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桔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9)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2022年3月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委員時強調“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重視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1],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富裕,才能更好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專業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支撐,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響了鄉風文明建設,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大局,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生命線,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礎。脫貧攻堅的順利完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接下來三農工作的重點除了產業振興外,還要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隊伍規模逐漸壯大,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穩定社會秩序,構建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綜合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內容,隨著脫貧攻堅的順利完成,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改變,但是現階段農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并不協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不僅僅是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本身,更關系到整個基層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領頭羊,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激發新型職業農民參與農業生產實踐的干勁并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農業生產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同時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能夠引導新型職業農民形成正確的市場競爭觀念,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作用,有效帶動其他傳統農民積極投身于農業生產活動,促進鄉村產業經濟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價值引領和精神動力。
市場經濟洗禮下傳統價值觀念不斷消解,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網絡普及使更多新思想、新觀念融入農村。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農村社會逐漸走向開放,現代化農業發展衍生的新型職業農民,其文化素質逐步提升,政治敏感度逐漸增強,所獲取的外界信息增多,這其中不免夾雜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價值觀念,一定程度上會擾亂農村社會秩序,給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造成困難。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構建充滿活力、和社會秩序。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發展中的示范作用,影響其他傳統農民改變自身價值觀念,從而促進廣大農村地區形成融洽的社會環境,使農民能夠知政策、聽黨話、跟黨走,為推進鄉村振興營造一個安定、穩定、團結的基層社會氛圍。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內在保障,隨著脫貧攻堅帶來的物質條件改善,農民的思想觀念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發展,利益驅動更加明顯、倫理觀念更加復雜,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不同所帶來的生活習慣差異沖擊著現代鄉風文明建設。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新時代農業發展帶頭人,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將有利于新型職業農民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對其他傳統農民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從而營造積極向上的鄉村社會風氣,培養良好社會公德,提高農民道德水平,有效促進現代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過程中,三農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知識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本競爭愈演愈烈,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新型農民肩負著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責任,截至2021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已經成功突破2000萬,然而在現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背景下,教育機制不健全、缺乏教育人才等使新型職業農民未完全實現身份轉變,部分新型職業農民小農意識仍然強烈,法制意識淡薄,功利化價值取向明顯,這些因素一定程度制約著新型職業農民自身發展和鄉村振興實現。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導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責任感,更好引導傳統農民適應時代發展,從而能夠有效凝聚實現共同富裕的力量。
雖然各級政府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現有的培育體系往往局限在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存在一定不足。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級政府整體規劃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培育工作,雖然相關文件都提及了“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新型職業農民資質評定往往停留在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形成完善的評價機制。而且,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多為半脫產學習,由于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新型職業農民少有心血傾注到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方面。
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的生產方式仍相對分散,過于分散的生產方式使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困難,更有部分農村基層兩委完全忽視思想道德建設,導致思想道德教育環境缺失。
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競爭的經濟,一方面雖然促進了新型職業農民自主創業,實現農業創收、增收,但是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環境下部分經營主體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使得部分新型職業農民開始出現唯利是圖、漠視倫理道德等觀念,化肥農藥殘留量超標、過量使用添加劑等現象層出不窮。同時,市場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收入懸殊,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使得新型職業農民出現心理失衡,部分新型職業農民出現不滿情緒,更有甚者開始質疑黨的政策、阻撓改革政策實施,對抗基層政權等危害鄉村社會秩序的現象。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不良反應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臨挑戰,傳統的宣傳式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式無疑就顯得力不從心。
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手機等在農村得以普及,農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天下事,各種思想觀念、新聞信息涌入農村,大量外界信息的涌入使農民存在辨識困難。例如,疫情防控期間,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使農民不能準確辨識,因網絡謠言而營造的恐慌氣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基層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下,新型職業農民借助網絡直播、微店等形式增加了自身收入,新型職業農民雖然接受過一定的職業教育,但是在海量的網絡信息面前,新型職業農民仍然存在一定辨識難度,形色各異的網絡信息給新型職業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一定影響。
