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千,段增杰,馬玉琴
區別于我軍傳統衛勤力量統管共用派出保障聚焦部隊衛勤力量的管理,島礁中心醫院統管共用模式是新時代背景下軍隊醫院間衛勤力量整合使用的新的嘗試,研究與探討適合其特點的管理模式是海軍衛勤建設的重要課題。
1.1 需求的指向性 島礁中心醫院平時作為所在區域醫療中心,戰時作為第三級救治階梯,對醫院學科建設與服務保障能力有較高要求,加之所在地“價值高、補給難”的特點,依靠自身力量開展科學研究、技術訓練與業務能力提升等醫院建設與發展支撐條件缺乏,要圓滿完成“服務隊、戰斗隊、保障隊、工作隊”功能[1],必須以任務為牽引,創新島礁中心醫院建設發展機制。
1.2 保障的特殊性 島礁中心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須滿足平戰時軍地病員醫療服務需求。要確保其服務能力滿足軍隊實際需求,特別是軍隊平時全維健康維護和戰時保障任務,要求著力發展戰創傷相關重點學科,以及與指戰員生理、心理與戰場環境相適應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但由于島礁中心醫院病員病情結構相對簡單,通過臨床實踐提升技術水平難以實現,借力其他醫療機構提升服務成為基本要求,人員輪換制成為選擇。
1.3 組織制度的復雜性 建制性管理力來自隸屬關系帶來的行政影響力。島礁中心醫院由上級醫院管理,其總體發展規劃及建設應納入上級醫院統籌規劃中。同時,由于醫療機構的特殊性和分權管理原則,島礁中心醫院有其相對獨立的使命任務、管理層級、醫院文化和建設運行機制。如何處理好上下級醫院間關系,建立互利共贏、責權清晰、機制順暢的組織管理體制機制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可借鑒軍地衛生資源整合經驗。
1.4 人員的流動性 島礁中心醫院所在區域“高溫、高濕、高鹽、高日照、高輻射”的特性,導致人員不宜長期連續駐地工作,人員輪換制成為主要選擇?;谳啌Q制以及島礁中心醫院與上級醫院的隸屬關系,待輪換人員的管理及培訓、以人員成長為基礎的醫院學科建設與發展,應依托上級醫院較為適宜。
2.1 功能目標 平時集醫療、科研、預防、強健為一體的區域醫療中心,以區域部隊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常見病、多發病診治為主,兼顧常見的疑難、危重病救治;承擔區域公共衛生、衛生保健等保障任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戰時承擔所在區域第三級救治階梯保障任務,即早期救治和部分??浦委熑蝿?。
2.2 管理體制建設構想 島礁中心醫院統管共用管理模式,行政關系隸屬于上級醫院,但運作方式相對獨立。管理體制可借鑒醫聯體治理結構改革,在保持“5個不變”的前提下,即法人地位不變,功能定位不變,行政隸屬和人員隸屬關系不變,資產歸屬不變,投入渠道不變,與上級管理機構協商建立由主管部門、上級醫院以及島礁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構成的聯合管理組織、監管組織等虛擬決策組織。依托新的管理體制和組織體制,以決策層聯合為紐帶,建立上下級醫院“一體融合”的建設路徑,推進醫院間行政、業務等結構的聯動。遵循銜接互促、科學統籌的原則,借鑒“聯建共管、聯建共用、聯建共享”機制[2],建立包括管理、技術、人才培養及設備等關鍵要素聯動,切實提升醫院服務能力和管理績效。
島礁中心醫院實行獨立核算機制,通過優化組織人員構成和決策機制設計,確保其自身利益。協商建立醫院聯合建設績效評價考核指標,包括軍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學科建設與發展等目標,確保管理目標實現,同時要建立對上級醫院的相關激勵機制,確保其獲得相應管理效益。
2.3 運行機制建設構想 根據保障任務需求,實行輪換制,可分為2類模式。(1)常規模式。根據平時保障需求派駐輪換人員(其他人員依托上級醫院管理培養),展開部分床位,完成日常保障任務。(2)應急模式。應急情況下按要求拓展醫院床位,在編人員全部到位,完成賦予的保障任務。
醫院間聯合運行機制構建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長遠規劃,特別是伴隨海軍戰略目標建設要求,以及醫院使命任務要求,在上級主管機構把控下,通過醫院間協商有序開展醫院運行機制。
