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明,袁建華,張美景,孔令杰,李杰,陳艷萍*
(1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4;2 句容蘇科鮮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江蘇 句容 212400)
鮮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直接食用或加工的玉米類型。因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適口性好而深受消費者青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鮮食玉米作為玉米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2020 年種植面積達100 萬hm2。鮮食玉米作為朝陽產業,在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中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江蘇省是農業部規劃的鮮食玉米優勢產區,鮮食糯玉米在江蘇已發展為優勢特色產業,為優化種植結構,改善市民膳食結構和幫助農民致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江蘇省糯玉米種植面積約6.7 萬hm2,已成為全國糯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江蘇省糯玉米品種以本省自育為主,主要為彩色糯玉米和白色糯玉米。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優良品種是鮮食糯玉米產業發展的基礎。隨著鮮食糯玉米產業優化升級,食味品質和外觀色澤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豐產性和抗逆性成為種植者選用的重要指標。根據市場需求,針對江蘇省及東南地區氣候特點,本研究團隊培育出食味品質優良、籽粒色澤亮麗、豐產穩產性好、抗逆性強的彩色鮮食糯玉米新品種蘇科糯1701,既能滿足“好吃,好看”的要求,又能滿足“好種、好賣”的要求。該品種已于2020 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彩色鮮食糯玉米雜交種蘇科糯1701 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與句容蘇科鮮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合作,以自交系JSW12471 為母本,自交系JSW15180 為父本雜交育成。
JSW12471 是2009 年春季以白色糯玉米自交系JS0581 與彩色糯玉米雜交種京甜紫花糯2 號為基礎材料組配二環系,秋季自交后選擇紅色籽粒,利用JS0581 與紅色籽粒回交2 次,自交3 次后,2012 年獲得的遺傳性狀穩定一致的紅色籽粒自交系。
JSW15180 是2013 年以高產、抗病糯玉米雜交種黔糯968 為基礎材料,采用“大群體、嚴選擇”的方法,經南京、海南兩地連續7 代自交與選擇,于2015 年獲得的遺傳性狀穩定一致的白色籽粒自交系(圖1)。

圖1 蘇科糯1701 育種系譜圖Fig.1 Diagram of combination and screening of Sukenuo 1701
2015 年冬季在海南利用自交系JSW12471 和JSW15180 組配雜交組合,2016—2017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8—2019 年參加南方(東南)糯玉米區域試驗,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鮮食糯玉米審定標準,2020 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1.1 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016、2017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和多點異地鑒定試驗。試驗設南京、淮安、宿遷、揚州、上海金山區、杭州、福州和廣州等10 個點,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面積12 m2,種植密度52 500 株/hm2,其他管理同大田生產。試驗結果表明,蘇科糯1701平均鮮穗產量14 248.8 kg/hm2,比對照蘇玉糯5 號增產13.45%。
2.1.2 區域試驗結果
鮮食糯玉米的豐產性是評價糯玉米品種的重要指標。蘇科糯1701 于2018、2019 年參加南方(東南)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2 個試驗點分別為安徽省鳳陽縣、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廣東省惠州市、梅州市、廣州市天河區和海珠區、陽江市,廣西自治區南寧市、桂林市,海南省海口市,江蘇省南京市、南通市、蘇州市,江西省南昌縣、贛州市,上海市閔行區和奉賢區,浙江省淳安縣、嵊州市、東陽市。小區面積24 m2,6 行區,中間4 行計產,種植密度52 500株/hm2,其他管理同大田生產。
其中2018 年22 個點平均鮮穗產量為14 158.5 kg/hm2,比對照蘇玉糯5 號增產16.5%,22 點全部增產,無倒伏、倒折。2019 年繼續參加南方(東南)糯玉米區域試驗,平均鮮穗產量為13 547.7 kg/hm2,比對照蘇玉糯5 號增產20.7%,試驗點全部增產。倒伏率0.9%,倒折率0.2%。
兩年試驗結果平均鮮穗產量為13 853.1 kg/hm2,比對照蘇玉糯5 號增產18.5%(表1)。

