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紅,陳凡杰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3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病,發病后會對腎臟造成繼發性損傷,出現腎絞痛、排尿困難、排尿疼痛等癥狀,甚至可誘發重度心腦血管疾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對于直徑較小的結石,一般不易被患者所察覺,少部分患者運動時可將其排出體外,然而絕大多數泌尿系結石患者體內的結石會不斷增大,出現腎區鈍痛、血尿等癥狀[2]。超聲是現階段診斷該病的首選方式,二維超聲(2DUS)對直徑較小結石檢出率較低,且受經驗、超聲手法等因素影響,漏診率較高,影響臨床治療。近些年,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CDFI)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在多種疾病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3]。鑒于此,研究探討泌尿系結石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快閃偽像診斷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 年1—12 月于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就診的88 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以X 線、CT 及超聲碎石為金標準。納入標準:依從性較好,能配合完成研究。臨床資料完整。語言、認知功能正常,能正常交流。生命體征平穩。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及嚴重精神疾病。存在生殖系統疾病史。存在急性炎癥疾病。其中男46 例,女42 例,年齡24~76 歲,平均年齡(45.12±5.06) 歲,體質量指數18~2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5.16±1.07)kg/m2,結石直徑<3 mm,32例,3~5 mm,56例。其中輸尿管結石54例(其中位于第一狹窄與第三狹窄之間18例,位于第一狹窄與第三狹窄處36例),腎結石34例。高中及以下34 例,大專26 例,本科及以上28 例。
1.2.1 2DUS 檢測 檢測前要求患者適當憋尿,檢查時協助患者在俯臥位、仰臥位、側臥位之間變換,檢測時采用橫切、縱切等方式,仔細觀察病灶邊緣、數量、形狀及內部回聲等。檢測儀器采用荷蘭Philips iE33型二維超聲檢測儀,檢測時將探頭功率設置為3.5 MHz,設置0.07~0.1 的機械指數。
1.2.2 CDFI 快閃偽像檢測 檢查時協助患者在俯臥位、仰臥位、側臥位之間變換,對患者腎臟、膀胱、輸尿管等部位進行檢測。在可疑結石強回聲處尋找“快閃偽像”,以明確結石診斷。若存在無法鑒別的疑似結石病灶,應仔細觀察輸尿管末端噴尿處的信號頻率,并對健側輸尿管進行觀察,與患處進行對比,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梗阻。儀器采用飛利浦A50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時將其調節為腎臟預置條件,設置3.5 MHz探頭功率。
比較2DUS 和CDFI 兩種方式結石檢出率及對不同直徑泌尿結石的檢出率,并分析CDFI快閃偽像。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DFI 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檢出率均較2DUS 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DUS和CDFI結石檢出率情況例(%)
CDFI 對3~5 mm 結石、<3 mm 結石檢出率均較2DUS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DUS和CDFI不同直徑泌尿結石的檢出率情況 例(%)
88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伴彩色快閃偽像有75例。
泌尿系結石多集中在30~50 歲人群中,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根據結石梗阻位置的不同,患者可出現腰部劇痛、下腹部疼痛伴血尿、嘔吐等癥狀。該病本身對機體危害不大,但其會引起尿路梗阻,出現輸尿管擴張、尿潴留和腎積水等,從而引起泌尿系感染、損傷等,嚴重者甚至發生惡性病變[4-5]。因而早期對該病進行診斷是保證疾病有效治療的前提條件,亦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保證。臨床針對該病的診斷主要采用影像學手段,通過其以了解病變部位,為臨床及時、有效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超聲在該病的診斷中應用最為廣泛,其具有操作簡單、無創、迅速和可重復性強等優點,是當前泌尿系結石首選的檢查方式[6]。有研究表明,2DUS 在診斷泌尿系結石過程中,由于其聲阻抗是其他軟組織5 倍,加之結石組成成分的不同,使其與其他組織有著本質區別[7]。2DUS 應用于泌尿系結石中,對于直徑>5 mm 的結石,一般可檢查出,但對于直徑較小或位置隱匿結石,或針對碎石術后結石殘留患者,尤其是結石回聲較弱,后方聲影并不顯著的患者,2DUS 的診斷效果一般不理想,易造成誤診、漏診,從而延誤治療,導致不良預后[8]。相關研究也顯示,2DUS 檢測中雖然結石與周圍組織信號存在明顯差異,但受信號壓縮影響,結石與周圍組織在超聲波下回聲并不明顯,且存在反射角增多時,空間反射可進一步均勻化處理反射產生聲影,使后方聲影的可見度減少,從而使較小病灶易被忽視[9]。針對早期泌尿系結石患者,其診斷通常是依靠橫斷面的檢測圖像,而2DUS 僅能獲得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常規圖像,已無法滿足臨床對于早期泌尿系結石的診斷。
