業務抵消工作占編制工作比重的很大一部分,發生往來業務的各部門間需要進行對等業務的合并抵消,以提高數據質量的準確性,政府財務報告網絡平臺中雖上線了自動對賬功能模塊,但是同級政府單位間數據均不能同步,因此,發生往來業務單位間無法準確迅速地進行相關抵消業務,采用人工確認過程復雜,工作量大,從而影響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效率。另外,人工統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數據的準確性產生影響,因此,作者建議能優化編報軟件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保障數據準確率的同時也提高財務人員工作效率。
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處于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的起步階段,在編報和審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建議在政府財務報告開始編制前,各科學事業單位以部門為牽頭,對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要求和審核重點進行相關培訓,組織各下屬單位財務人員進行統一學習,提前對編報重點有所了解,對于有行業特點和記賬特殊性的業務提前進行編報規則的統一,從而減少由于業務熟悉程度的原因所導致的編報困難,進而提高會計信息和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報質量。
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準則的《政府會計制度》全面推行后,結合對政府財務報告相關理論研究的總結,以及科學事業單位政府財務報告編制現狀和改革情況,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全面地反映部門資產及債權債務情況,有效地將各單位財務指標和運行狀況披露給社會,但是在政府財務報告編報質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會計核算方法和記賬特點的差異化,行業特性,以及往來賬務確認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報質量。因此,建議在逐步完善《政府會計制度》的同時,能夠加強會計準則的規范性,以及會計核算方法的統一性,優化財務信息化建設,定期開展財務人員培訓,提高財務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各個部門單位對編制政府財務報告的理解,落實雙功能、雙報告、雙體系的政府財務制度機制,在保證政府財務編報質量的同時,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更好地落實政府財務報告編報制度,更全面地反映部門資產負債及財務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