島礁中心醫院與上級醫院間的聯結可劃分為3個階段。(1)聯合準備階段。此階段島礁中心醫院處于初期建設階段,管理制度初建,人員處于招聘培養階段,人員派出、藥品器械等資源補給以上級醫院為主體,島礁中心醫院對派出人員進行管理。通過上級醫院為主體的醫療隊的派出,建立島礁中心醫院基本運行規章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明確島礁中心醫院服務保障任務,建立輪換制度,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衛勤保障方案。(2)松散式組合階段。此階段類同于“松散型醫聯體”特征[3],管理部門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基本維持島礁中心醫院的獨立運行,不涉及人、財、物的管理權限調整。醫院間形成聯席會議的議事制度,引導上級醫院與島礁中心醫院間形成合作意向,初步完善島礁中心醫院的規章制度,包括醫療、護理、行政、后勤、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管理內容,完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管理標準和規范,以及與上級醫院聯合的管理指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規范。(3)緊密型聯合階段。此階段有“緊密型聯合體”的部分特點,但也有明顯區別,須兼顧醫院人員輪換制特色和保障任務的相對獨立性。因人員培養及學科發展主要依托上級醫院,因此在保持島礁中心醫院獨立法人基礎上,可通過“管委會”等管理體制建設,在采購、管理、人事等方面引導醫院間建立以上級醫院為主體的互利共贏的協作運行平臺,提升資源配置和管理的話語權和效率。在業務發展方面,建立基于互惠原則的人才培養、技術支持、健康維護和成果轉化等聯合機制,實現島礁中心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3.1 要強化上級機關宏觀把控要求 島礁中心醫院管理模式具有獨特性:規模編制功能類同于陸地中心醫院,獨立運行;遠離大陸,發展基礎和模式區別于陸地醫院;與上級醫院分處異地,管理協同困難;平時實際保障需求不足,但地位特殊,戰備及戰時保障任務重,人員培養使用機制特殊。這些特殊性要求島礁中心醫院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比如基于醫聯體的虛擬管理組織體制架構及領導體制在軍隊醫院的建設過程中尚未有過實踐,但在地方有廣泛實踐基礎,學習和借鑒尺度需要創新和把控。島礁中心醫院駐地不適宜長期居住,非駐島人員培養、安置管理和學科建設模式需要創新等等。這些探索都需要上級機關宏觀把控,對改革階段目標、考核評價方法等進行控制,確保改革有序、平穩、合規。
3.2 建立雙贏的以上級醫院為主要依托的統管共用發展機制 如何實現島礁中心醫院相對獨立又有序發展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其核心是如何處理好與上級醫院間的關系。島礁中心醫院要發展,學科是基礎。上級醫院為教學醫院,有先進戰創傷學科發展基礎,是島礁中心醫院學科發展的可靠依托。根據學科發展需求,借助上級醫院,共同分析島礁中心醫院建設規劃和路徑,將島礁中心醫院的學科發展融入上級醫院學科建設中。同時,依托上級醫院,也能提升島礁中心醫院的管理能力、擴大市場份額(病源)和采購談判能力等。
當然,這種融入(統管共用)不是單方向的,需要有雙贏機制。外軍經驗提示,資源統管共用發揮效益須有綜合經濟、個人激勵、法律和行政機制[4]。對上級醫院而言,統管共用機制是提升其軍事效益的重要工作,應予以行政上的要求與支持,也可以彌補人員數量不足、負荷過重等問題;同時,將為其加強海上戰略方向的科研創新提供可靠的基礎與平臺。
3.3 依托醫院信息網絡建設優化遠程醫療服務機制 島礁中心醫院所在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先進,但人力少,且遠離陸地,必須加強遠程醫療和智慧醫療的開發和使用。根據能力強健要求,借力上級醫院共建健康管理信息平臺,完善數據采集和信息處理功能,實現對健康監測、預警、追蹤和干預的智能化、一體化和連續化管理。加強遠程資源中心建設,實現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等活動,提升服務質量,確保官兵獲得優質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步關注國內智慧醫療系統應用進展,其適用于島礁中心醫院聯結網絡化、管理扁平化和保障效能要求高等特點,適應行業發展規律,對于節約人力成本、提升醫療風險管控和管理績效有明確價值。
3.4 要以平戰一體為要求建立參與戰區聯勤保障規則 備戰打仗是軍隊醫院存在的價值和使命要求,平時的醫療保障及訓練是為了確保戰時有效完成衛勤保障任務。島礁中心醫院建設以上級醫院為主要依托,但地域不同,醫院間建設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與“戰區主戰”和聯勤保障要求不同。為此,島礁中心醫院需要根據戰區統籌安排建立參與戰區聯勤保障規則,在保障實踐和演訓活動中逐步構建順暢的聯勤保障關系,包括組織指揮關系、救治階梯關系、轉診后送關系等。只有在平時明確規則,形成有序關系和成熟保障經驗,才能實現平戰時的快捷轉換,提升聯勤保障效能,確保島礁中心醫院使命任務的圓滿完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