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杰
柳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柳河 135300
母豬胎衣不下也叫做胎衣遲滯,是指分娩后2~3 h胎衣還沒有排出,或只排出一部分。母豬胎衣不下對母豬的生產繁殖能力影響較大,因為體內的胎衣會產生腐敗現象,引起較為嚴重的生產并發癥,比如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出等疾病,病情嚴重后會危及母豬的生命。需要養殖技術人員認識到該病的嚴重性,通過學習和生產掌握發病原因,及時采取補充營養、增加運動等治療管理措施,預防和治療該病,發揮出母豬最大的生產繁殖能力。
眾所周知,母豬是一種多胎哺乳動物,由于母豬體形偏大,在生產過程中,母豬的子宮極其容易出現舒張的情況,子宮收縮容易引起子宮炎癥等病癥,嚴重情況下還會引起流產、早產、難產等情況,易導致母豬發生胎衣不下。飼養者在進行繁殖母豬挑選時,需要注意母豬的遺傳因素對于母豬生產的影響,選取出生時生產順利的母豬進行配種,有助于減少母豬生產過程中的問題發生。母豬在進行繁殖過程中受到生理因素影響,在進行頭胎生產時往往容易發生胎衣不下的現象。同時,母豬在生產過程中,如果仔數較少,仔豬的個頭較大,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難產等現象;如果仔豬較多,仔豬在子宮中擁擠緊密相連,也容易發生胎衣不下的情況。綜上所述,只有確保母豬的生命安全,方可保障仔豬的生命安全,母豬胎衣不下需要得到多方面的重視,而飼養者理應了解母豬的生理特點,及時調整母豬的飲食、運動情況以及生活環境,緩解母豬胎衣不下的情況,減少“病豬”的出現。
飼養管理不當致使母豬胎衣不下體現在多方面。首先,養殖者在母豬妊娠期間沒有進行飼料的調整,母豬營養供給不足,使得胎兒和胎衣的發育不完善,妊娠期母豬營養不良,致使母豬易患多病,中氣不足,引起氣虛,導致生產時母豬力量不足或者仔豬生產不順,胎衣不下。相反,有些養殖戶在母豬妊娠期間,營養過多,也會導致母豬過于肥胖,在生產過程中使不上力,導致生產困難,無法順利產出仔豬和胎衣;其次,飼養者還忽略母豬應該具有適宜的運動量以及良好的活動空間和居住空間,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健康的體質對于順利生產都是有幫助的;再次,對于生產過程中的母豬要選取獨居或者適宜居住的場所,避免發生應激事件影響母豬順利生產。
母豬臨產期間若不恰當使用瀉下藥或子宮收縮劑,或硫酸鎂等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物不合理應用,都會使母豬子宮異常收縮,從而致使母豬胎衣不下。
母豬相比公豬而言,缺乏陽氣,陰寒內盛,母豬在臨近生產時,感受到寒氣來襲,寒邪也是致使母豬胎衣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宮對于母豬而言,不僅是孕育下一代的器官,更是自身健康的維護者,懷孕期間的母豬子宮相比平時更加容易遭受到病菌感染引起的胎盤炎、子宮畸形或積水等病癥都可致使母豬的胎衣不下。綜上所述,為孕期母豬補充陽氣,注重孕期母豬的子宮保護,為母豬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更是每一位母豬飼養員的工作責任和義務。
經查詢,致使母豬胎衣不下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酷熱、高溫、低氣壓以及天氣驟變等氣候因素、外界環境強烈的干擾以及母豬自身缺乏運動等。因此,適當的運動有助于母豬的健康,充分享受陽光的沐浴對于妊娠期母豬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妊娠期母豬由于身體原因缺乏運動,運動量不足以及長時間光照不足,在進行分娩時,外界環境的干擾會致使母豬產生與生俱來的應激反應,從而引起母豬子宮異常收縮,致使母豬胎衣不下。
母豬生產之后,胎衣不下,留在子宮之中,一方面影響子宮機能的正常發揮,另一方面,胎衣會發生壞死腐敗,影響子宮環境,產生對子宮的不良影響。一旦胎衣滯留時間過長,會影響各項器官機能發揮,導致疾病的發生。
母豬胎衣不下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部分胎衣不下,二是全部胎衣不下。然而,母豬胎衣不下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于母豬生命健康都會造成不可磨滅的重創。母豬胎衣不下容易發生在子宮內部,全部胎衣未下,需要專業醫療器械才能檢測到;發生在子宮外部,則直接可以看到,進行手動操作就可以治療,部分胎衣不下會懸掛在陰門外部,那么經歷過長時間的懸掛也不會脫落。生產結束之后,飼養者要進行全面觀察,母豬胎衣不下在外部也會有所表現,比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體溫明顯升高,嚴重者會因為疼痛發出尖叫或者陰部有惡臭紅色液體流出。若母豬胎衣不下不及時前往醫療機構進行醫治,那么往往會引起敗血癥,最終致使母豬子宮發生炎癥,難以發情受孕,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造成母豬死亡。
