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來鵬 青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市政道路工程越來越普遍,施工技術也實現了全方位的革新。因此人們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耐用角度,而是轉向注重道路的舒適性[1]。從宏觀角度來說,市政道路建設過程往往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要想從本質角度實現道路工程質量的改善,就需要明確相關的影響因素,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方案。初步研究發現,瀝青混凝土材料在道路施工中優勢顯著,再加上其操作簡單、耐性強,因此逐漸成為了道路施工必不可少的部分[2]。本文深入分析混凝土材料的應用,希望對道路施工過程積累經驗。
隨著科技的提升,道路施工技術越來越先進。較為常見是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憑借施工質量高和操作簡單等優勢,得到了施工人員的廣泛認可。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重視的是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瀝青混凝土質量必須符合施工標準。在具體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相互融合,最大程度上提高其黏稠性,有助于后續壓路機的碾壓[3]。科學的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為施工質量的改善打下了基礎,也為市政道路的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
市政道路施工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開展全方位的探索。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也需要遵循相關的要求,尤其要做好瀝青材料與路面的黏結性。如何提高路面的強度是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重要內容,也是施工過程需要研究的核心。只有提高路面強度,才能有效延長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為此,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需要滿足以下要求。首先是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黏性。混凝土材料成分復雜,包含瀝青、砂石等,在實施材料混合時必須考慮比例因素,根據施工現場狀況對混凝土材料進行黏性實驗,進而明確材料的混合比例[4]。以此保障混凝土材料的黏性,提高道路的質量。其次是強化路面的硬度,使其承受力不斷提高。道路施工人員需要借助計算機對混凝土材料展開深入分析,模擬不同狀態下混凝土材料的硬度狀況,從中篩選出最優施工方案,改善道路的強度,確保道路的安全。
1.3.1 攤鋪技術
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離不開攤鋪技術的支持,該技術的核心內容是掛線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前技術人員需要掌握路面的實際狀況,尤其是明確路面的測量數據,從而對路面實施瀝青混凝土的攤鋪。科學化攤鋪技術的使用使得道路更加平整,有助于提高道路施工質量。
1.3.2 壓實技術與接縫施工技術
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重視噪聲的降低,并要求盡可能提高道路的舒適度,因此施工過程需要壓實技術與接縫施工技術的幫助。該技術的特點是減少路面細小縫隙的產生,使道路的安全性顯著提高。另外,通過使用專業技術不僅提高了道路的緊實程度,約束了雨水的滲透,而且減輕了外部因素造成的道路損傷,從而實現了道路壽命的延長。
瀝青混凝土被視為當前最常見的道路施工材料,在施工中具有很多優勢,得到了施工單位的廣泛認可,其具體應用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瀝青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砂石和瀝青。道路施工時,將科學比例的材料充分混合,并根據要求一次攤鋪碾壓成型,即可完成道路施工任務。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任務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避免了施工帶來的道路阻塞問題,對道路交通產生的影響較小。(2)瀝青混凝土道路添加了適量的砂石,所以具備較高的摩擦系數。可從側面角度提高輪胎的抓地力,給行車過程帶來舒適的體驗。(3)在防水和防滑層面,瀝青混凝土道路同樣有著顯著的優勢,為車輛的行駛安全創造了條件[5]。(4)在瀝青道路的維護過程中,技術人員具備成熟的維護方案,可迅速解決路面出現的細小問題,表現出極高的維護效率。(5)瀝青混凝土道路除了用于行車外,還能夠保護兩側的路基,降低雨水深入地面,延長路基的壽命。這不僅促進了施工質量的提高,還緩解了施工成本壓力。
對于道路施工來說,必須確保施工前的路面平整。如果瀝青混凝土施工于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最終的施工質量也不可能符合要求。所以,首要任務是對施工前的路面進行整理,確保其平整性。然后根據施工要求混合混凝土材料,選擇科學化的材料混合配比,提高瀝青混凝土的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具體道路施工前還需要對瀝青混凝土進行試驗分析,目的是避免瀝青混凝土因溫度過高而降低質量,從而影響道路施工質量。