表1 2018—2019 年蘇科糯1701 區域試驗產量Table 1 Regional trial yields of Sukenuo 1701 from 2018 to 2019
品質是影響鮮食糯玉米品種能否通過審定并推廣的關鍵因素。2018、2019 年南方(東南)糯玉米區域試驗主持單位組織專家進行品嘗鑒定,結果表明,蘇科糯1701 品質優良,兩年品嘗評分平均為86.55分,優于對照蘇玉糯5 號(表2)。外觀和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糯玉米二級標準。

表2 2018—2019 年蘇科糯1701 品質表現Table 2 Quality performances of Sukenuo 1701 from 2018 to 2019
揚州大學農學院理化檢測結果表明,蘇科糯1701 在2018 年區域試驗中支鏈淀粉含量為98.1%,優于對照蘇玉糯5 號;2019 年支鏈淀粉含量為97.1%,與對照蘇玉糯5 號相當,達到部頒糯玉米標準。
良好的抗病性能降低鮮食玉米種植風險,確保豐產穩產和種植收益。2018、2019 年南方(東南)糯玉米區域試驗采用人工接種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蘇科糯1701 高感小斑病,感瘤黑粉病,感紋枯病,中抗南方銹病。南方銹病抗病性優于對照蘇玉糯5 號,瘤黑粉病、紋枯病抗性與對照蘇玉糯5 號相當(表3)。

表3 2018—2019 年蘇科糯1701 抗病性表現Table 3 Resistance of Sukenuo 1701 from 2018 to 2019
蘇科糯1701 為中熟彩色鮮食糯玉米雜交種,春播出苗至鮮穗采收期79.5 d。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花藥黃色,穎殼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21 cm,穗位高93 cm,果穗長錐形,穗長19.9 cm,穗行數12~18,穗粗4.75 cm,穗軸白色,籽粒花色,百粒鮮質量34.65 g。接種鑒定,高感小斑病,感瘤黑粉病,感紋枯病,中抗南方銹病。皮渣率12.3%,品嘗鑒定得分86.55,支鏈淀粉占總淀粉含量的97.6%。
糯玉米屬異花授粉作物,籽粒有花粉直感現象,容易影響粒色、甜度、糯性等。蘇科糯1701 種植時需與其他類型玉米品種隔離種植。空間隔離直線距離不少于500 m,時差隔離一般錯開20 d 以上,可利用山崗、樹林、房屋等自然屏障阻擋其他類型玉米花粉的傳入。
根據上市時間和栽培方式不同,合理安排播期,防止扎堆上市,提高種植效益。露地直播,5~10 cm地溫穩定在10 ℃時即可播種。春玉米一般在3 月底至4 月中旬,秋玉米一般在7 月中下旬至8 月上旬播種。每公頃種子播量22.5 kg 左右,播后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適量灌水,確保全苗。
蘇科糯1701 適宜密度為45 000~52 500 株/hm2。寬窄行或等行距種植。等行距種植時,平均行距55~65 cm。采取寬窄行時,大行70~80 cm,小行40 cm,株距24~30 cm。
肥料以有機肥為主,減少化肥施用量,控氮、穩磷、增鉀,針對性施用微肥,提倡施復混肥,禁止使用硝態氮肥。基肥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公頃30 000~45 000 kg、45% 三元復合肥(N-P2O5-K2O =15%-15%-15%)300~375 kg/hm2,在耕前撒施。施肥總量為每公頃純氮(N)210~240 kg、磷(P2O5)45~75 kg、鉀(K2O)60~90 kg。其中40%做基肥或種肥,另60%做追肥施入。
在苗期掌握好澆水量,適度蹲苗;中、后期(玉米穗期、抽雄期和花粒期)干旱時要及時灌水,防止出現“卡脖旱”;雨后要及時清溝排水,防止漬澇災害。
鮮食玉米易遭受病蟲害侵襲,需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農業防治,優先使用生物防治,結合物理防治,科學合理地應用化學防治,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鮮穗采收前12 d 嚴禁施用化學農藥。
鮮穗采收時必須帶苞葉,根據授粉后的天數、籽粒含水量、氣溫確定采收時期,以提高果穗食用和商品品質。春播一般為授粉后22~24 d,秋播為授粉后24~27 d,籽粒含水量達59%~65%,花絲變焦,籽粒頂端飽滿、晶瑩剔透時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時上市或加工處理。
蘇科糯1701 適宜在南方(東南)鮮食糯玉米類型區的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