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崇陽,胡方圓
海軍一線醫院建設是海上衛勤保障能力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保障打贏、反制挑釁的重要基石,而科學合理地建設海軍一線醫院是我軍衛勤研究的要點和難點。面對日益復雜嚴峻的海上斗爭形勢,我國海軍發展戰略逐漸由近海防衛向遠海防御轉變,對海上衛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軍一線醫院作為海上衛勤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其發展應得到高度重視。海軍一線醫院建設應秉承姓軍為兵宗旨,在戰備訓練、服務保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后勤改革和配套建設等諸多方面多頭并進。
1.1 使命任務是核心 海軍一線醫院必須緊緊圍繞使命任務抓建,各項工作圍繞衛勤保障能力的提高進行部署和落實,瞄準上級賦予的任務建立科學完整的醫院和海上機動衛勤分隊預案體系,準確對接各種作戰樣式條件下醫院衛勤力量運用模式,以期能夠在各種復雜急難情況下履行衛勤使命。
1.2 日常戰備訓練是基礎 醫院應當培養一支思想和業務雙過硬、衛勤和臨床雙精通業務骨干隊伍,一支戰勤和衛勤業務兼修的機關組訓骨干隊伍,全院和抽組機動衛勤分隊要保持較高的訓練和戰備水平,不斷完善戰備物資儲備、采購、點驗和更新等管理機制。
1.3 醫療技術水平是保證 新版《戰傷救治規則》對戰現場急救、海上機動衛勤分隊、后方醫院的救治范圍和時效等做了全新的要求[1],海軍一線醫院作為區域衛勤保障最重要的支點,既是醫療技術組訓單位,又是海上抽組衛勤力量來源和后送救治重要節點,針對海戰傷致傷特點、發生發展轉歸、關鍵處理技術等,在整個救治后送鏈上設計臨床診治策略、提高技術能力是在未來戰爭中降低死亡率、致殘率的有效保證[2]。
1.4 平戰時多樣化軍事任務保障是檢驗 要善于在重大多樣化軍事任務、聯合訓練當中錘煉分隊和能力,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處置、護航遠航保障、海上特情處置和搜救等任務當中汲取營養,檢驗能力[3]。海上加強醫療力量以及抽組配屬的機動衛勤分隊能否在全海區、各種作戰樣式和復雜海況條件下完成救治范圍內的各種情況處置和手術操作,分隊和后方醫院兩級能否有效應對戰時衛勤需求爆發階段的資源擠兌和后續衛勤保障能力的持續釋放。這些都要求在戰備訓練和日常管理中經常研究思考、持續建設引導和調控資源攻關。
2.1 嚴格落實官兵醫療服務各項規定 隨著軍隊人員醫療待遇保障改革落地,軍隊醫院就醫群體將發生深刻變革,一線醫院更要積極協調優質衛生資源向海軍常見疾病防治、軍人門診、軍人體檢等部隊急需診療項目傾斜,同時兼顧軍人家屬及其他軍隊人員就診需求,確保軍隊醫院管理各項規定要求落地落實[4]。
2.2 貼近一線服務部隊形成機制 疫情期間主戰部隊海上兵力使用頻仍,部隊訓練強度大,管理從嚴從緊,官兵外出就診受限,潛在醫療需求得不到有效響應,健康管理壓力增大,作為一線醫院,除了為就診官兵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以外,更需要積極走訪各體系單位了解保障需求動態,主動前伸骨科、口腔、皮膚等多發疾病的專科化醫療服務,針對性輸送官兵盼望的口腔、超聲、疫苗注射、核酸檢查等診療項目,到前沿靶向解決官兵實際醫療困難。
2.3 多維互動拓展綜合服務職能 一線醫院要更多地把體檢、訓練傷防治、疫苗接種、疾病預防控制、技能培訓等多維功能集成到醫院[5],利用醫院平臺,豐富為軍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用體系化一線救治能力建設思維和全維健康管理理念打造基層衛生工作骨干力量。
3.1 建院目標設置科學合理 隨著海軍轉型建設發展,一線官兵理應享受到駐地一流的診療服務,但對照來看,少部分海軍一線醫院建設實際距離此目標尚有差距,除了在硬件設施設備更新升級上需要各級加大投入以外,更需要保持建設發展醫院的堅定信心,在海軍衛生力量資源配置、學科人才隊伍建設、配套管理規范等軟件上持續用力[6]。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技術建設思路,把有限的資源投向與備戰打仗相關有希望、有特色的學科和技術方向,堅持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