3.2.1 科學化瀝青混合材料的配比和攪拌
實現瀝青混合材料質量的改善,需要考慮合理的材料配比,并完成充分的材料攪拌。對于材料配比來說,必須嚴格控制各部分材料的重量,使其符合相關的配比標準。材料攪拌時間并非是任意的,也需要考慮材料本身的因素,尤其要結合周圍環境的溫度,最大化提高混合材料的質量[6]。
3.2.2 瀝青混合料的運輸
完成瀝青混合料的配比和攪拌后,下一項工作是混凝土材料的運輸。一般來說,道路施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為了避免施工現場缺乏材料,應在攪拌地點安排少量閑置的運輸車,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在第一時間進行混凝土材料的補救運輸。另外,瀝青混合料在運輸前需要根據要求對運輸車輛進行處理。常見的是涂抹隔離劑,也可適當增加涂抹防黏劑,有效的試劑涂抹為后續的車輛清理創造了條件。為了最大化降低瀝青混合料出現離析現象,應適度調節車身的位置,以確保車輛的平衡[7]。此外,運輸到施工現場的混凝土材料不可直接用于施工,還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試驗檢測,如瀝青混合料的軟硬度和粘稠度等,只有符合要求的材料才可使用。
3.2.3 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提高道路施工質量,需要對路面鋪筑過程實施全面分析。詳細來說,路面鋪筑過程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常見的是攤鋪機配置是否正確、路面狀況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等。在具體的施工中,首先應該調節攤鋪機熨平板的角度,確保其滿足施工要求。其次應該控制攤鋪機的行走速度,不能過快和過慢,盡可能避免施工中出現混凝土中斷的現象。最后必須確保攤鋪機的運行方向正確,可以通過施工人員的經驗去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使道路不得出現不平整問題,如圖1 所示。
圖1 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第一,路面攤鋪層的檢查。一般來說,路面攤鋪層的狀況直接決定路面的施工質量,如果攤鋪層表現為坑洼不平的狀態,則需要實施初步處理。在開展路面的碾壓工作時,必須確保路面的溫度符合施工要求,即低于120 ℃。路面碾壓過程包含多個步驟,首先是初次碾壓,此時使用的是輕型壓路機,其次是充分碾壓,此時可用9~20 t 的雙鋼輪壓路機,如圖2所示[8]。為了進一步提高道路施工質量,還需要確保碾壓操作與溫度的一致,此時可通過調節碾壓的速度進行有效控制。第二,碾壓攤平操作的確定。必須選擇與施工環境一致的碾壓機器,并根據需要調節碾壓次數。在使用輕型雙鋼輪壓路機的過程中,必須控制碾壓速度,進而確保路面的平整性。當然,如果碾壓工作完成后路面仍不平整,可增加碾壓的次數和時間,直至符合要求。
圖2 9~ 20 t 的雙鋼輪壓路機施工
3.2.4 瀝青混合料的碾壓
只有實施有效的瀝青混凝土碾壓,才能從本質角度提高市政道路的質量,因此碾壓工作是市政道路施工的重中之重,需要格外關注。瀝青混合料的碾壓大致可分為3 個階段。首先是初級階段,目的是壓實路面,將瀝青混凝土材料與路面充分的接觸,強化瀝青混凝土材料的強度;其次是中級階段,要求實現瀝青混凝土材料的平鋪,確保路面的平整性,使施工過程符合相關要求;最后是終極階段,處理瀝青混凝土材料施工過程存在的問題,實現加固道路、提高市政道路質量的目標。
市政道路施工過程往往會出現裂縫,如何完成接縫處理是當前研究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常見的接縫處理方式有縱向上的接縫處理和橫向上的接縫處理兩種。縱向上的接縫處理中,技術人員采取的方式是半幅攤鋪操作,如果施工前已經存在縱向裂縫,則考慮在裂縫處增設缺口,從而設定高程基準面,完成疊層細致化攤鋪;橫向上的接縫處理中,技術人員常見的方式是平接縫技術,即調節攤鋪層為懸臂狀態,借助切割機完成接縫處理[9]。接縫完成后還需要進行灰漿處理,確保其與地面平齊。當發生不穩定裂痕時,應進行全面的鏟除處理。
溫度控制是瀝青混凝土材料施工的重要內容。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瀝青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屬性,明確溫度對材料質量的影響,實現溫度的合理控制。如果瀝青混凝土材料溫度過高將會加大施工壓力,而溫度過低又會造成瀝青材料干結,約束攤鋪工作的開展。另外,還需格外重視瀝青混凝土材料攤鋪設備的選擇,常見的是借助履帶攤鋪機進行攤鋪工作。該設備的優勢是操作簡單,有助于道路施工質量的提升。如果施工道路較寬,則可考慮多臺設備同時進行,共同完成瀝青混凝土材料的攤鋪任務。
對于市政道路施工來說,平整性一直是技術人員要求的重要標準。只有確保了路面的平整性,才能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便捷,進一步確保道路后續的正常使用。為了強化路面的平整性,施工人員需要根據道路施工現狀選擇合適的施工方式。例如道路有機結合料滲透層的增加有助于改善滲透效果,從而實現道路平整性的增強。再比如,施工過程融入科學化的防腐蝕材料,可以實現增強路面的抗腐蝕性,進而從側面角度改善道路的平整性。
我國重視瀝青混凝土技術的研究,并設計出了科學化的混凝土材料配比,從本質角度提高了市政道路施工質量。隨著科技的進步,瀝青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提高道路施工質量的重要渠道。但瀝青混凝土施工過程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內容,如合理的材料配比、穩定的瀝青混凝土溫度以及科學的接縫處理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道路質量的改善,進而舒適人們的出行。