母豬胎衣不下,運用西藥治療是較常見的方式。首先,服用藥物刺激子宮收縮,幫助胎衣產出。選取適宜的藥物溶解于水中或者直接喂養,掌握適宜藥量,進行飼喂;其次,采用藥劑肌肉注射,使得促進子宮收縮藥物直達部位,盡快發生作用;再次,對子宮進行鹽水或者藥物灌注,刺激子宮進行收縮;最后,根據母豬的體質和實際情況,采用全身療法或者針對部位給藥,都要注意操作的合理性,增加藥物療效,緩解母豬胎衣不下的病癥。在對母豬胎衣不下進行西藥治療時,需要提前了解所用藥物的用法用量、規格、適應癥、不良反應以及禁忌癥等內容。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同種適應癥不同規格藥物進行比較,選擇一種不良反應較小的藥物應用于母豬的胎衣不下。其次,要安全應用每一種藥物,萬萬不可因利欲熏心,而選擇加重母豬胎衣不下情況的藥物。最后,醫護人員和飼養員齊心協力緩解母豬胎衣不下的不良情況,減少病豬的出現。
中藥治療是我國傳統草藥治療方式之一,中藥本身不僅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還潛藏著一定的創新性。正所謂:“西藥治療不治本”而中藥治療秉持著“治本”理念在各類疾病治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母豬胎衣不下亦是如此,取芡實、山甲球、川各歸尾、妙香附子、白酒、沒藥、五靈脂,加水蒸煮給病豬一次性內服,或者全部研成細粉磨分幾次喂服。也可取血竭花、土蟲,益母草、白酒、木子、桃仁、當歸,加水煎煮給病豬一次性內服,或者全部研成細粉分幾次服。也可取海金砂、滑石、穿山甲、豬油,添加適量草灰水沖調后給病豬服用。還可取紅糖、蓮葉,加水煮后給病豬一次性內服。中藥治療需要進行細致研磨,還要注意改善口感,才能夠使得母豬及時進食,改善胎衣難下狀況。
在胎衣不下較嚴重的情況下或者因為某種原因導致胎衣無法自動產出,這種情況下需要采用手術剝離。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衛生,在術前,做手術的獸醫人員需對自己的雙手進行消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戴上長臂乳膠手套,對母豬外陰部進行清洗消毒,避免術后感染細菌,導致傷口發炎或者其他疾病發生。同時還要注意做好術后護理,有助于母豬的恢復。還要注意觀察母豬的子宮恢復狀況,以保障后期進行正常的交配。母豬在手術之后要注意衛生環境保障以及營養的供給,避免子宮炎癥等疾病的發生,以保障體質恢復。在手術之后,結合母豬的恢復狀況,判斷是否采取沖洗的措施,根據具體的狀況進行操作。母豬在不同季節生產需要的防護措施不同,在夏季,產后應進行細致觀察,在適宜時間進行手術剝離。在冬季,注意手術保暖,在產后72 h左右可對母豬進行手術剝離。母豬手術前,要先測量其體溫,如果體溫過高則不允許進行手術。對于高燒母豬要先采取有效的退燒治療,從而確保手術效果最好。
若母豬胎衣不下需要進行手術剝離,就已經說明該病豬胎衣不下的情況和普通母豬胎衣不下相比較為嚴重。在手術剝離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注重每一個細節,了解手術過程中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用藥都要有理有據。然而,手術剝離也離不開飼養員的幫助,在術后的護理工作中,飼養員需要時刻關注母豬的生活狀態,向醫護人員反應母豬的生命特征,做好飼養母豬工作。
針對產后母豬的恢復,飼養者要制定完善的計劃,并在護理過程中積極落實。首先,從飲食上保障母豬營養均衡,尤其注意加強對于微量元素的添加,以便于母豬產后對仔豬的哺育,確保順利進行;其次,有計劃地督促母豬進行適量運動。為了保障母豬體質健康,飼養者要定時定點督促母豬在豬舍之外進行運動,同時還要注意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保障鈣質的吸收;再次,飼養者還要注意加強對于母豬生活環境的及時清理,維護環境的干凈衛生;最后,對于母豬的順利生產還要做好防疫準備。對母豬的各類疫苗要按時接種,接種之后還要觀察母豬的反應,尤其需要關注母豬子宮類疫苗的接種,預防子宮類疾病發生。夏季對于母豬子宮類疾病的預防更要多加注意,高溫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對于母豬生產不利。
母豬的妊娠過程需要養殖人員細心呵護,在這一階段需要對環境以及飼養管理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母豬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的狀況,為了減少危險發生,母豬生產階段需要進行全面的準備以及專業的操作,保障生產的順利進行,并且加強對于產后護理的關注,避免常見的產后疾病對于母豬身體的影響,從而影響養殖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