脫貧攻堅的勝利使農村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農民的文化素質并未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提升。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一般都在四五十歲以上,這部分人平均受教育水平8.6年[2]。據《2018年全國新型職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約占總體的57.16%,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體呈現文化程度不高[3]。而且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相對落后的物質條件使新型職業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意識相對較低,忽視思想道德教育作用。職業技能培訓雖然能有效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農業生產技術,但是由于自身文化素質偏低,新型職業農民并未完全實現職業身份的轉變。新型職業農民雖接受過一定程度的職業培訓,但是短暫的職業培訓并沒有大幅度提升其文化素質,這種普遍偏低的文化素質使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瓶頸。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聯系黨與群眾的橋梁,肩負著農村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職責,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自治組織在自身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自治組織職責劃分不清晰,尚未明確思想道德教育責任,大多數農村思想道德教育責任時常堆積在農村基層黨支部。同時受城鎮化影響,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村基層兩委成員年齡結構偏大,其自身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從而導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式缺乏創新性,不能嚴格按照思想道德教育目標開展工作,時常敷衍了事,形式化、教條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直接影響了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組成,加快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是重要帶頭人,要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要了解新型職業農民真實的思想意愿、情緒動態、利益訴求,以新型職業農民“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使新型職業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文明新風的參與者和推動者[4],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新型職業農民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農村基層兩委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時要抓住新型職業農民想什么、盼什么,了解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切實需要,并通過喜聞樂見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如:文藝匯演、抖音直播、生活小知識講座等,讓新型職業農民在日常文娛活動中了解黨的相關政策,堅定理想信念。同時 借助文化廣場、村史博物館等載體,加大思想道德建設,借助公告欄、海報、對聯、年畫等形式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村民積極討論,提高村民參與度,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增強宣傳效果,從而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環境。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更為重要的是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與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農村基層兩委在落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時,要順應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富裕的訴求,加強宣傳黨的惠農、便農政策,積極扶持、引導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夯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物質基礎。
農村基層兩委要積極做好引導宣傳工作,鼓勵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方式實現規?;洜I,帶動其他傳統農民實現創收、增收,最大程度減少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惡性競爭影響,讓農民從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享受到實惠,從而更好引導新型職業農民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說服力。
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使得短視頻APP在農村大面積普及,農民借助短視頻APP不僅能夠了解新聞時事,而且部分農民借助直播帶貨實現了農業創收。抖音用戶“川香秋月”作為四川省瀘州市的三農自媒體代表,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基礎上,不僅帶動了村里其他村民自主就業,而且還積極投入社會慈善,視頻傳遞出的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不僅感染了眾多網友,而且也帶動了其他三農自媒體積極投入鄉村發展。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思想道德教育要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豐富思想道德教育載體,創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充分借助短視頻App、網絡直播等形式傳遞正向價值觀,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引導,促使其形成現代公民觀念,使新型職業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此外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將農業生產技能知識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激發新型職業農民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建設中的歸屬感。
相比于城市,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教師隊伍、教學配套設施等尚無法完全滿足鄉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在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改善農村教育資源是關鍵,教育水平的改善將有利于提升新型職業農民整體素質。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投資,政府財政支出向農村教育資源傾斜,此外,職業院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師資隊伍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力,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積極引導新型職業農民做好未來職業規劃,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參與社會實踐,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實踐能力整體改善新型職業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村基層兩委是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組織,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及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通過不同激勵制度調動基層干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強化服務意識,同時要注重對基層干部的常態化培訓,以提升其綜合素質,以便更好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此外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制度,鼓勵更多大學生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優化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隊伍,改善隊伍年齡結構,提升隊伍專業程度[5]。
鄉村振興背景下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關系著鄉風文明建設,是有效推動“三農”發展的重要內容。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領頭羊,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著相關政策、路線、方針的落實。面對不同意識形態的滲透,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將有效形成示范效應,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的精神引領和支撐,黨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統籌協調以促進新型職業農民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