近些年,隨著CDFI 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并在多種疾病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故臨床逐漸將其應用于泌尿系結石患者的診斷中。在泌尿系結石檢查過程中,CDFI 會出現一種快閃現象,稱之為偽像,即血流部位未見彩色信號,此現象一般在尿路結石上或表現存在結晶時,而彩色信號則通常出現在結石聲影中或回聲表面。CDFI 通常由于在介質內散射體數量不多,輻射頻率將不再依據高斯正態分布,在此情況下,界面與聲束之間將出現小規模移動,進而引起異常輻射頻率,出現結果和帶寬不確定的假多普勒位移及持續回聲脈沖,使強回聲后方聲影區內出現彩色偽像,即紅藍鑲嵌的快速閃爍。快閃偽像是CDFI 診斷的輔助手段,是由快速變化的多普勒信號組成的紅藍鑲嵌的彩色信號,呈現出典型的噪聲表現于頻譜多普勒上,與正常血流存在明顯差異。將快閃偽像應用于泌尿系結石患者中,發現此類患者結石強回聲表面及后方出現快閃偽像,且隨深度增加而狹窄,且彩色信號位置及形態不隨患者體位、腸道蠕動及呼吸等改變而改變,彩色信號較為恒定[10-11]。與2DUS 超聲檢查相比,CDFI 快閃偽像可鑒別不典型性結石。本研究結果顯示,CDFI 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檢出率均較2DUS 高,CDFI 對3~5 mm 結石、<3 mm 結石檢出率均較2DUS高,88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伴彩色快閃偽像有75 例,表明泌尿系結石采用CDFI 快閃偽像檢測,結石檢出率較高,對于直徑<3 mm 結石檢查率較高。王順義等[4]研究顯示,對泌尿結石患者采用CDFI 快閃偽像進行檢測,能夠高效、準確地檢測出結石,可顯著降低誤診、漏診率,比二維超聲檢測更具優勢,與本研究具有一致性,說明CDFI 快閃偽像在泌尿結石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CDFI 快閃偽像應用于泌尿系結石診斷中,若出現猶如彗星尾樣的閃爍信號,伴有活躍反射,且長時間存在,表明有結石。該診斷方式能夠對內部病灶和組織器官進行清晰觀察,分析各個階段組織或器官回聲切面、血液流速,以評價是否存在病變組織[12]。CDFI 快閃偽像圖像清晰,能夠準確顯示泌尿系統結構和功能,可從任意角度對患者輸尿管、腎臟、膀胱等結構進行觀察,并通過對超聲影響特征變化及影像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可判斷患者病位置和范圍。在行CDFI 快閃偽像檢測泌尿系結石過程中,可由迅速變換的多普勒信號組成反應信號,產生垂直波帶,在患者結石的后方出現快閃偽像,表現為近場端彩色束較粗的特點,發揮臨床診斷價值。CDFI 屬于無創檢測,且檢測時間較短,可為臨床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且可判斷結石性質,陰性結石主要成分為尿酸和黃嘌呤為主,幾乎無快閃偽像,而陽性結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草酸鈣等,會發生快閃偽像。通過其可有效判斷結石成分,以便臨床采取針對有效的治療方式。在日常超聲工作中,對于輸尿管結石,由于其解剖位置較深,2DUS 對于此部位顯現較為困難,故可在此區域加載彩色多普勒現象,若出現快閃偽像,可確診輸尿管結石。對于疑似腎結石者,可在疑似區域加載彩色多普勒顯像,若出現快閃偽像,可確診為腎結石。由于中上段輸尿管解剖位置較深,加之腸道氣體干擾,2DUS 一般不能完整顯示,且不能鑒別擴張的血管和輸尿管,在疑似擴張輸尿管區域疊加CDFI 能很好地鑒別二者。CDFI 快閃偽像可明確病灶硬度,提供更多的病灶信息,有效提高結石檢出率,降低誤診率,保證早期治療方案的正確性,確保患者盡早恢復健康。部分患者腸道氣體強回聲后方可出現CDFI 快閃偽像,易被誤診為泌尿系結石,而腸道氣體強回聲后方的快閃偽像一般存在不穩定性,故可通過觀察快閃偽像是否穩定而鑒別。CDFI 快閃偽像關于泌尿系結石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不可將其作為診斷該病的唯一手段,應聯合多種手段進行診斷,并結合患者病史,以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治療成功率,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選樣本量偏少,且均為醫院住院患者,有一定的區域限制,今后應擴大樣本量及納入范圍,做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可靠的循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