3.2 融合建設海軍特色學科群 海軍一線醫院應當充分利用海軍構建深藍醫聯體的良好契機,高標準籌劃醫院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利用聯合體建設進一步強化臨床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進一步強化遠程智力支持與協作,通過目標式幫帶機制、軍事醫學相關學科合作共建和標準化建設機制(參照疾控體系建設的分類分級建設)、學科和個人能力認證建設機制等有效手段,建立一支學科整齊配套滿足平戰需求、高度統一集團化規范管理、力量運用靈活的海軍衛勤力量[7]。
3.3 主動融入屬地化的專業管理 積極參加駐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學科技術評審、醫療質控感控檢查、藥品耗材控制等活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和爭取話語權,積極合理合規地引入地方技術、人才、管理等資源為醫院建設助力,推動醫院創新驅動發展。
4.1 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和科學激勵 按照軍隊醫院管理規定,結合醫院運行和駐地實際,不斷調整優化醫院績效方案,適時合理提升聘用制人員待遇,使醫院各類人員價值取向、激勵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注重調動和發揮各類人員在醫院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同工同酬”“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得以貫徹,提高一線醫務人員的工作動力[8]。
4.2 充分利用軍民融合平臺打通政策堵點 重視和尊重在醫院工作的每名同志,在住房分配、家屬隨軍就業、孩子入學入托、老人就醫問藥等各方面予以軍隊人員熱情支持,在地方戶口辦理、人才引入政策落實、職稱晉升等予以聘用人員關懷關心,積極改善軟硬件條件,狠抓醫院內外部滿意度和機關滿意度,以情暖心,用心做事,使醫院發展成就惠及每名員工[9]。
4.3 合理依托軍內優質資源提高技術水平 在提高醫院技術水平方面,醫院借助軍醫大學優質資源,發展醫院薄弱學科,強化傳統優勢學科,提升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建設醫院核心技術骨干團隊。醫院常態化接受軍醫大學高水平代職專家幫扶,高頻次派遣本院技術骨干力量前往科研院校和優秀醫院進修,從而系統、整體、全面和高質地提高醫院技術水平。
5.1 守牢疫情安全底線 在疫情反復的大環境下,應嚴格做好醫院消毒,持續保持清潔環境[10]。對疫情一線防控人員,醫院應創建寬松氛圍,提供專業防護,緩解一線人員心理壓力,維護醫護人員心理健康[11]。對于后方工作人員和患者,醫院應根據人員日常體征進行初篩,結合常態和靶向核酸檢測,落實聯合防控機制,切斷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維護全院醫患生理健康[12]。
5.2 重點關注醫療信息安全 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與醫療業務融合愈加緊密,HIS系統和EMR系統的引入實現了醫院工作效率的飛速提升[13],但同時也帶來了醫療設備信息、病患者信息等泄露的風險。醫療信息安全應提早謀劃,多方位部署,從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安全防護技術措施和加強管理和信息安全教育等方面著力加強醫療信息安全保障,避免重要關鍵信息泄露造成重大損失[14]。
5.3 抓好質控管理工作建設 建立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組織體系,明確質量管理委員會和科室質量管理責任人職責;依照醫學科學理論結合醫院工作實踐經驗,健全醫療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完善質控與評價體系,實現全程、動態和實時的監管,建立健全督導評價機制,做好監控數據的分析反饋,及時分析醫院運行中的質量安全問題,及時進行改進,不斷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